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576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0概述 便秘是中医学范畴中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程中,便秘还是中医学范畴中的一种病证。 1病因认识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1]。《素问厥论》说: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痒热焦竭,则坚于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阴结、阳结、脾约、闭夕,仲景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曰: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又云:渴利之家,大便亦难、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与五脏不调、阴阳
2、虚实寒热均有关系。 《丹溪心法燥结》则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所致;明代张景岳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认为无火是阴结,有火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云:大便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大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床之言也。不知此证之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石室秘录大便秘结》曰: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则强调:大便秘结,肾病也。 2病机认识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
3、导功能失常,与脾、肺、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亦形成便秘。故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之功能亦密切相关。其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四点[2]: 2.1肠胃积热 素体阳胜,内盛;或肺燥热下移于大肠;或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多,或误服温燥之药而致热毒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均可导致胃积热,耗伤津液,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热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2气机郁滞 忧愁思
4、虑过度;或跌打损伤,伤及肠胃;或久坐不动;或浊积肠;或肺失肃降,腑气不通,可致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气秘。《金匾要略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2.3阴血亏少 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者,气血亏虚;或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劳役过度,汗出较多;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津;或平素患消渴,阴精亏耗。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虚血亏则肠道干涩,致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医宗必读大便不通》中云: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乃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2.4阴寒凝滞 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或贪食寒凉生冷;或年老体弱,真阳不足;或脾肾阳气虚弱
5、,温煦无权,蒸化津液不能,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结肠道而成冷秘。《金匾要略便秘》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3中医处理手段 中医处理便秘的历史悠久,主要分为内治法、外治法等。 3.1内治法 3.1.1胃肠热结 主证:心烦口干,腕腹胀满,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脉象:脉滑实。舌象:舌红苔黄燥。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药:麻仁丸和增液承气汤加减。川朴、生地、白芍、杏仁、枳实、元参、大黄、麦冬各10g、麻仁15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多吃水果蔬菜,禁忌吃辛辣的食物[3]。 3.1.2气机郁滞 主证:纳食减少,噫
6、气,胸腕痞闷,大便涩滞不畅。脉象:脉玹。舌象:苔薄腻。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药:六磨汤。大黄15g、乌药10g、槟榔10g、木香6g、沉香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坚持适当运动。 3.1.3阴血亏少 1)阴虚便秘: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脉象:脉细数。舌象:舌红少苔。治法:滋阴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减。柏子仁15g、火麻仁15g、当归、生地、玄参、沙参、麦冬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 2)血虚肠燥:主证:面色萎黄,头昏心悸,大便干结,极难排出。脉象:脉细涩。舌象:唇舌淡白,。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药:润肠丸和五
7、仁丸加减。麻仁15g、柏子仁15g、枳实、生地、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各10g。 3.1.4阴寒凝滞 主证:呃逆呕吐,胀满据按,腹痛拘急,大便艰涩,手足不温。脉象:脉旋紧。舌象:舌苔白腻。治法:温理散寒,通便止痛。方药:温脾汤加减。甘草6g、当归、肉苁蓉、乌药、干姜、大黄、党参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4] 3.2外治法 外治通便法在中医典籍中也比较常见[5]。①导引法:有蜜导、有香油导、猪胆导、和药导等不同方法,也就是将这些中药材直接作用于直肠以达到疏通便秘的作用。在张仲景的《伤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