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5926

大小:1.9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年1月高一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细胞中有多种糖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B.冬眠的哺乳动物在冬季前会大量进食,主要储存大量糖类作为能源物质C.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和运输物质D.淀粉、纤维素、糖原因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而功能相似2.下图为人体、南瓜和地壳中部分元素及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人体(%)氧65.0碳18.0氢10.0氮3.0钙1.5磷1.1钾0.35硫0.25其他元素0.8南瓜(%)氧85.0氢10.7碳3.3钾0.34氮0.16磷0.05钙0.02镁0.01其他元素0.42地壳(%)氧46.6硅27.7铝8.1铁5.0钙3.6钠2.8钾2.6镁2.1其他元素1.5A.南瓜的元素组成与地壳的元素组成没有区别B.南瓜和人体细胞氧、碳、氮元素含量的差异与细胞内的糖类含量有关C.南瓜和人体的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只与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D.组成生物的元素在地壳中能找到,体现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下某些细胞中染色体呈现圆柱状或杆状。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某个细胞由前期进入中期C.实验中先用10%盐酸破坏细胞膜,再用甲紫使染色体着色D.可依次通过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4.下面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上述材料制作装片时,都需先滴加清水再盖盖玻片B.可以观察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C.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后即刻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观察D.换上高倍镜后可以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的清晰度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物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饮料中的水进入细胞,可起到溶剂和运输的作用C.饮料中无机盐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以快速提供能量D.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无机盐,主要目的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6.下图表示艾滋病病毒(HIV)中某分子的部分结构,1—4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子对HIV的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B.该分子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5种小分子C.HIV与其宿主细胞遗传物质所含的4相同D.HIV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7.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A.淀粉和糖原B.蔗糖和麦芽糖C.糖原和纤维素D.淀粉和纤维素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长短与外界条件无关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过程9.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离不开细胞间信息交流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参与C.相邻的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10.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B.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11.mRNA疫苗技术于202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疫苗生产过程中,mRNA纯化之后需要磷脂分子为主的载体脂质系统(脂质体)来封装,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疫苗颗粒的磷脂分子元素种类与RNA相同B.疫苗颗粒中的mRNA进入人体细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由疫苗颗粒中mRNA的包裹位置推测其为水溶性物质D.疫苗颗粒脂质体能特异性识别免疫细胞并与之融合12.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为囊泡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说明生物膜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C.囊泡和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类似,组成成分中都含磷脂D.若“货物”为抗体,则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13.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或进行光能自养的原始蓝细菌后,不仅没有将其消化分解,反而与其共存,最终演变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下列支持内共生学说的实例有()①两种细胞器DNA与细菌的DNA具有明显的相似性②两种细胞器均具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核糖体③两种细胞器的内外膜成分和性质差异明显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DNA控制合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与其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有关D.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与生物膜系统有关1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高度螺旋后可变为染色体B.核孔有利于D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C.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1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使用了差速离心法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用橡皮泥制作的细胞核模型属于概念模型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17.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钙离子内流,但以血管作用为主。本品引起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产生降压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2+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均需蛋白质的协助B.细胞内外的Ca2+浓度差不会影响其进入平滑肌细胞的速率C.Ca2+进入细胞后导致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D.氨氯地平通过降低血液中Ca2+含量,产生降压作用18.生物界普遍存在再生现象。若将发育中蝾螈晶状体摘除,其背面的虹膜上含黑色素的平滑肌细胞就会去分化,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然后再分化成为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滑肌细胞经去分化和再分化成为晶状体细胞,说明动物体内的细胞分化都具有可逆性B.蝾螈的平滑肌细胞与晶状体细胞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平滑肌细胞去分化后获得了晶状体蛋白基因,再分化成了晶状体细胞D.平滑肌细胞能分化成晶状体细胞,说明平滑肌细胞是干细胞19.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就是渗透作用B.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水分子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植物细胞的能量D.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外的溶液浓度一定高于细胞液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O2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胞吞形成的囊泡可以在内质网中被降解C.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相应的分子或离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D.水分子可借助通道蛋白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21.碘是合成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材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碘离子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血氧供应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C.人体的不同细胞膜上运输碘离子的载体蛋白含量接近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22.下列实验或实践操作与相关现象、结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B.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被染成蓝色的是活细胞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D.将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红细胞形态保持不变23.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速率的数学模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既可以表示CO2排出细胞,也可以表示氨基酸进入细胞B.乙图中P点可以表示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限制了物质运输速率C.丙图表示该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只能表示自由扩散D.丁图中Q点表示在不消耗能量时,该物质也能进行跨膜运输24.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红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加热后,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A.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B.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C.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25.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淀粉酶能与淀粉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用淀粉酶,是因为淀粉在一定碱性条件下会水解D.利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混合后再保持预设温度26.新鲜菠萝肉中的蛋白酶会使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刺痛感。将新鲜菠萝肉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会减轻这种刺痛感。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溶液浓度与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关系,绘制下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不同浓度NaCl溶液均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B.用热水浸泡菠萝后再食用也可能会减轻刺痛感C.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蛋白酶逐渐变性失活D.在该实验中抑制效果最佳的NaCl溶液浓度为3%27.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28.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分解葡萄糖产生ATPB.供氧不足时,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光照下,绿色植物细胞中生成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D.供氧充足时,原核生物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29.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彼此竞争靶细胞(如肌肉细胞)分泌的存活因子,只有接受了足量存活因子刺激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的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与溶酶体等结构有关C.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存活因子的受体D.存活因子可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30.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31.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在血液中经蛋白酶切割,产生有活性的片段——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产能增多,能量代谢加快。据此不能做出的判断是()A.构成FDC5蛋白与鸢尾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鸢尾素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产生更多的线粒体C.鸢尾素的合成起始于核糖体D.运动可以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代谢加快32.现以多细胞绿藻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绿藻的呼吸耗氧速率为35μmol·g-1·h-1,且在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保持不变。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B.两组实验的自变量都是温度和光强C.由图甲可知,温度越高光强越大,叶绿素a含量越高D.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绿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为185μmol·g-1·h-133.下图表示某地小麦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影响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变化的数据分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叶片中相对含水量的减少主要是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的B.植物在抵抗干旱影响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转变成结合水C.随干旱影响程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下降造成细胞中相对含水量减少D.细胞中的结合水主要与多糖、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参与细胞构成34.下图是有关类别关系的示意图,下列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A核糖半乳糖单糖 B根瘤菌大肠杆菌细菌C蛋白质RNA生物大分子D性激素磷脂固醇A.AB.BC.CD.D35.如图是某生物体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中心体,该生物是低等植物B.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乙的后一个时期磷脂和蛋白质重新组装成细胞膜C.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中未展示的时期是分裂间期和末期D.图中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236.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如图所示),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B.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染色体复制而来,但染色体数目未变化C.正常细胞中,纺锤丝变短牵拉导致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D.若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异常,则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增加或减少37.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阶段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特征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逐渐减弱无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A.细胞内合成了血红蛋白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的标志B.网织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表中各细胞均含有呼吸作用相关的酶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38.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实验员老师准备了以下几种实验材料和试剂。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③黑藻叶片细胞;④0.3g/mL的蔗糖溶液;⑤1mol/L的KNO3溶液;⑥清水不同的实验小组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和试剂的组合,观察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④组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B.①和⑤组合,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②和④组合,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D.③和⑥组合,在显微镜下看到不同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均一致39.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有()①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②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DNA、蛋白质等,导致细胞衰老③动物蜕变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如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④处于营养充分条件下的细胞,还需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⑤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直接导致细胞生命活动异常⑥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与细胞生活的环境有关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40.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添加“一”:未添加A.B试管释放的气体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黄变蓝B.不能产生ATP的试管只有D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试管是ED.不能释放CO2的试管有B、D、F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一分)41.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氧气“搬运工”。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它是一种由57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这些氨基酸分子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_______________,这种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缩合形成的肽链还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过程才能形成血红蛋白分子。(2)血红蛋白含有4条多肽链,则其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_______________,决定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如果血红蛋白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就可能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从而造成红细胞形态异常。缬氨酸的R基为,则缬氨酸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3)红细胞内与氧气结合的是血红蛋白分子,当氧浓度高时,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在氧浓度低时血红蛋白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将氧分子释放出来,这体现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煤气中毒主要因为患者吸入大量CO所致,CO与O2相比,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__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相同”),导致各组织细胞都处于缺氧状态。42.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细胞内各个结构有序精密的协调配合,图1为人体细胞部分模式图。图2为内质网中出现错误折叠蛋白时,细胞的自我修复调节图。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留在内质网中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特殊受体,进而激活一系列相关生理反应,促使细胞制造出更多内质网和伴侣蛋白。若内质网积累了过多的错误折叠蛋白则会导致细胞死亡。 (1)图1中细胞与高等植物相比特有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填名称)。(2)图1中结构[1]的基本支架为_______________,其外表面有_______________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3)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能改变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信号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进入并将信息传递给细胞核。(4)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若长期高糖饮食,体内胰岛素合成会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继而出现错误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数量_______________(填写“增加”、“减少”或“不变”)。(5)观察发现,胰岛B细胞这类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比肌肉细胞核仁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43.下图A、B、C、D表示四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膜内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这些方式统称为_______________。(2)人体细胞吸收酒精的过程可用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表示,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B和C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4)影响D过程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其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由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____(物质)决定,该种运输方式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44.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质对温室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图1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蔬菜的氧气释放量,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5℃。图2测定的是不同光质条件下测得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其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1)据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为6klx时的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g·g-1·L-1·h-1,在此光照条件下,每天光照时间大于_______________h才能正常生长。(2)若温室温度升高到35℃,则A点和B点的移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3)据图2分析,蓝光照射下测得的胞间CO2浓度比红光照射下测得的结果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用蓝光照射绿色植物转变为用红光照射,叶绿体中C5的浓度将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温室种植常在阴雨天采用人工光源提供光照,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分析,对温室蔬菜种植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45.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二甲基亚砜(DMSO)易与水分子结合,常用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干细胞冻存复苏后指标检测结果见下表。冻存剂指标合成培养+DMSO合成培养基+DMSO+血清G1期细胞数百分比(%)65.7879.85活细胞数百分比(%)15.2941.33 注: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DMSO的作用是使干细胞中_______________水转化为_______________水。加入血清后,_______________期细胞数目增多,从而提高干细胞复苏后的活细胞数百分比。(2)复苏后的细胞分裂部分图像如图甲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细胞分裂时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将图甲中的图像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______,图甲D细胞对应图乙中_______________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3)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4年1月高一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细胞中有多种糖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B.冬眠哺乳动物在冬季前会大量进食,主要储存大量糖类作为能源物质C.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和运输物质D.淀粉、纤维素、糖原因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而功能相似【答案】A【解析】【分析】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如糖原、淀粉、纤维素等。【详解】A、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失去一个水分子,二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A正确;B、冬眠的哺乳动物在冬季前会大量进食,主要储存大量脂肪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C、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起运输物质作用物质是蛋白质,不是糖类,C 错误;D、淀粉、纤维素、糖原因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但是功能不同。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A。2.下图为人体、南瓜和地壳中部分元素及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人体(%)氧65.0碳18.0氢10.0氮3.0钙1.5磷1.1钾0.35硫0.25其他元素0.8南瓜(%)氧85.0氢10.7碳3.3钾0.34氮0.16磷0.05钙0.02镁0.01其他元素0.42地壳(%)氧46.6硅27.7铝8.1铁5.0钙3.6钠2.8钾2.6镁2.1其他元素1.5A.南瓜的元素组成与地壳的元素组成没有区别B.南瓜和人体细胞氧、碳、氮元素含量的差异与细胞内的糖类含量有关C.南瓜和人体的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只与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D.组成生物的元素在地壳中能找到,体现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的含量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详解】A、据表格分析,南瓜的元素组成与地壳的元素组成存在区别,如南瓜不存在硅、铝,A错误;B、细胞内的糖类不含氮元素,因此南瓜和人体细胞氮元素含量的差异与细胞内的糖类含量无关,B错误;C、物质的转运并不一定都需要转运蛋白,因此南瓜和人体的元素含量的差异性不是只与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C错误;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D正确。故选D。 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下某些细胞中染色体呈现圆柱状或杆状。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某个细胞由前期进入中期C.实验中先用10%盐酸破坏细胞膜,再用甲紫使染色体着色D.可依次通过解离、染色、漂洗和制片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甲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在光学显微镜下某些细胞中染色体呈现圆柱状或杆状,A正确;B、在实验的解离中,分生区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某个细胞由前期进入中期,B错误;C、实验中先用15%盐酸破坏细胞膜,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使染色体着色,C错误;D、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A。4.下面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上述材料制作装片时,都需先滴加清水再盖盖玻片B.可以观察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C.低倍镜下观察到目标后即刻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观察D.换上高倍镜后可以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的清晰度【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过程: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详解】A、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需先滴加生理盐水再盖盖玻片,A错误;B、核糖体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B错误;C、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并调清晰,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C错误;D、换上高倍镜后可以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的清晰度并观察,D正确。故选D。 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物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饮料中的水进入细胞,可起到溶剂和运输的作用C.饮料中无机盐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以快速提供能量D.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无机盐,主要目的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错误;B、饮料中的水进入细胞,属于细胞中的自由水,可起到溶剂和运输的作用,B正确;C、无机盐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无机盐,主要目的是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D错误。故选B。6.下图表示艾滋病病毒(HIV)中某分子的部分结构,1—4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子对HIV的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B.该分子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5种小分子C.HIV与其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所含的4相同D.HIV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答案】A【解析】 【分析】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细胞含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病毒内的核酸为RNA,分析图像可知,4为核糖核苷酸,由1核糖、2含氮碱基和3磷酸构成。【详解】A、该分子为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指导HIV的蛋白质合成,A正确;B、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为4种含氮碱基、核糖及磷酸,共6种小分子,B错误;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由脱氧核苷酸构成,C错误;D、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细胞,D错误。故选A。7.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A.淀粉和糖原B.蔗糖和麦芽糖C.糖原和纤维素D.淀粉和纤维素【答案】D【解析】【分析】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等,其中淀粉和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详解】A、淀粉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植物细胞含有的多糖,糖原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A错误;B、蔗糖和麦芽糖都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二糖,B错误;C、糖原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C错误;D、淀粉常见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种子种,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含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故选D。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长短与外界条件无关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细胞代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细胞周期的长短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详解】A、环境温度和pH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A错误; 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进行物质的准备,即间期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大部分,B正确;C、对于不同物种的生物和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即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往往不同,C正确;D、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D正确。故选A。9.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离不开细胞间信息交流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参与C.相邻的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详解】A、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离不开细胞间信息交流,A正确;B、与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也可分布于细胞内,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C、相邻的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正确;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故选B。10.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B.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答案】B 【解析】【分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详解】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水、无机盐等多种物质,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因而影响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正确;B、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D、叶绿体和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B。11.mRNA疫苗技术于202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疫苗生产过程中,mRNA纯化之后需要磷脂分子为主的载体脂质系统(脂质体)来封装,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疫苗颗粒磷脂分子元素种类与RNA相同B.疫苗颗粒中的mRNA进入人体细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由疫苗颗粒中mRNA的包裹位置推测其为水溶性物质D.疫苗颗粒脂质体能特异性识别免疫细胞并与之融合【答案】D【解析】【分析】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分析题图可知mRNA纯化之后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内部,推测疫苗颗粒中mRNA为水溶性物质。【详解】A、构成疫苗颗粒的磷脂分子元素种类与RNA相同,都是C、H、O、N、P五种元素,A正确; B、疫苗颗粒中的mRNA通过膜融合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C、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分析题图可知mRNA纯化之后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内部,推测疫苗颗粒中mRNA为水溶性物质,C正确;D、疫苗颗粒脂质体能特异性识别体细胞并与之融合,体细胞可通过该mRNA合成大量的病原体蛋白,并诱导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抵抗病原体感染,D错误。故选D。12.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为囊泡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说明生物膜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C.囊泡和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类似,组成成分中都含磷脂D.若“货物”为抗体,则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质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不同生物膜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基本骨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图示不同生物膜之间物质运输可以通过囊泡的形式,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A正确;B、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这样的“锚定”过程具有特异性,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C、核糖体没有膜包被,组成成分中不含磷脂,C错误;D、若“货物”为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则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因此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D正确。故选C。13.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或进行光能自养的原始蓝细菌后,不仅没有将其消化分解,反而与其共存,最终演变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下列支持内共生学说的实例有()①两种细胞器的DNA与细菌的DNA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②两种细胞器均具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核糖体③两种细胞器的内外膜成分和性质差异明显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DNA控制合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需氧细菌均化为线粒体。【详解】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能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①正确;②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核糖体,能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②正确;③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外膜成分和性质差异明显,能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③正确;④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由细胞核DNA调控,不受自身细胞器DNA的调控,体现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的联系,故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④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与其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有关D.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与生物膜系统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①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②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的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没有叶绿体,只有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只有一种膜结构是细胞膜,蓝细菌无生物膜系统,含有光合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光合作用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无关,C错误;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的小区室,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D 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高度螺旋后可变为染色体B.核孔有利于D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C.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色,高度螺旋后可变为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A正确;B、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C、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中心是细胞质,D错误。故选A。1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使用了差速离心法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用橡皮泥制作的细胞核模型属于概念模型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1、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2、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详解】A、由于不同细胞的颗粒大小不同,所以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A正确;B、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该过程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C、用橡皮泥制作的细胞核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D正确。故选C。17.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钙离子内流,但以血管作用为主。本品引起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产生降压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Ca2+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均需蛋白质的协助B.细胞内外的Ca2+浓度差不会影响其进入平滑肌细胞的速率C.Ca2+进入细胞后导致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D.氨氯地平通过降低血液中Ca2+含量,产生降压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说明能阻止Ca2+内流,从而说明Ca2+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均需蛋白质的协助,A正确;B、Ca2+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说明是协助扩散,因此细胞内外Ca2+浓度差会影响其进入平滑肌细胞的速率,B错误;C、氨氯地平进入细胞后导致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C错误;D、氨氯地平通过降低平滑肌和心肌细胞中Ca2+含量,产生降压作用,D错误。 故选A。18.生物界普遍存在再生现象。若将发育中的蝾螈晶状体摘除,其背面的虹膜上含黑色素的平滑肌细胞就会去分化,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然后再分化成为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滑肌细胞经去分化和再分化成为晶状体细胞,说明动物体内的细胞分化都具有可逆性B.蝾螈的平滑肌细胞与晶状体细胞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平滑肌细胞去分化后获得了晶状体蛋白基因,再分化成了晶状体细胞D.平滑肌细胞能分化成晶状体细胞,说明平滑肌细胞是干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详解】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平滑肌细胞可分化成为晶状体细胞,因此它们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正确;C、依题意,平滑肌细胞去分化后失去黑色素和肌纤维,然后经再分化成为产生晶状体蛋白的晶状体细胞,C错误;D、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平滑肌细胞能分化成晶状体细胞,但无法确定它是否具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说明平滑肌细胞是干细胞,D错误。故选B。19.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就是渗透作用B.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水分子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植物细胞的能量D.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外的溶液浓度一定高于细胞液【答案】D【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研究表明,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水进出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详解】A、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A正确;B、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水进出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B正确;C、水分子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植物细胞的能量,C正确;D、细胞若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故选D。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O2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胞吞形成的囊泡可以在内质网中被降解C.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相应的分子或离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D.水分子可借助通道蛋白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O2不是脂溶性分子,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A错误;B、胞吞形成的囊泡可以在溶酶体中被降解,B错误;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D、水分子可借助通道蛋白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C。21.碘是合成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材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碘离子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血氧供应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C.人体的不同细胞膜上运输碘离子的载体蛋白含量接近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所以碘离子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而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血氧供应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B正确;C、人体的不同细胞膜上运输碘离子的载体蛋白含量不同,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22.下列实验或实践操作与相关现象、结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B.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被染成蓝色的是活细胞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D.将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红细胞形态保持不变【答案】A 【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因此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A正确;B、台盼蓝染色剂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可被台盼蓝染色成蓝色,B错误;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由于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C错误;D、将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红细胞会吸水胀破,D错误。故选A。23.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速率的数学模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既可以表示CO2排出细胞,也可以表示氨基酸进入细胞B.乙图中P点可以表示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限制了物质运输速率C.丙图表示该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只能表示自由扩散D.丁图中Q点表示在不消耗能量时,该物质也能进行跨膜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据图可知,图甲中横坐标是物质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图甲表示自由扩散的物质运输方式。 图乙:据图可知,图乙中横坐标是物质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随物质浓度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说明除物质浓度影响运输速率外,运输速率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图乙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式。图丙:据图可知,图丙中横坐标是氧气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不随氧气浓度变化,说明图丙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不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图丙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方式。图丁:据图可知,图丁中横坐标是氧气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曲线与纵坐标有交点,且随着氧气浓度增大,运输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说明图丁所示物质运输方式除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外,还需膜上转运蛋白协助,因此图丁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据图可知,图甲中横坐标是物质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图甲表示自由扩散的物质运输方式。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因此,不可用图甲表示其运输方式,A错误;B、据图可知,图乙中横坐标是物质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随物质浓度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说明除物质浓度影响运输速率外,到P点时运输速率还受其它因素的限制,这个其它因素就可以是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B正确;C、据图可知,图丙中横坐标是氧气浓度,纵坐标是物质运输速率,物质运输速率不随氧气浓度变化,说明图丙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不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图丙所示物质运输方式可表示自由扩散,也可表示协助扩散,C错误;D、丁图中Q点表示在不消耗氧气时,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进行物质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B。24.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红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加热后,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A.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B.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C.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细胞膜和液泡膜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流入水中,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据此答题即可。【详解】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结构,但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D符合题意。故选D。 25.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淀粉酶能与淀粉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用淀粉酶,是因为淀粉在一定碱性条件下会水解D.利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混合后再保持预设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详解】A、高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B、淀粉酶能与淀粉特异性结合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用淀粉酶,是因为淀粉在一定酸性条件下会水解,C错误;D、利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淀粉酶与淀粉溶液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后再保持预设温度,D错误。故选B。26.新鲜菠萝肉中的蛋白酶会使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刺痛感。将新鲜菠萝肉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会减轻这种刺痛感。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溶液浓度与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关系,绘制下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均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B.用热水浸泡菠萝后再食用也可能会减轻刺痛感C.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蛋白酶逐渐变性失活D.在该实验中抑制效果最佳的NaCl溶液浓度为3%【答案】C【解析】 【分析】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图中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根据图示,不论NaCl溶液的浓度高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均低于100%,因此图中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均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A正确;B、由于菠萝蛋白酶在高温下会失活,因此,热水浸泡菠萝后再食用也可能会减轻刺痛感,B正确;C、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逐渐受到抑制,但不会变性失活,C错误;D、根据图示,NaCl溶液浓度为3%,菠萝蛋白酶活性最低,D正确。故选C。27.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能与ADP相互转化,A正确;B、水稻叶肉细胞中的ATP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B错误;C、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转移到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D正确。故选B。28.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分解葡萄糖产生ATPB.供氧不足时,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光照下,绿色植物细胞中生成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D.供氧充足时,原核生物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A【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2、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A、人体细胞中葡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合成ATP。人体细胞中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合成ATP,A正确;B、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细胞也进行呼吸作用,细胞内生物的ATP也可以源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错误;D、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A。29.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彼此竞争靶细胞(如肌肉细胞)分泌的存活因子,只有接受了足量存活因子刺激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的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与溶酶体等结构有关C.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存活因子的受体D.存活因子可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A错误;B、溶酶体参与细胞凋亡,B正确;C、根据题意,运动神经元接受了足量存活因子刺激才能生存,说明其细胞膜上有存活因子的受体,C正确;D、根据题意,接受了足量存活因子刺激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说明存活因子可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A。30.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光作用的环境因素:光、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O2浓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等。温度主要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较少,因此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积累的糖分多,瓜果特别甜,A正确。故选A。31.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在血液中经蛋白酶切割,产生有活性的片段——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产能增多,能量代谢加快。据此不能做出的判断是()A.构成FDC5蛋白与鸢尾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鸢尾素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产生更多的线粒体C.鸢尾素的合成起始于核糖体D.运动可以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代谢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1、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2、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详解】A、蛋白酶切割FDC5蛋白形成有活性的鸢尾素片段,说明鸢尾素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B、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产能增多,但是不一定能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产生更多的线粒体,也可能是线粒体的代谢率增加,B错误;C、鸢尾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其的合成起始于核糖体,C正确;D、运动能促进鸢尾素的产生,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产能增多,能量代谢加快,所以运动可以促进白色脂肪细胞代谢加快,D正确。故选B。32.现以多细胞绿藻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绿藻的呼吸耗氧速率为 35μmol·g-1·h-1,且在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保持不变。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B.两组实验的自变量都是温度和光强C.由图甲可知,温度越高光强越大,叶绿素a含量越高D.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绿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为185μmol·g-1·h-1【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叶绿素a的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图甲显示,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绿素a含量逐渐升高,同时也能看出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叶绿素a含量高;乙图显示25℃条件下,高光强条件下绿藻的光合速率最大。【详解】A、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A正确;B、观察甲、乙两图,两组实验的自变量都是温度和光强,B正确;C、观察甲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绿素a含量也升高,随着光强越低,叶绿素a含量增大,C错误;D、若绿藻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5μmol·g-1·h-1,则用氧气表示,在该条件下总光合速率为35+150=185μmol·g-1·h-1,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也是185μmol·g-1·h-1,D正确。故选C。33.下图表示某地小麦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影响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变化的数据分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叶片中相对含水量的减少主要是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的B.植物在抵抗干旱影响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转变成结合水C.随干旱影响程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下降造成细胞中相对含水量减少D.细胞中的结合水主要与多糖、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参与细胞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形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详解】A、由图可知,叶片中结合水的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减少,所以叶片中相对含水量的减少主要是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的,A正确;B、干旱等不良环境下,细胞内自由水会转变成结合水,以抵抗不良环境,B正确;C、干旱影响程度增加,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上升,C错误;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与多糖、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参与细胞构成,D正确。故选C。34.下图是有关类别关系的示意图,下列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A核糖半乳糖单糖 B根瘤菌大肠杆菌细菌C蛋白质RNA生物大分子D性激素磷脂固醇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如糖原、淀粉、纤维素等。【详解】A、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核糖是五碳糖,半乳糖是六碳糖,A不符合题意;B、细菌是原核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根瘤菌、醋酸杆菌等,B不符合题意;C、生物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等,C不符合题意;D、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不包括磷脂,D符合题意。故选D。35.如图是某生物体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中心体,该生物是低等植物B.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乙的后一个时期磷脂和蛋白质重新组装成细胞膜 C.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中未展示的时期是分裂间期和末期D.图中三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2【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进入分裂期后,在分裂间期复制成的DNA需要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真核细胞内,这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详解】A、该细胞中含中心体,但是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生物是动物细胞,A错误;B、甲细胞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在间期已经完成复制,乙的后一个时期是末期,磷脂和蛋白质重新组装成核膜,B错误;C、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因此图中未展示的时期是分裂间期和末期,C正确;D、图中甲、丙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都是1∶2∶2,乙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因而三者的比例是1∶0∶1,D错误。故选C。36.动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两侧的多蛋白结构(如图所示),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B.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染色体复制而来,但染色体数目未变化C.正常细胞中,纺锤丝变短牵拉导致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D.若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异常,则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增加或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细胞进入分裂期后,在分裂间期复制成的DNA需要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真核细胞内,这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详解】A、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可见,便于观察,A正确;B、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染色体复制而来,只有一个着丝粒,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未变,B正确;C、正常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与纺锤丝的牵拉无关,C错误;D、动粒负责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结在一起,动粒异常,染色体可能无法移向细胞两极,导致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增加或减少,D正确。故选C。37.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阶段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特征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逐渐减弱无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A.细胞内合成了血红蛋白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的标志B.网织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表中各细胞均含有呼吸作用相关的酶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红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红细胞分化的标志是合成了其特有的血红蛋白,A正确;B、网织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处于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C、从造血干细胞,历经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细胞都需要能量,因而均含有呼吸作用相关的酶,C正确;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不能发生基因的表达,D错误。故选D。38.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实验员老师准备了以下几种实验材料和试剂。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③黑藻叶片细胞;④0.3g/mL的蔗糖溶液;⑤1mol/L的KNO3溶液;⑥清水不同的实验小组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和试剂的组合,观察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④组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B.①和⑤组合,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②和④组合,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D.③和⑥组合,在显微镜下看到不同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均一致【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研究表明,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水进出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详解】A、①和④组合,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A错误;B、①和⑤组合,由于K+、NO3-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所以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B正确;C、②和④组合,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含有大的液泡,因此在显微镜下也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D、③和⑥组合,在显微镜下看到不同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不一定一致,D错误。故选B。 39.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有()①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②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DNA、蛋白质等,导致细胞衰老③动物蜕变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如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④处于营养充分条件下的细胞,还需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⑤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直接导致细胞生命活动异常⑥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与细胞生活的环境有关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①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①错误;②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产生后,攻击和破坏细胞内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功能异常;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②正确;③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动物蜕变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如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③正确;④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④错误;⑤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⑤错误;⑥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也受环境的影响,⑥正确。综上所述,共有三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添加“一”:未添加A.B试管释放的气体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黄变蓝B.不能产生ATP的试管只有D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试管是ED.不能释放CO2的试管有B、D、F【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表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B试管为细胞质基质中体检葡萄糖,无氧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其中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B、上述实验中A、D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均不能产生ATP,B错误;C、上述实验中,只有E试管能进行完整的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正确;D、上述实验中,B、D、F试管分别可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无氧呼吸,其中B、F均能释放CO2,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一分)41.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氧气“搬运工”。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它是一种由57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这些氨基酸分子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_______________,这种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缩合形成的肽链还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过程才能形成血红蛋白分子。(2)血红蛋白含有4条多肽链,则其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_______________,决定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 。如果血红蛋白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就可能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从而造成红细胞形态异常。缬氨酸的R基为,则缬氨酸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3)红细胞内与氧气结合的是血红蛋白分子,当氧浓度高时,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在氧浓度低时血红蛋白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将氧分子释放出来,这体现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煤气中毒主要因为患者吸入大量CO所致,CO与O2相比,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__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相同”),导致各组织细胞都处于缺氧状态。【答案】41.①.CHONFe②.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③.盘曲、折叠42.①.10260②.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③.43.①.蛋白质能够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来实现功能②.强【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小问1详解】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因此一定含有C、H、O、N和Fe五种元素,这些元素形成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的脱水缩合方式构成肽链,这些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小问2详解】血红蛋白含有4条多肽链,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74-4=570,则其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570×18=10260;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储存着决定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遗传信息,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根据R 基的结构,可以写出缬氨酸的结构式为。【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红细胞内与氧气结合的是血红蛋白分子,当氧浓度高时,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在氧浓度低时血红蛋白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将氧分子释放出来,这体现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蛋白质能够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来实现功能。由于CO比氧气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因此吸入CO,会导致各组织细胞都处于缺氧状态。42.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细胞内各个结构有序精密的协调配合,图1为人体细胞部分模式图。图2为内质网中出现错误折叠蛋白时,细胞的自我修复调节图。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留在内质网中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特殊受体,进而激活一系列相关生理反应,促使细胞制造出更多内质网和伴侣蛋白。若内质网积累了过多的错误折叠蛋白则会导致细胞死亡。(1)图1中细胞与高等植物相比特有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填名称)。(2)图1中结构[1]的基本支架为_______________,其外表面有_______________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3)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能改变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信号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进入并将信息传递给细胞核。(4)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若长期高糖饮食,体内胰岛素的合成会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继而出现错误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数量_______________(填写“增加”、“减少”或“不变”)。(5)观察发现,胰岛B细胞这类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比肌肉细胞核仁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3中心体②.2、3③.线粒体、细胞核(2)①.磷脂双分子层②.糖被(3)①.伴侣蛋白②.核孔(核孔复合体)(4)减少(5)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比肌肉细胞核糖体数量多,所以核仁大【解析】【分析】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小问1详解】图1是人体细胞,与高等植物相比特有的细胞器为[ 3]中心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3]中心体和[2]核糖体,二者没有细胞器膜。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细胞核。【小问2详解】图1中结构[1]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其外表面有糖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伴侣蛋白能改变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信号分子通过核孔(核孔复合体)进入并将信息传递给细胞核。【小问4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若长期高糖饮食,体内胰岛素的合成会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继而出现错误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小问5详解】观察发现,胰岛B细胞这类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比肌肉细胞核仁大,请解释原因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比肌肉细胞核糖体数量多,所以核仁大。43.下图A、B、C、D表示四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膜内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这些方式统称为_______________。(2)人体细胞吸收酒精的过程可用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表示,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3)B和C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填代表运输过程的字母)。(4)影响D过程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其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由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____(物质)决定,该种运输方式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A、B、C②.被动运输(2)①.A②.自由扩散(3)①.协助扩散②.B(4)①.氧气浓度、温度②.DNA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需要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结合题干分析,A、B、C、D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因此 物质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膜内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有A、B、C,这些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小问2详解】酒精是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所以人体细胞吸收酒精的过程可用A表示。【小问3详解】B和C过程都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因此统称为协助扩散。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即B过程。【小问4详解】D过程是主动运输,影响D过程的外界因素有氧气浓度、温度,其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由细胞核中的DNA决定,该种运输方式的意义在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44.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质对温室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图1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蔬菜的氧气释放量,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5℃。图2测定的是不同光质条件下测得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其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1)据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为6klx时的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__mg·g-1·L-1·h-1,在此光照条件下,每天光照时间大于_______________h才能正常生长。(2)若温室温度升高到35℃,则A点和B点的移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3)据图2分析,蓝光照射下测得的胞间CO2浓度比红光照射下测得的结果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用蓝光照射绿色植物转变为用红光照射,叶绿体中C5的浓度将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温室种植常在阴雨天采用人工光源提供光照,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分析,对温室蔬菜种植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0.6②.8(2)A点右移,B点向左下方移动 (3)①.蓝光比红光时的气孔导度大,进入的CO2多,但蓝光比红光时的光合速率大,消耗的二氧化碳更多,因此蓝光下的胞间CO2浓度低②.减小(4)适当补充一定强度的蓝光;在晴朗的夏季中午要适当遮光【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色素含量、酶数量等;外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小问1详解】据图1分析,在光照强度为6klx时,呼吸速率为0.2mg·g-1·L-1·h-1,净光合速率为0.4mg·g-1·L-1·h-1,则总光合速率为0.2+0.4=0.6mg·g-1·L-1·h-1,每天呼吸消耗能量为0.2×24=4.8mg·g-1·L-1,则净光合积累量必须大于4.8mg·g-1·L-1,植物才能生长,在光照强度为6klx时,光照时间4.8÷0.6=8h才能正常生长。【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为35℃。图1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的测量结果,若温室温度升高到35℃,则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则A 点右移,B 点向左下方移动。【小问3详解】据图2分析,蓝光比红光时的气孔导度大,进入的 CO2多,但蓝光比红光时的光合速率大,消耗的二氧化碳更多,因此蓝光下的胞间CO2浓度低。由于只有叶绿素吸收红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光,所以若蓝光照射绿色植物转变为用红光照射,光反应下降,C3的还原减少,叶绿体中C5的浓度将减小。【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蓝光组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所以在阴雨天采用补充蓝光,增加光合速率。晴朗的中午光照太强,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则需要适当遮光。45.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二甲基亚砜(DMSO)易与水分子结合,常用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干细胞冻存复苏后指标检测结果见下表。冻存剂指标合成培养+DMSO合成培养基+DMSO+血清G1期细胞数百分比(%)65.7879.85 活细胞数百分比(%)15.2941.33注: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DMSO的作用是使干细胞中_______________水转化为_______________水。加入血清后,_______________期细胞数目增多,从而提高干细胞复苏后的活细胞数百分比。(2)复苏后的细胞分裂部分图像如图甲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细胞分裂时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将图甲中的图像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______,图甲D细胞对应图乙中_______________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3)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由②.结合③.G1(2)①.BADC②.de③.甲图D中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乙图de段每条染色体含DNA数量从2降到1,均可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3)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解析】【分析】由表可知,加入血清后,G1期细胞数百分比从65.78%上升到79.85%,说明加入血清后G1期细胞数目增多。图甲中,A-D依次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前期、后期、末期。图乙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即S期,bc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二甲基亚砜(DMSO)易与水分子结合,常用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说明干细胞冻存中DMSO的作用是使干细胞中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由表可知,加入血清后,G1期细胞数百分比从65.78%上升到79.85%,说明G1期细胞数目增多,从而提高干细胞复苏后的活细胞数百分比。【小问2详解】 图甲中A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B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中已形成两个细胞核,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BADC。图乙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即S期,bc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de段每条染色体含DNA数量从2降到1,表示后期和末期,图甲中D对应图乙中de段。【小问3详解】有丝分裂通过染色体的复制,随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