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

ID:8533681

大小:33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3-31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_第1页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_第2页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_第3页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_第4页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川至黄陵公路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1.工程概况-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及地震情况-1-2.1.地形地貌-1-2.2.水文地质条件-1-2.3.工程地质、地震-1-3.开挖爆破设计-1-3.1.V级围岩正台阶预留核心土爆破设计-2-3.2.IV级围岩正台阶爆破设计-5-3.3.周边炮眼装药结构-7-4.爆破安全检算-8-4.1.爆破爆破振速与爆破塌落振速对建筑物的影响-8-4.2.爆破安全距离计算-10-5.施工方法及工艺-10-5.1.钻爆机具材料-10-5.2.光面爆破施工工艺-11-6.组织管理-12-6.1.爆破组织管理

2、机构框图-12-6.2.工作制度-13-6.3.安全警戒-14-6.4.监督检查制度-14-6.5.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4-7.爆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7-8.应急处理预案-19--23-杏树梁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铜川至黄陵公路半截沟联络线TH-FL01合同段杏树梁隧道左线起讫里程桩号ZK0+710~ZK1+850,全长1140m;右线起讫桩号YK0+710~YK1+928,全长1218m。围岩级别分别为Ⅴ、Ⅳ级。隧道右线进口位于基岩边坡,地形坡度较缓,坡脚约20°~25°,进口边坡稳定性较

3、好。洞室岩性表部为破碎松散的强风化泥岩、砂岩。隧道右线出口位于基岩边坡,坡体较陡,坡角约70°~75°,上覆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岩层强风化破碎。隧道左线进口位于基岩边坡,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60°,上覆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岩体风化破碎,节理裂隙切割强烈。隧道左线出口位于沟谷陡岸山体斜坡处,地形坡度陡峻,坡角70°~75°,岩体风化破碎。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及地震情况2.1.地形地貌隧址区地形起伏,山体上植被稀少。隧道轴线横穿基岩山脊,隧道洞身表面局部黄土覆盖,进口段基岩表部被薄层黄土覆盖,地形起伏

4、陡峻,洞身段主要为中三叠系铜川组砂岩级泥岩。右线隧道最大埋深189m,左线隧道最大埋深211m。2.2.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发育黄土空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较弱。主要排泄方式是泉水鸡人工开采等。经沿线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地下水对钢筋、砼无腐蚀性。2.3.工程地质、地震晚第三纪以来,勘察区主要表现为阶段性升降运动,以上升为主。受渭北隆起影响,在勘察区南段隆起作用比较强烈,使子午岭成为本去的最高山脉。阶段性的抬升形成了河谷多级阶地,拟建工程区地震活动总体比较微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烈度区划

5、图(2001),本区地震烈度为VI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反应谱特征周期S=0.40。3.开挖爆破设计杏树梁隧道左线V级围岩140m,占总长度12.3%,IV级围岩1000m,占总长87.7%。杏树梁隧道右线V级围岩480m,占总长39.3%,IV级围岩740m-23-,占总长60.7%。3.1.V级围岩正台阶预留核心土爆破设计正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的上台阶I、II、III部按照独立的断面进行爆破设计,均采用斜眼掏槽爆破增加临空面。爆破时,各部相同段别的雷管可同时起爆。1)、炮眼直径d地下隧洞的掘

6、进,一般都采用小直径的钻孔机械,所以光面爆破的周边眼直径选为35-48毫米时,以便与掘进作业的其他炮眼直径一致。本设计中d=42mm。2)、炮眼深度L根据要求,洞口段V级围岩上台阶进尺控制在0.5~1m之间,本设计L=1m。3)、炮眼数目按经验公式N=3.3(f.S2)1/3估算f-岩石坚固性系数,较硬岩取6S-掘进断面积,66.7m2N=3.3(f.S2)1/3=3.3×(6×66.72)1/3=99(个)本设计为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炮眼数目较全断面开挖相对较多,考虑到爆破效果,本设计取N=160个4)、

7、装药集中度q在光面层单独爆落时,一般取0.15~0.25公斤/米;在全断面一次起爆时,为了尽量减少残眼,需要适量增加,可达0.35公斤/米,本设计取q=0.15Kg/m。5)、周边眼单孔装药量根据经验公式Q=ql=0.15×1=0.15Kg,本设计取Q=0.15Kg6)、周边眼孔距E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可知,本合同段隧道V级围岩均为软岩、较软岩,岩层破碎。根据经验数据,软岩周边眼间距为0.3~0.5m、中硬岩周边眼间距为0.45~0.6m,本设计取E=0.45m7)、抵抗线W按经验公式W=(

8、10~20)d=420~840mm。在大多数公路及铁路隧道中,炮眼密集在数K值一般取0.7~1.0比较合适,同时一般大断面隧洞炮眼密集系数应适当减小,小断面隧洞应适当增大-23-;岩石坚韧,炮眼密集系数应增大,岩石松软破碎,应适当减小,因此本设计中K取0.75,根据公式K=E/W(K为周边眼密集系数),W=E/K=0.45/0.75=0.60m。8)、辅助眼的间距估算辅助眼间距原则上应根据总断面积扣除光爆层面积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