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绿色化学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08制药工程中央民族大学摘要: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而换取的一时繁荣,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求找寻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的科学道路。关键词:发展;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谐;哲学观念;理论思想时至今日,日益恶劣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事态的严重性迫使人们不得不在直面现实的同时进行理性反思。然而,谈及环境问题,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或社会问题,甚至是科技水平问题。这样的想
2、法角度太过于单一,且都没有触及到其深层本质。环境问题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看待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应该试着用哲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决定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因此,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正是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从哲学上讲环境问题的形成具有如下错误的思想根源。一、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世界观决定发展观,形而上学无疑代表着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社会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就能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
3、,各种问题也都可以得到解决[1]。于是,追求物质财富成为社会发展的惟一目标,环境保护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是一种无节制的发展观,人们关注的只是如何发展得更快,如何获得更大的利润和积累更多的财富,而对于哪种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才能使人类持健康续的发展则甚少关注。以制药工业为例,近几年来,我国制药工业迅猛发展,制药工业带来的利益无疑使巨大的。然而,制药工业的特点是品种多、更新快、反应步骤多、原辅材料用量大、总产率比较低、“三废”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些,政府部门对于制药工业的环境监控也似乎不尽如人意。殊不知,制药工业产生的污染相比于其他工业,更
4、加难以妥当地处理。长期以往,虽然我国制药业得到大力发展,经济上也可获得大利,却对我国的环境埋下了祸根。然而沉重的事实让人们警醒,逼迫人们重新考虑正确的发展观,马克思的辩证发展观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这种发展观呼吁人们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3]。二、缺失公正的伦理观和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观在伦理观上,人们在资源的开放和环境的保护上出现了严重不公的现象。首先在空间上,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一
5、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以提供资金或技术为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影响环境而在本国禁止使用的污染技术、原材料、设备和垃圾,这是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不公正。而在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内陆的不发达地区,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不同区域间的一些企业将有污染的技术设备出租或出售给其他企业,或转移到他地进行生产。内陆地区随着开采的过度,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最后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现状。除此以外,我国长时间大力建设城市,城市人口猛增,生活垃圾、污染排放物纷纷流向郊区农村,由于治理意识不强,农民对于污染后果的不懂或不敢言,造成了农村水质恶化,土地肥力下降等环境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在
6、空间上的个体与群体间的不公正。其次在时间上,当代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强调对已经存在的人的责任和义务,很少谈论对遥远后代的伦理义务,甚至不惜损害后代人应有利益,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有当代与后代环境问题的不公正。在道德观上,“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公共道德”,即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指个人私生活方面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4]。社会公德同个人私德两者虽有区别,但不是绝对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7、转化。我国的环境问题与这种侧重强调“私德”和缺乏“公德”意识有着重要的关系。缺乏公德意识使得生产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对社会集体应履行的义务,忽视社会集体的权益,对环境的损害没有产生任何负罪感。同时,作为受害者也由于缺乏公德意识,很少主动监督生产经营者履行其对环境的保护。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以私德为纽带的“以情代法”、人为干扰环境保护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公开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者说情开脱,直接妨碍了环境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因此,澄清人们在环境伦理方面的一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