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5908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教学是把科学探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模拟亲历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加对科学学习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体会。一、诱发探究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境。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文字说明,用幽默
2、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奇、新的现象,通过一个小故事、出示一张图片、演示一个实验、放一段录像等方法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二、引导探究学习课堂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
3、导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带着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对话,直接与教师对话,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一问题有不同的问法,不同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引导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问题间有密切联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着能摘到果子”。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
4、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
5、了升华。三、指导探究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及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
6、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四、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教学方法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
7、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擅长讲授,讲述得好,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教学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时间不允许,也不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总体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作为一个教育工,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