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

ID:957216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_第1页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_第2页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作者:赵建华,宋擎,汪素芳,苏强,张立伟【摘要】  目的考察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对茴香醛-硫酸法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时的影响,并确定该法的最佳比色条件。方法选用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茴香醛-硫酸法,在429nm处测定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比色条件。结果在429nm处3类物质除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外均无明显吸收,干扰较小。最优比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ml,100℃水浴30min,冷却后测定。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比色条件经济,可靠,便于实际应

2、用。【关键词】芦笋边角料总皂苷茴香醛-硫酸法干扰因素考察比色条件优化芦笋AsparagusofficinalisLinn.,学名石刁柏,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入药,性苦,微辛,微温,功能温肺下气[1,2]。成分分析表明,芦笋中含有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硒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甾体皂苷、多糖、黄酮类等药用成分[3],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芦笋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具有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功能,其中,甾体皂苷为重要的物质基础[4]。国内外  2.2茴香醛-硫酸法

3、比色条件的优化  2.2.1正交实验法优选茴香醛-硫酸法比色条件设计L9(34)正交表对显色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4因素进行考察。水平因素见表1,测定结果及极差分析见表2,方差分析及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见表3~4。表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略)表2正交实验测定结果及极差分析结果(略)表3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略)表4各因素水平最小二乘法平均值(略) 从分析结果的R值得出,4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显色剂浓度,最优显色条件为A3B2C3D1,即5%茴香醛无水乙醇液,吸取0.2ml,100℃水浴3

4、0min。  查F值分布表可知,F0.05(2,2)=19.0,F0.01(2,2)=99.0,根据方差检验判断标准,当F值大于F0.05小于等于F0.01时,该因素作用显著,记为“*”。从表3得知,4个因素的F值均大于F0.05(2,2)小于F0.01(2,2),因此判定4个因素对实验影响均较为显著,根据F值大小排序,可以看到4个因素的影响次序为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显色剂浓度,其结果与极差分析结果相吻合。  由表4中看到,取各因素最小二乘法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得到条件为显色剂浓度5%,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100℃,显色剂

5、用量0.2ml,其结果与极差分析结果吻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数据中5%茴香醛乙醇溶液与1%两个浓度的差别很小,且5%对茴香醛用量较大,如果用1%浓度代替5%浓度,会大大节省显色剂用量,因此在进行最优工艺验证时,同时对1%浓度条件进行了平行实验,以观察两种浓度的差异。  2.2.2最优比色条件验证精密吸取“2.1.1”项下菝葜皂苷元溶液1ml共10份,分别置于10支具塞试管中,挥干溶剂,试管从1~10标号,其中1~5号试管加入5%茴香醛乙醇溶液0.2ml,6~10号试管中加入1%茴香醛溶液0.2ml,100℃水浴30min,取出冷却,于429n

6、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5。表5最优比色条件验证结果(略)对上表两组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P=0.118>0.05,表明两组实验方差是一致的,两种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从测得的吸光度来看,两种浓度显色剂的吸光度值均超过了正交实验数据,符合正交实验结果。因此将显色剂浓度换为1%茴香醛乙醇是可行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1%的浓度已基本能够反应完全,而过量的茴香醛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最后确定茴香醛-浓硫酸法显色条件为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吸取0.2ml,100℃水浴30min。  3结论考察了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对茴香醛-硫

7、酸法测定芦笋边角料中总皂苷含量时的干扰[10],在429nm处菝葜皂苷元与芦笋总皂苷均有明显的吸收,而糖类和氨基酸几乎没有吸收,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结果说明,糖类和氨基酸对本法的干扰较小,黄酮类有一定干扰,为了准确测定芦笋中总皂苷含量,测定时可以考虑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来扣除类黄酮物质的干扰。其余6种常见比色法的同步研究结果表明[8],糖类对乙酸酐浓硫酸法、浓硫酸法及香草醛-高氯酸法影响较大、而3类物质对高氯酸法、香草醛-硫酸法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均影响较大,干扰明显。因此,茴香醛-浓硫酸法对总皂苷测定专属性要强于其余6种方法,另外,茴香醛

8、法中,菝葜皂苷元与总皂苷在测定波长429nm处呈现明确的吸收峰,响应明显,通过数次重复实验,此吸收峰较为稳定,优于其余方法。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表明,4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顺序为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