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中医脑病理论探讨抽动障碍临床辨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中医脑病理论探讨抽动障碍临床辨治【关键词】脑主神明;抽动障碍;中医脑病理论;病因病机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脑系疾病的认识日渐提高。而传统中医以“心主神明”作为脏腑辨证体系的核心思想,对头痛、眩晕、颤证、中风、癫狂、郁证等诸多脑病多从五脏论治,而一直未能明确脑在神志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给脑病的辨证治疗带来诸多理论困惑和冲突,制约了中医脑病理论和临床的健康发展。而“脑主神明”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脑,承认脑在精神活动、感觉、知觉、运动、情绪、意志等的中枢地位,抛弃传统藏象学说
2、对脑病认识的缺陷,从辨证论治方面探索中医脑病证治规律,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脑病优势,已成为中医理论创新和实践的突破口[1]。 1脑主神明的文献沿革 数千年来,“脑主神明”论一直以非系统的、散在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为髓汇聚之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物质基础,由人体最精微的物质组成。《素问·脉要精微论》明确指出“头者,精明之府”,脑髓是人精神智慧产生之处;而且“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10五脏生成》),一般称颅骨内之髓为脑髓,风府穴位
3、以下脊骨内之髓为脊髓,脊髓经项后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脊髓,另外还有骨空内的骨髓。后世医家多宗此说,如《金匮玉函经·证治总则》曰:“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明确脑就是人体最高主宰。 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厥头痛》亦载“头为心神所居”,认为神统于心而宅于脑。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灸法门》曰:“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上归头。”首次阐述脑是通过经络发挥脑主神明功能的。及至明清时期西医东渐,越来越多的医家已认识到脑具有感觉和支配语言、记忆、运动的功能,《普济方》云:“头者,诸阳之会
4、,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聚。”强调脑总统众神,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核心;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医学入门》首次提到“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区别,“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将“心”分为有形之心和无形之心,后者即为脑髓。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根据“气虚”、“血瘀”等,创立系列治疗脑病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癫狂梦醒汤等,丰富了脑病的治则和方药
5、,为中医脑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50年来,中医脑病理论和临床得到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医脑病学科。 2中医儿童脑病的理论框架10 中医儿童脑病理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六淫、七情、痰饮、瘀血、饮食、疫毒、外伤及先天禀赋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小儿脑髓,导致脑主神明功能失常或髓失其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和建立中医脑病文献学、病因病机、辨证规范、治则、方药、预防保健等内容。其研究范围相当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身心医学,以及一些温(热)病引起的精神症状,儿科领域主要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6、、脑瘫、各种感染性脑炎、脑积水、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学习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 2.1维持正常“脑主神明”功能的条件 脑主神明功能依赖于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①先天之精充盈是根基。《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男女交合,两精相搏,在胚胎初成之时形成脑髓,神藏于其中。《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精赖命门之火温养而化生脑髓。②后天水谷精微充养是保障。《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
7、人之神。”头为气血精华会聚之处,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脑必须获得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推动,方能维持各种生理活动。③经络通畅是前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络,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10大肠经、胃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等八条经脉与头直接联系,其余四条以表里关系与脑络属。奇经八脉之督脉与脑关系最为密切,《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
8、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五脏六腑之精微通过经络上注于脑,脑之神明由经络而主宰和调控脏腑功能。 2.2关于脑的生理功能 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发源地和调控枢纽,居天阳之位,至高至贵之脏,主宰人的神智活动,具体有以下生理功能。①脑主感知,五官均通于脑,每种感觉都是脑功能的具体表现;而且从外界所感知的信息都要反映于脑,产生知觉并作出相应反应。②脑主记忆活动,髓海充足则记忆牢固,不足则健忘失忆。③脑主思维,汪昂在《本草备要·辛荑》中描述:“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