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

ID:10073029

大小:5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5-23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_第1页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_第2页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_第3页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_第4页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摘要本文从知识建构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张仲景自宋以来不断被尊崇和圣化的历程。该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医圣名号的加封与逐渐固化、生平事迹的不断追加丰满和形象的日渐光辉、祠祭的出现和不断更新,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12-13世纪初步兴起、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进一步发展到医界独尊地位的确立、1930年的重新确认。仲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和“符号”,其医圣的名号和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层累地造成的。与今日张仲景作为一个超越行业、超越地域的名人不同,历史上仲景的崇

2、高和卓越的形象仍是非常具有行业性和地域性,仲景的尊崇和圣化运动,也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由医界人士推动的。关键词医圣,张仲景,层累现象,中医知识,文化建构中图分类号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4)14-0003-11一、引言29在当今中国,张仲景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是医圣,一位古代的伟大医生。稍有知识的人,还会知道他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最近编纂的有关张仲景医学书籍对其有这样的描绘:“医圣”者,医中之尧舜也,惟仲景先师能荣膺此誉。先

3、师自幼心地善良,思维敏捷,胸怀扶危救厄、济世活人之志,鄙视企踵权豪、贪图名利之流。他潜心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缜谛覃思,刻意研精,二部千古不朽的医学巨典《伤寒杂病论》揽四代之精华,集前人之大成。仲景一生淡泊名利,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广大民群众之爱戴。自晋以来,运用其方者不计其数,研究其法者中外皆是,注释其书者已逾千家。其光辉学说,虽历经千载,仍似苍松翠柏,根深叶茂;恰如明珠在椟,华光犹灿。①而通行的比较全面的简介则言: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

4、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②29对于这样一些描绘和介绍,大概很少会有人提出异议,特别是关于其医圣的称号,似乎已是人所

5、共知,举世公认。正是因为他的崇高伟大,历代对张仲景及其伤寒论的讨论不绝于书,特别是宋代以来,更是日渐尊崇,成为医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至今,有关张仲景的研究成果,谓之汗牛充栋,则绝无夸张。③不过就近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而言,颇为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探究都是医学界(主要是中医学界)的研究者所做,历史学者极少涉足。现有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张仲景生平事迹的考证和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版本文献学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理法方药研究,以及仲景学说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等四个方面。①其中后两部分属于纯医学(理论和临床)

6、的研究,与本文的主题较少关联,暂不在笔者关注之列。就前两部分特别是第一部分的相关研究来说,它们虽然对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多有考证论辩,但或许是出于行业认同和尊崇伟人的心理,对历史上种种有利于凸显张仲景形象的记载往往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依然会采用宋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有关张仲景的记载来向社会展现张仲景的形象。②而尚未见有研究将历史上对张仲景及其伤寒论的论述视为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从知识生产史角度来认识和思考相关问题。29关于其“医圣”的称号,虽然都了解这一称号是宋以后逐步追封的,但也都是从作为一种

7、历史的选择,这一称号展现了张仲景的伟大和崇高的角度来加以思考的,既甚少对这一称号的形成过程做历史性的梳理,③更未见有研究去思索这一圣化的过程对中医学术演变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又展现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迁脉络。由此可见,虽然目前有关张仲景及其伤寒论的学术积累已经极其丰厚,但由于受研究者学术背景和研究视角等限制,有关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似乎仍有不小的进展空间。通过对张仲景圣化过程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张仲景这一人物的基本状貌,也可以让我们借机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历史上知识生产和演变的历程和机

8、制,并进一步考察和探究有关医史的叙述对中医知识建构的影响与意义,以及从中反映的社会文化变迁脉络。29在中国历史上,人物的圣化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随着儒学的日渐被尊崇,孔子的不断被圣化。孔子的圣化始于汉代,一直延续至明清,国家对其的封典不断加码,最后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④与“儒”不同,“医”在古代,尤其是宋以前,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职业,一直被视为“巫医乐师百工”之流。既不入流,医者自然也就难以在由儒者主导的文本世界中被尊崇乃至圣化。不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