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2095
大小:847.9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9-04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二学期高一(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学习习惯8分(含3分卷面分)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学法)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课文教学模仿试题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题分数213039101020第Ⅰ卷基础题(共7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2.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4.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 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5.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6.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7.在西欧封建制鼎盛时期,封臣对封君来说,“我变成你的封臣是因为我向你领有封土”,由于领有封土,“我负担所有这块封土上的有关义务”。由此可知()A.封君封臣制度促成封土关系B.封土制是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C.封君封臣关系缺乏法令保障D.封土制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8.公元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并在拉特兰教堂安放一幅镶嵌彩图,内容是圣彼得(耶稣的门徒之一)正在把披风送给教皇,把旗帜送给国王,祷文上写着:“圣彼得把生命赐给教皇利奥,把胜利赠与国王查理!”这就是“格拉西亚信条”。这一事件表明当时()A.教皇是整个欧洲的主宰B.教会与国王的冲突严重C.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D.基督教会加速欧洲统一9.13世纪初,有关英国封土的任何变动,都必须事先征得领主同意,被称作“许可”形式。1290年英国颁布了《买地法令》,法令颁发之后20年间,双方先完成封土交易后到封君那里完成相关交割手续的“谅解”形式明显上升。这一变化()A.折射出封建王权的集权趋势B.有利于英国社会的制度转型C.强化了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D.得益于生产关系的本质革新10.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D.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11.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12.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远非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A.借鉴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B.本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为幕府统治奠定文化基础D.为明治维新找到理论依据13.公元976年,高丽政府颁布田柴科制度,“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身没并纳之于公,唯府兵年满二十始受,六十而还”。此田制()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能够遏制土地兼并问题C.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与唐朝均田制性质相似14.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非洲出现了一系列国家,并创造了各自的文明。下列古代非洲国家,兴起最早的是()A.阿克苏姆王国B.摩加迪沙C.津巴布韦D.桑海帝国15.古代玛雅人在公元4世纪时就开始运用数字“0”的概念。在当时玛雅人的计数体系中,“0”通常用一种类似贝壳形状的象形文字表示,它为玛雅人的计数方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于“0”这个符号,玛雅的20进位制的数字写法就合乎科学要求,这无疑也具有了重要的世界首创意义。据此可知,玛雅文明()A.发展的程度较高B.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C.以发展科技为主D.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16.印加帝国法律要求国民统一学习克丘亚语,并规定不懂克斤亚语的人不能担任公职。印加大道举世闻名,它形成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印加人在道旁建立了许多驿站,也建立了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印加帝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推动各地间的经济交流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D.服务帝国的对外扩张17. 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时,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的总量就在750—1000吨,其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史学方法改变影响了历史解释C.史学观念更新推动历史研究深入D.新史料的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18.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有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B.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9.16世纪晚期伊丽莎白一世决定扶持海盗让他们去劫掠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船只。1577年,德雷克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向西班牙船队发起了进攻。在西班牙军舰追击下,德雷克逃往南方,并于A.1578年到达合恩角B.1587年到达新西兰C.1642年到达合恩角D.1643年到达塔斯马尼亚岛20.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全球贸易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21.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22.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易错易混:表格分析理解题23.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历史时期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D.民族迁徙决定中西历史走向和趋势24.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时间地区14001500160017001750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 美洲304115910世界总计373446486671749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25.下面为1500~1650年英国主要粮食价格波动图(单位:先令/浦式耳)。这一时期主要粮食价格的变动()A.推动了农业发展,增强英国封建势力B.提高了综合国力,巩固英国世界霸主地位C.加速了社会分化,促进英国社会转型D.加剧了通货膨胀,抑制英国商品经济发展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并改错,对的打钩,错的改正26.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一体的特征。27.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摩诃婆罗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28.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和庄园农奴制度29.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30.葡萄牙经营太平洋的贸易,其装备精良的商船称“马尼拉大帆船”。三、材料解析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材料二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三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年5月4日哥伦布遗嘱》(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材料二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通过《萨拉戈萨条约》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并将之视为挥卫民族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霸权体系。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在东方传统文明面前确立起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辟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古老国度被纳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欧洲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条件。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学习习惯8分(含3分卷面分)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学法)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课文教学模仿试题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题分数213039101020第Ⅰ卷基础题(共7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的分化,进而出现了国家机器、文字等文明的标志,由此可见,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D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唯一标志”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人类文明产生之后,逐渐形成了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古代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非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2.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世界古代史(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据材料“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D项正确;农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格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其余不是,排除B项;大河与高山的阻隔,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4.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公民组成,政治精英的政策及建议都要经过公民大会议决,反映出雅典城邦对直接民主方式的重视,C项正确;公民大会集体议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无法完全避免失误,排除A项;公民大会拥有决策权,并未受制于政治精英,排除B项;雅典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社会等级差别明显,排除D项。故选C项。5.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据材料“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结合图示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A项正确;仅从拱门形制的应用,无法断定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夸大,排除C项;仅从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内核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 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完成统一,古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在西欧封建制鼎盛时期,封臣对封君来说,“我变成你的封臣是因为我向你领有封土”,由于领有封土,“我负担所有这块封土上的有关义务”。由此可知()A.封君封臣制度促成封土关系B.封土制是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C.封君封臣关系缺乏法令保障D.封土制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时期(欧洲)。据本题材料“由于领有封土,‘我负担所有这块封土上的有关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土关系促成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确定后,君臣之间就互有义务,从而在法令上得以明确,这体现出封土制是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B项正确;封土关系促成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8.公元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并在拉特兰教堂安放一幅镶嵌彩图,内容是圣彼得(耶稣的门徒之一)正在把披风送给教皇,把旗帜送给国王,祷文上写着:“圣彼得把生命赐给教皇利奥,把胜利赠与国王查理!”这就是“格拉西亚信条”。这一事件表明当时()A.教皇是整个欧洲的主宰B.教会与国王的冲突严重C.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D.基督教会加速欧洲统一【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把披风送给教皇,把旗帜送给国王”“圣彼得把生命赐给教皇利奥,把胜利赠与国王查理!”可知,格拉西亚信条体现了教权和王权共同统治世界,也体现了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C项正确;“格拉西亚信条”体现了教权和王权共同统治世界,A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未体现教会与国王的冲突严重,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9.13世纪初,有关英国封土的任何变动,都必须事先征得领主同意,被称作“许可”形式。1290年英国颁布了《买地法令》,法令颁发之后20年间,双方先完成封土交易后到封君那里完成相关交割手续的“谅解”形式明显上升。这一变化()A.折射出封建王权的集权趋势B.有利于英国社会的制度转型C.强化了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D.得益于生产关系的本质革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3世纪初到14世纪的英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3世纪初到14世纪,欧洲封土由限制变动到允许买卖。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中后期,国王权力逐渐增强。因此,封土买卖逐渐明显改变了原有的封土制度,冲击封君封臣封建制度,国王通过土地买卖拥有大量土地,王权势力逐渐增强,A项正确;中世纪中后期英国王权逐渐增强,封建君主专制逐步建立,但仍然是封建社会,不能得出英国社会的制度转型,排除B项;封土买卖逐渐明显会弱化封臣对封君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但不是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本质革新”说法也错误,中世纪封建生产关系只是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0.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D.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依据材料“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故A项正确;“同根同源”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翻译阿拉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排除C项;阿拉伯人传播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而不是创造,并且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1.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可知,日本重视儒学,使儒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并不能说明儒学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地位超越佛教,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儒学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远非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A.借鉴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B.本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为幕府统治奠定文化基础D.为明治维新找到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学习唐朝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专属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字体系和佛教文化,反映了日本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日本本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日本本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未体现为幕府统治奠定文化基础,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日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公元976年,高丽政府颁布田柴科制度,“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身没并纳之于公,唯府兵年满二十始受,六十而还”。此田制()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能够遏制土地兼并问题C.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与唐朝均田制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材料“身没并纳之于公”可见田柴科制度与唐朝均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D项正确;该田制分给所谓的闲人土地,能够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排除A项;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田柴科制度如均田制一样,不能遏制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这一田制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4.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非洲出现了一系列国家,并创造了各自的文明。下列古代非洲国家,兴起最早的是()A.阿克苏姆王国B.摩加迪沙C.津巴布韦D.桑海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王国在公元前后兴起;10-15世纪,摩加迪沙兴起;8-15世纪,桑海兴起;11世纪末,津巴布韦出现,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古代玛雅人在公元4世纪时就开始运用数字“0”的概念。在当时玛雅人的计数体系中,“0”通常用一种类似贝壳形状的象形文字表示,它为玛雅人的计数方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于“0”这个符号,玛雅的20进位制的数字写法就合乎科学要求,这无疑也具有了重要的世界首创意义。据此可知,玛雅文明()A.发展的程度较高B.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C.以发展科技为主D.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玛雅人在数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文明发展程度是比较高的,A项正确;美洲文明并不领先世界,标注中也没有与世界进行比较,排除B项;玛雅文明并不以发展科技为主,排除C项;美洲的文明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非常少,不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印加帝国法律要求国民统一学习克丘亚语,并规定不懂克斤亚语的人不能担任公职。印加大道举世闻名,它形成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印加人在道旁建立了许多驿站,也建立了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印加帝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推动各地间的经济交流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D.服务帝国的对外扩张【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印加帝国统一语言,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懂克丘亚语,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交通网和信使制度等措施,旨在强化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C项正确;其他选项分别为具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目标,并非印加帝国的本质目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17.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时,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的总量就在750—1000吨,其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史学方法改变影响了历史解释C.史学观念更新推动历史研究深入D.新史料的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较大,而且价格较高,这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存在阻断东西方商路的现象,这是对传统观点的补充和丰富,这表明历史认识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D项正确;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随着史料的补充,人们的对历史的认知进一步完善,未涉及史学方法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学观念的更新,排除C项。故选D项。18.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有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B.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可以看出,官方支持是麦哲伦船队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D项。19.16世纪晚期伊丽莎白一世决定扶持海盗让他们去劫掠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船只。1577年,德雷克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向西班牙船队发起了进攻。在西班牙军舰追击下,德雷克逃往南方,并于A.1578年到达合恩角B.1587年到达新西兰 C.1642年到达合恩角D.1643年到达塔斯马尼亚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577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西班牙舰队的追击下,德雷克于1578年到达合恩角,发现了德雷克海峡,A正确;1587年、1642年以及1643年距离题干时间1577年过于遥远,排除B、C、D。20.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世界各地之间建立了日益密切的联系,而且非洲和美洲都被纳入全球贸易体系中来,这说明是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从图示内容无法准确判断,排除A项;白银流入中国仅仅是图示内容的部分内容,不能算“最准确”的解读,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只是这些航线中的一条,无法体现“最主要”,排除D项。故选B项。21.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由表中的商品可以看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存在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排除A项;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并未在地中海沿岸,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贸易内容的前后对比,无法看出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22.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可知,17世纪初,茶叶价格较高,而到17世纪末,随着商业革命的影响,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原因,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持续走低,B项正确;茶叶价格的变化,与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价格革命冲击的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易错易混:表格分析理解题23.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历史时期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D.民族迁徙决定中西历史走向和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及所学可知,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中西历史的相似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走向了分裂状态,古代中国历史总体上呈现大一统的趋势,体现了中西历史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的相关信息,与古罗马无关,排除A项;“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属于罗马帝国的分裂的原因,与古代中国无关,排除C项;古代中西方民族迁徙对历史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力量,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24.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时间地区14001500160017001750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世界总计373446486671749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5世纪以来,美洲的人口数量变化幅度较大,而非洲在1600年以后人口没有明显增长,这是因为随着殖民扩张的展开,美洲人口锐减,为了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欧洲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所以新航路开辟影响了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变化,D项正确;工业革命到18世纪60年代后才展开,不能解释这一时间之前人口的变化,排除A项;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并不都是因为近代化运动的推动,因为截止1750年,亚洲还没有普遍进入近代化时期,排除B项;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排除C项。故选D项。25.下面为1500~1650年英国主要粮食价格波动图(单位:先令/浦式耳)。这一时期主要粮食价格的变动()A.推动了农业发展,增强英国封建势力B.提高了综合国力,巩固英国世界霸主地位C.加速了社会分化,促进英国社会转型D.加剧了通货膨胀,抑制英国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500—1650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主要粮食价格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带来大量金银,引发英国社会出现价格革命,这一革命使一部分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实际收入减少,甚至破产;而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新贵族等的势力则日益壮大,这加速了英国社会的分化,促进了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一定程度冲击了传统封建势力,排除A项;英国于18世纪逐步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价格革命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并改错,对的打钩,错的改正26.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故题干说法错误。27.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摩诃婆罗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故题干说法错误。28.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和庄园农奴制度【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封建等级严苛、庄园经济主导、发展相对缓慢、宗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等。总体来说,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和庄园农奴制度。故题目正确。29.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以印度教为国教。故题干说法错误。30.葡萄牙经营太平洋的贸易,其装备精良的商船称“马尼拉大帆船”。【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经营太平洋的贸易,其装备精良的商船称“马尼拉大帆船”,故题干说法错误。三、材料解析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材料二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三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答案】(1)特点: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文明交流方式多样。(2)变化:一批古罗马城市复苏;众多工商业城市兴起。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加快庄园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城市自治;促进了大学的兴起。等等(任意3点)(3)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说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从国家和政策层面分析,得出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据材料“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得出文明交流方式多样。【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可知,一批古罗马城市复苏;根据材料“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可知,众多工商业城市兴起。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可知,城市兴起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可知,城市兴起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根据材料“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兴起加快庄园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据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不仅提高了城市领主的经济实力,这会有利于城市的自治,同时还会王权的加强奠定了基础;据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会促进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的兴起。【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说明: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年5月4日哥伦布遗嘱》(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材料二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通过《萨拉戈萨条约》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并将之视为挥卫民族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霸权体系。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在东方传统文明面前确立起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辟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古老国度被纳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欧洲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条件。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1)动因:传播宗教;建立殖民地;追求财富。条件:西班牙王室支持;地圆学说盛行。补充(示例)条件: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理由: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基本条件。(2)条件:新航路开辟;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西欧领先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政府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3)变化:①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或股份制贸易公司大量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等近代金融机构形成)②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③贸易的范围扩大;④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任答三点) 影响:①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②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动因:根据材料“主宰赐福”可知,传播宗教;根据材料“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可知,建立殖民地;根据材料“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可知,追求财富。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材料“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可知,西班牙王室支持;根据材料“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可知,地圆学说盛行。第二小问补充: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可以补充的条件有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第三小问理由:结合所学可知,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基本条件。【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可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根据材料“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及所学可得出西欧领先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可知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贸易的范围扩大;根据材料“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可知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贸易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世界市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各地物质生活角度进行说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