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肺系疫病的辨治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肺系疫病的辨治思路【关键词】肺系;疫病;辨治思路进入21世纪,从“非典”到甲型H1N1型流感,肺系疫病以一种难以预测的方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病原体的变异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病原体及其传播媒介分布地带的扩散等因素,使人类面临新的致病威胁和挑战,也给医学界带来新的困扰。《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及《瘟疫论》等许多经典著作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辨治疫病理论,并为当今临床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迪和借鉴。在治疗新感肺系疫病中,中医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反思中医治疗疫病的现状,笔者认为,目前中医辨治理论还不能完全解决现有临床的新问题。所谓“运气不齐,古今易辙,旧方
2、新病难相合附,所贵因时制宜之妙耳”(张元素语)。因此,有必要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借鉴现代医学理论,再次深入认识疫病的发病规律,探讨相应的辨治思路,将对临床治疗现有疫病和未来不可预知的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现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肺系疫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 1对肺系疫病的阐释 早在《内经》就认识到肺系疫病的发病,记载了“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金疫就是指呼吸系统的疫病[1],即肺系疫病。疫病是由疫疠病邪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发热性疾病的总称[2]。肺系疫病即包含中医疫病范畴中的多种肺系传染性疾病,它既属于温病范畴,又属于外感热病范畴。肺痨
3、、痄腮、麻疹、水痘、烂喉痧、白喉、顿咳等属于经典肺系疫病,而“非典”、甲型H1N1型流感属于新感肺系疫病,中医古代文献尚没有记载。疫疠之气以肺系为主要传播途径,使其在疫病中的发病率居高,传播速度最快,因此危害极大。其具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及免疫性的特点[2]。肺系疫病是以发热并伴肺系病理表现为主的症状群(头痛、咳嗽、咽痛等),如“非典”和甲型H1N1型流感早期都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症状,与流感很相似。根据疾病的不同,尚有其特异性、阶段性和动态的变化,以“非典”为例,除符合肺系疫病基本症候特征外,还有毒、瘀、湿、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涉及多脏的病理
4、表现[3];又如麻疹、水痘出现皮肤的病理表现,烂喉痧、白喉表现在咽喉部病变等,都出现围绕肺系为中心的相应症候群,并伴随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病情向纵深传变。 2稽经典辨治思想 张仲景根据《内经》的辨证思想而著《伤寒论》,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把外感热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六经病之间的发展变化,基本上是由表入里,由寒化热,再由热化寒,由实转虚,也可因虚致实。肺系疫病大多以温热性质为主,寒性较少见,故临床仍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主要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中的太阳温病和阳明病证具有指导作用,并且针对学术观点不同,临床可灵活掌握。 清代,温病学说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5、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吴有性,其《瘟疫论》阐述了“统论疫有九传治法: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按表里九传辨证可以将肺系疫病分为表、半表半里、里3个层次,并据邪气和病势的9种表现进行辨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阐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与伤寒的差别,创立了以卫、气、营、血4个层次为温病的辨证依据,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制定了温病治疗过程各个阶段的治疗原则。 其后,吴鞠通在叶氏理论上又制定了一套较系统的三焦辨证体系。《温病条辨》对三焦辨证的层次概括为自上而下的3个层次,其特点是病机紧扣相关脏腑。在传变过程中,强调个体正气的抗邪能力,
6、不一定三焦传遍,如不伤阴,可中道而愈。综观上述辨证思想,既包含证候演变规律,同时也是判断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又传达了根据病机传变为基础的辨治理论,是临床辨治肺系疫病的重要理论依据。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纲,藏象经络为核心,反映外邪自表入里的寒热虚实变化;表里九传辨证侧重于以邪气定9种病位辨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在于把疫病划分为4个阶段,侧重于对疫病发展阶段的诊断;而三焦辨证主要在于把疫病划分为3个部位,侧重于对疫病的定位诊断。从临床实用性上来看,肺系疫病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温热邪气逐步深入地对人体卫气营血的损伤,邪气可夹湿侵犯人体,主要体现为湿热邪气沿上、中、下三焦的逐步传变。因此
7、,纵观上述辨证体系,可发现它们与其他辨证体系有明显的区别,其共性是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体现了疫病的发展特点,即阶段性、传变性。以上各个层次的辨证,虽然与相应脏腑有联系,但又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脏腑,主要反映疾病证候的变化特点。 3审证求因论治 在治疗上,历代医家各有建树。张仲景创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及栀子豉汤,根据具体病情的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治疗。后人有“外感宗仲景,热病用河间”之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伤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