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3154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通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类型、特征、发展走向等理论研究,结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工学结合的的实质就是坚持以职业经理人培养为导向,进而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对策。 关键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这
2、种教育教学模型通常是根据教学规律和原则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它是教学的一种操作系统和实施平台,往往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和实效性的根本特征。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广大高等教育工共同探索、合力打造的一种成果,是他们成功实践的一种概括与升华。工学结合正是充分体现旅游管理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旅游教育公认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1.“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主要类型及其效用。学术界对“工学结合
3、”培养模式的研究尚来比较重视,特别是国外学术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已经形成了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法国的“学徒培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等七种比较典型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品格和创新能力,打造旅游学生的核心竟争力(实践技能);二是有利于提高人才产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匹配度;三是有利于驱动人才
4、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虽然基本成型,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有待挖掘。在学习国外有关校企合作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国内20世纪90年代变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进行了校企合作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苏州经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广泛开展“三明治”式“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工学结合课程设置思想,有效地开展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
5、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构建起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的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这些的研究都涉及到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产学结合,但是都未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当前关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研究文献来看,专门从职业能力模型视角来研究的较少,大部分是从事一些对策性研究,而对于先进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使得这一模式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理论问题进行阐述的论文不多。显然,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点”上,仅仅局限于一些对策性研究,而
6、从职业能力模型视角的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或者从制度层面对工学结合这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等研究至今仍是空白,这就使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延伸到实践教学的“线”和“面”上,从而造成了“工学结合”模式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变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基于职业导向的旅游管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特征。“工学结合”中的“工”与“学”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核心理念,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即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就旅游管理专业来看,
7、其本科层次的教育的职业导向是指本科教育追求实用性,并以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体现特征。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培养高技能人才,就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归纳而言,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多元性,从工学结合的目的来看,学生是工学结合的行为主体;从教育教学责任承担的层面来考察,学校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主体;而如果从合作对象来看,企业便是工学结合不可缺少的主体。三者都需要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工学结合的政策,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自觉担负起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实践
8、条件、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2)弹性化,“弹性化”管理应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弹性的课程与学制带来的是多样化,而多样化正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因此,地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