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

ID:8825891

大小: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_第1页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_第2页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_第3页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2013年04月17日09:30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作者:圣严法师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不像其他一神论的宗教,虽然也有各种对于道德生活的教训,那是为了求得神的眷顾和救济,信徒们才去遵守那些所谓神的启示,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信的经典中记载的神,是宇宙间唯一的、至高的、至大的、至尊的,人们除了接受神的启示,没有别途可以选择。所以,他们是为信仰神有权威,而遵守道德生活的教训,他们无权因为遵守道德生活而求达到与神同等

2、的地位,甚至也无权向神要求,非把他们救济到天堂去不可。这在佛教,颇不相同,佛教以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我们生活在这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业力感得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无数生死之中,造作了相同相类的行为,结果,便形成一个让我们共同来接受和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佛教不承认宇宙间有任何绝对权威的神。佛教,同样强调信仰的重要,那是信仰释迦佛陀所说的法--成佛的方法,绝对正确,绝对真实。可是在你信仰之后,便该照着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实行于你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教徒虽将佛陀视为崇拜的对象,与他们的生活

3、有密切关系的,宁可说是佛陀的教法。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方式来做,渐渐地,便能达到解脱一切身心苦恼的目的。佛陀,是从一切的身心苦恼中得到了解脱的人,也是至高、至大、至尊的超世界和超宇宙的伟大人格,但是,佛陀的伟大,虽充满于时间与空间,却不占固定的时空位置,所以,人人可以成佛。释迦佛陀在世的时代,随缘开示,应机教化,所说的佛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出戒、定、慧三个项目的范围,我们学佛,其实就是学这三项。世间可学的东西很多,那些都是苦乐相对的、有限的、得失交替的、变动无常的,所以佛教称其为有漏之学。戒、定、慧

4、名为三无漏学,学这三项东西,可以防止所得成果的漏失,继续学到佛的程度为止。戒、定、慧虽分三个项目,事实上有连锁的关系,如同一物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要想求得智慧,须先有禅定的工夫,如希望得到禅定工夫,须先有持戒的宗教生活;持戒的宗教生活越清净,越可助成高深的禅定,在深定之中,便能产生超人的智慧;回转头来,再以智慧的判断和选择,来指导持戒的宗教生活,来鉴别禅定工夫的深浅和邪正。慧海慈航:圣严法师——化解嗔恨心最好的方法2012年03月21日09:24来源:《放下的幸福》作者:圣严法师慈悲心是化解嗔恨

5、心最好的方法(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学书店提供)大家都知道嗔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嗔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嗔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嗔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嗔心。而嗔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嗔心自然就会减少了

6、。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嗔心最好的方法。例如你正在忙,孩子们又在你身旁吵闹,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但是,如果你能将念头一转,想到:“孩子们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为玩得很高兴,才吵吵闹闹!”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可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嗔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们一起玩,顺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这样说不定效率更高。其实,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你应该要感谢他,因为对方用他负面的行为

7、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你,让你能够戒嗔;而且你也要慈悲、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但是,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嗔恨,想要在瞬间转变念头,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常劝人念“阿弥陀佛”,因为当嗔恨心生起时,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其它的佛号、咒语,就能把嗔恨的情绪转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萨圣号的清净心念上。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嗔恨心自然而然就会转为清净心了。因此,下一次当你想要骂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即使一时忍不住

8、还是开口骂人,骂出来的那句话也是“阿弥陀佛”。这样不但愤怒、嗔恨的情绪会渐渐地减少,而且还养成了经常念佛、念菩萨圣号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嗔恨心?嗔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嗔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就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嗔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2013年04月17日09:30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作者:圣严法师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不像其他一神论的宗教,虽然也有各种对于道德生活的教训,那是为了求得神的眷顾和救济,信徒们才去遵守那些所谓神的启示,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信的经典中记载的神,是宇宙间唯一的、至高的、至大的、至尊的,人们除了接受神的启示,没有别途可以选择。所以,他们是为信仰神有权威,而遵守道德生活的教训,他们无权因为遵守道德生活而求达到与神同等

2、的地位,甚至也无权向神要求,非把他们救济到天堂去不可。这在佛教,颇不相同,佛教以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我们生活在这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业力感得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无数生死之中,造作了相同相类的行为,结果,便形成一个让我们共同来接受和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佛教不承认宇宙间有任何绝对权威的神。佛教,同样强调信仰的重要,那是信仰释迦佛陀所说的法--成佛的方法,绝对正确,绝对真实。可是在你信仰之后,便该照着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实行于你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教徒虽将佛陀视为崇拜的对象,与他们的生活

3、有密切关系的,宁可说是佛陀的教法。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方式来做,渐渐地,便能达到解脱一切身心苦恼的目的。佛陀,是从一切的身心苦恼中得到了解脱的人,也是至高、至大、至尊的超世界和超宇宙的伟大人格,但是,佛陀的伟大,虽充满于时间与空间,却不占固定的时空位置,所以,人人可以成佛。释迦佛陀在世的时代,随缘开示,应机教化,所说的佛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出戒、定、慧三个项目的范围,我们学佛,其实就是学这三项。世间可学的东西很多,那些都是苦乐相对的、有限的、得失交替的、变动无常的,所以佛教称其为有漏之学。戒、定、慧

4、名为三无漏学,学这三项东西,可以防止所得成果的漏失,继续学到佛的程度为止。戒、定、慧虽分三个项目,事实上有连锁的关系,如同一物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要想求得智慧,须先有禅定的工夫,如希望得到禅定工夫,须先有持戒的宗教生活;持戒的宗教生活越清净,越可助成高深的禅定,在深定之中,便能产生超人的智慧;回转头来,再以智慧的判断和选择,来指导持戒的宗教生活,来鉴别禅定工夫的深浅和邪正。慧海慈航:圣严法师——化解嗔恨心最好的方法2012年03月21日09:24来源:《放下的幸福》作者:圣严法师慈悲心是化解嗔恨

5、心最好的方法(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学书店提供)大家都知道嗔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嗔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嗔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嗔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嗔心。而嗔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嗔心自然就会减少了

6、。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嗔心最好的方法。例如你正在忙,孩子们又在你身旁吵闹,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但是,如果你能将念头一转,想到:“孩子们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为玩得很高兴,才吵吵闹闹!”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可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嗔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们一起玩,顺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这样说不定效率更高。其实,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你应该要感谢他,因为对方用他负面的行为

7、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你,让你能够戒嗔;而且你也要慈悲、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但是,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嗔恨,想要在瞬间转变念头,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常劝人念“阿弥陀佛”,因为当嗔恨心生起时,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其它的佛号、咒语,就能把嗔恨的情绪转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萨圣号的清净心念上。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嗔恨心自然而然就会转为清净心了。因此,下一次当你想要骂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即使一时忍不住

8、还是开口骂人,骂出来的那句话也是“阿弥陀佛”。这样不但愤怒、嗔恨的情绪会渐渐地减少,而且还养成了经常念佛、念菩萨圣号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嗔恨心?嗔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嗔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就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嗔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