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611
大小:18.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构建生态化课堂 提升美术教学品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构建生态化课堂提升美术教学品质随着生态化社会的来临,教育系统的生态化转变、教学课堂的生态化构建逐渐成为发展方向。生态化课堂是指通过生态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整合系统中的多个因素,使其具有关联性、动态性和平衡性,实现多元共存、和谐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引入生态化理念,能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具系统性和持续性,激发美术教学的活力。一、转变教学理念,践行生态化教学理论(一)加深理论认识,明确生态化原则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平衡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多样性为重要指标,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开放性原则营造宽松、和谐与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倡开放性的生成教育。2.整体性原则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良性作用构成整体、和谐的生态化课堂,各要素间是统一共生的关系。3.动态平衡原则通过师生交往、同伴互动、共同发展等实现生态化课堂的动态平衡。4.多元共存原则 承认教师、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例如,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走进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态化原则。①开放课堂。释放学生的天性,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大胆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相关图片、音视频等鼓励学生踊跃表达感悟、生成个性化内容;②整体和谐。师与生、教与学、目标与方法、内容与手段、课内和课外等都要强调整体性,才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③互相帮助。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等都处在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转换中,要通过互助共学,实现课堂的动态平衡,如个体认知存在差异,每个学生对春天的印象不同,通过相互交流、共同讨论,能促进资源、信息、情感由不平衡走向平衡;④尊重个性。教师、教师间、学生、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元关系会影响个体的发展,要承认教师和学生的多样性,保留个体的个性。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要以生态化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加深理论知识学习、明确生态化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施、学生情况和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生态化教学,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障。(二)确定课堂主体,分析生态化要素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其中学生和教师是主体要素,教学环境是客体要素,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化课堂。三要素之间通过对话沟通、循环流动,共同维系着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系统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三要素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学生与教师处于教学环境中,对环境有着人为的改造和制约作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学环境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价值,是教学开展的实践场景,辅助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深入分析生态化课堂各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1.学生的生态主体角色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美术的生态化课堂也要贯彻此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等可能影响生态化课堂实践的因素,针对实际问题因材施教。2.教师的生态主体角色 小学美术的生态化课堂要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对话、共生。教师作为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践行者,要重视理论和行为的统一性;教师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要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3.师生间的生态交互关系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4.课堂环境要素是指主体存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光线、温度、颜色等,以及非物质环境,如,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小学美术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教师在应用生态化教学理论时,要理解要素间的关系:主体在环境中相互生成、互相制约,主体与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和主客体间的制约作用促使生态课堂的动态发展。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生态化关联(一)开发教学资源,构建生态化评价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图书馆、资料库、多媒体、版画数据库、教育资源平台等,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进行完美的结合,走向开放、多维、完整的形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师生、环境间的交互关系,让生态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2]。与此同时,教师要实现生态化的评价,丰富美术教学的考查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将美术考查看作生态系统,既要有每学期的考查任务,又要有整个小学阶段的综合考查任务。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色彩的渐变》和《色彩的情感》教学,通过对比图片、音视频技术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色彩的渐变区别和情感体现,借助多媒体让整个教室变为色彩空间,完全将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光线、颜色和心理变化中学习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整体环境和主题细节的生态化审美。环境是色彩的环境,色彩是环境的要素。学生在生态化课堂中,对环境和要素不同的感知,能够形成系统性的生态审美观念。在考查时,教师要综合色彩学习在学期、学年、小学阶段学习中的地位,联系相关课时,设计考查内容,灵活组织观察、记录、画画、拍照、录视频、文字记录等考试形式,形成学生的成长考查记录档案,积累学生综合评价素材,作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审美提升的评价依据。小学美术除了需注意生态化课堂的要素以外,还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新考查形式和考查视角,丰富生态化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让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融入生态化教学理念,完善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体系建设。(二)强调以人为本,强化生态关联性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自主课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模式,多采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追求艺术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学习的天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和创新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和谐互助、关联递进、充满关爱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有序提高美术素养、实现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整体发展[3]。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多彩的窗户》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发布窗户的图片,组织学生以“多彩”为主题装饰并对窗户拍照,分享在美术课的交流群,方便学生间交流讨论。正式上课时,师生一起布置美术教室的窗户,让窗户变得“多彩”,学生在体验中对主题会有更多生动的印象,为后续的欣赏、创作等美术教学提供知识积累。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彩的窗户”精美图片、常用装饰品、相关民族艺术、主题延伸作品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多彩”的艺术内涵,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自己心中的“多彩窗户”。即在生态化课堂中,融入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带领学生由实践到创作、从生活到艺术,加强教师教学、学生经验、课堂环境等的关联性,让学生在整体性的教学流程和情境氛围中发展对美术的认知,并逐步形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生态化课堂要强化要素间的关联性,在构建生态整体的同时让各要素间相互关联,并引进生活教育、体验式教学等理论,强化生态关联性,让学生能就近取材、结合实际、辐射生活,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三、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堂的动态平衡(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生态动态性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相比其他课程,还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创造性等独有特征。开放性是指美术教学的外延比较宽泛,有很大的延伸空间。随机性是指学龄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比较强,时常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对理论、规范、审美、应用等的意识较弱,这既符合美术的本质,也给美术教学带来挑战。创造性是指美术本身虽然依赖原有知识、记忆、经验等内容,但多数时候没有固定的答案,更注重个体理解和感受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对这种变化能敏锐察觉,适时调整教学思路[4]。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星空的联想》一课的教学,教师可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预测学生的联想内容,准备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还要与时俱进搜集热点事件和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素材,应对教学中可能发生“转移”的主题,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态度和表现。教师在课前布置查阅“星空”主题资料的任务,不局限于美术、天文的概念,鼓励学生自由搜集。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整合小组成员对星空的认识,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通过交流活动,让“星空”主题知识在个体间动态发展。了解星空后,对星空进行联想,学生因主题认识的共享,会有趋同但也会有个体差异性,教师要抓住学生间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满意度、积极性和表现欲等,对教学进程做适当调整,实现生态化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有效构建,要求教师创新美术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动态性,以适应美术教学不断变化、活泼灵动的特点。在生态化课堂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学生发展等都是动态性的,教师要对动态有所准备,也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策略。(二)和谐多元关系,实现生态平衡性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要注重多元关系的和谐,促进生态要素的平衡。师生和谐是彼此发展的前提,共同维持着课堂平衡。要构建生态交互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养,学生要带动教师丰富知识、优化教学、提升水平等。生生和谐是彼此互助发展的前提。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知识、情感、价值等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环前进,实现共同进步。师生与环境和谐是彼此健康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设施环境、人际环境等是构成生态化课堂的基本要素,与教学设计和主体要素相辅相成。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设计文化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以“班级文化衫”和“个人文化衫”为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设计图片,加上班级生活照片,组合制成照片墙或照片拉花。在正式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商量本班级的特色,观察教室、板报等周边环境,思考如果设计两件衣服但又不完全割裂,要如何设计整体元素和个人元素,如果也给教师设计,又要如何区分;其次,向学生介绍头脑风暴讨论法,分组讨论整体和个人元素,公布各小组最终提交的元素,供学生参考;最后,让学生选取合适的元素设计文化衫,并对元素的应用方式、理念等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师生和环境的三重和谐关系是教学活动和谐开展的前提,各要素关系、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平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是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我们要统一环境,建立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学生间的同伴互动和良性竞争等,让师生和生生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加强情理交流和心灵互动,实现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美术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可以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融入生态化教学理念的原则、要素和特征,使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随机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运用,使生态化课堂的关联性、动态性和平衡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深化,改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