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9.1不等式 数学符号的起源素材 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不等式 数学符号的起源素材 新人教版.doc

ID:83632764

大小:2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L.M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不等式 数学符号的起源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9.1不等式 数学符号的起源素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有关不等式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尔塔利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最后都变成了“+”.减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等等.  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雷科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文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哈里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韦达创造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