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55283
大小:74.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9
《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肾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研究表明OTA不仅广泛污染于食品饲料和农作物中,近年来在香辛料、甘草等中草药中也被证实广泛存在。鉴于OTA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文分别综述了可视化试纸条、流式微球技术、电化学传感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在OTA快速检测上的应用,预期为实现OTA检测快速化、操作简单化、仪器小型化的高通量检测研宄和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中药;快速检测方法[Abstract]OchratoxinA(OT
2、A)isatoxicsecondarymetabolitemainlyproducedbyAspergillusandPenici11iumspecies,withstrongrenaltoxicity,teratogenic,carcinogenic,mutageniceffect.StudieshaveshownthatOTAisnotonlywidelycontaminatedinChineseherbalmedicinessuchasspices,licoriceandsoon.InviewofOTAsuniversalityandharmfulness,thi
3、spapersummarizestheflowvisualizationteststrip,microsphere,electrochemicalsensor,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technologyinOTArapiddetection,whichprovidesreferencefor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highthroughoutdetectioninstrumentminiaturizationinordertoachieveOTAquickdetectionandsimpleoper
4、ation.[Keywords]ochratoxinA;Chinesemedicine;rapiddetectionmethod随着中药材出口逐年增加,我国中药材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药材安全问题除了其自身的内源性毒素,例如川乌中的乌头碱、雷公藤中的雷公藤碱等外,真菌毒素、农药、重金属这3大主要外源性污染物也严重威胁着中药材的安全性和品质。由于中药材本身营养成分丰富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种植、采收、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易污染真菌,进而产生各种真菌毒素[1]。真菌毒素是巾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
5、赤霉燏酮等,其中赭曲霉毒素A(OTA)是由二氢异香豆素以酰胺键结合1个苯丙氨酸形成的苯基氨酰衍生物,是赭曲霉毒素系列中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在二氢异香豆素环上的氯原子可以增强毒性,脱氯的赭曲霉毒素B(OTB)其毒性要比OTA小10倍。OTA主要由纯绿青霉、赭曲霉和碳黑曲霉产生,不仅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还具有肝肾毒性、免疫毒性等,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只有在250°C以上温度加热数分钟才能降低OTA的浓度,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定义为II类致癌物质,这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对人类健康造成极火威胁,也阻碍其进出口贸易和中药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欧盟规定辣椒
6、、肉豆蔻、干姜、姜黄及其混合物中OTA的限量为15yg?kg-l,甘草根的浸溃物中OTA限量为20ug?kg-l,中国台湾对婴儿食品中OTA的限量标准为不得检出[2-6]。1中药中赭曲霉毒素污染现状中药大多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而产赭曲霉毒素A的霉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性。因此,中药也容易受到这些霉菌的侵害。近年来随着中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保健品、食品开发等方面重要性的提高,中药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也备受关注。为了保障中药、保健品和食品等安全及人体健康,世界各国及相关组织十分重视真菌毒素的检测及其污染的控制。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就药典收录的品种就有2000余种
7、,种植和加工技术有很大的差别,成分基质复杂。近几年文献报道,OTA污染主要集中在根及根茎类、种子果实类和芳香植物中等[7-12],见表1。2基于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抗体的快速检测是以抗体抗原免疫化学反应为基础,对抗体抗原含量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快速简便等优点。OTA相对分子质量为403.82,属于半抗原,抗原性较弱,在免疫反应中,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因此只有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13]。2.1胶体金免疫色谱技术胶体金免疫色谱技术(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