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ID:998827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9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_第1页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_第2页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_第3页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_第4页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 这是化生院根据老师说的整理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四、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五、物质的运动观:(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六、物质的时空观:(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

3、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3)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4)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七、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与核心八、矛盾的同一性与对立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

4、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史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4)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九、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6十、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十一、矛盾的普

5、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3)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5)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6)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

6、展过程。十二、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十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十四、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3)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

7、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十五、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备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十六、实现理论向实际的飞跃的条件:(1)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