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

ID:9505174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_第1页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_第2页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文献综述一、资产负债观的定义葛家澍,杜兴强(2002)认为,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李勇,左连凯,刘亭立(2005)指出,资产负债观即是指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总是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由此可知,资产负债观是一种会计准则的制定理念,它把资产和负债视为最重要的会计要素,是计

2、量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础,即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二、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一)会计目标的比较梁莹笙,王先贺(2010)认为,在以收入费用观为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情况下,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人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表,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这体现的是受托责任的会计目标。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公司大部分股东更加关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通过资产预测未来的现金流人,通过负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出。这是资产负债观的产生背景,同时也体现了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二)会计计量的比较李勇(2005)

3、指出,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简言之,资产负债观关注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先计量收益,然后再将之分摊计入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中去。(三)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关系的比较二者在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取向截然不同:资产负债观认为如果资产负债表信息不完整或不可靠,则收益表信息必然不完整且没用,因此认为资产负债表是会计准则规

4、范的重点和一切会计核算的首要出发点;而收入费用观认为即使资产负债表信息无效,收益表信息也可以保证完整有效,收益表信息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绝大部分信息需求(李勇,2006)。三、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的运用(一)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运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要求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这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理念。于长春(2010)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使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更真实。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资产和负债的界定,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并完善配比原则。张维宾(2007)认为,资产

5、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的确认及计量,基于“资产负债观”。这一理念对所得税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程序、计量依据以及特设项目的作用方面。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关注交易和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或负债的变化,强调必须在资产及负债存量可靠、完整的基础上反映有关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由上文可知,所得税会计准则所采纳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构筑的方法体系。理解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可以解除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困惑,纠正某些认识上的误区,以及把握所得税特殊问题的会计处理,有利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二)资产负债观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的运用陈朝阳(200

6、7)指出,资产负债观注重资产的真正价值,认为企业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因此,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部分资产与负债项目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且有一部分进当期损益。梁莹笙,王先贺(201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资产负债观的必然要求。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会计理念经历了由原始的资产负债观发展到收人费用观最后又回归到资产负债观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李勇,2006)。四、结束语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资产负债观逐渐替代收入费用观成为了我国准则的制定理念。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所得税准则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不要求折现

7、,不符合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禁止转回,不能如实反映资产价值,没有体现资产负债观,同时准则中关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不明确,导致可操作性差;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新准则规定了严格的应用条件,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阻碍了资产负债观的发展。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观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