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03141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5
《西地平线上教案教学反思设计案例学案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地平线上一.教材分析《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突出了它的“唯美”特性。这种“唯美”使得“人文”目标得到完美的体现。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篇文章所要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
2、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而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本课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并启发学生: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同时让学生了解想象、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目标:为了体现本专题研习的特色,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2)
3、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对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3)从文中学会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具体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四.教学重点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
4、“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3)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对联想内容的深层思考和解读。五.教学难点: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抒情性导入: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对你们而言是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着戈壁浩瀚、沙漠茫茫的死亡地带;那里也有着“天苍苍,野
5、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风情;也有着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美景;让人想起丝绸之路上洒落的串串悠长驼铃;想起遥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里是我们民族的源,文化的跟。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大西北。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尊重和好奇一起走进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去感受那里的雄伟风景。2.文本研习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思考: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B层)西地平线上三次落日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A层)“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6、?(C层) “震撼”2)理清脉络,给文章分段。这篇文章脉络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 由此可将文章分段,迅速理清思路。(A层)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第二部分(第2—23节)分写三次落日。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3)重点赏析,深入探究文章主题。理清了脉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重点是三次日落的描写,然后对三次日落分别进行赏析。请一位同学朗读2-----5节(B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第一次落日的地点,景象,感受,以及运用的手法。(A,B,C层)教师明确:
7、a)第一次落日:(第2—5节)地点:定西高原景象特征: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感受:柔和、美丽、安谧惊呆了 恍若一场梦依恋、慈爱、不愿离去手法:比喻、联想、拟人(板书)柔和、美丽、安谧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16节,(B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一边找出第二次落日的地点,景象,感受,以及运用的手法。(A,B,C层)教师明确:a)第二次落日:(第6—16节)不难发现,第二次落日的描写最复杂,为我们展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