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ID:83625601

大小:53.8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B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博弈,博弈可以是多人参与的,也可以是在多团队之间进行的。在博弈中,参与者会受到特定条件的制约,且都希望能使自身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参与者往往会根据对手的策略来实施对应的策略。可见,博弈是具有斗争性和竞争性的现象,而博弈论研究的就是有关这类现象的理论和方法。②在博弈中,参与者需要考虑对手的实际行为和预测行为,根据这些行为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自己的策略。博弈行为通常是竞争性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往往会表现出对抗的性质。参与这类行为的人一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目标或利益。在博弈过程中,人人都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他们会充分考虑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制订自己的合理方案,使自身的利益获得保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如下棋、打牌等都属于博弈行为。③若以时间顺序为基准,博弈论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前者是指在博弈中,所有的参与者共同选择或者非同时做出选择,但是所有的后参与者对此并不知情,即后参与者不知道最初的参与者做出了怎样的决策和实际行动。后者是指在博弈中,所有的参与者采取的具体行动有先后之分,而且后来加入的参与者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前面的参与者的具体行动。④在中国古代,博弈论思想就已经存在,最具代表性的博弈论研究者是著名军事家孙武。他的《孙子兵法》既是一本军事著作,也是一部博弈论专著。人们最初常把博弈论思想用以研究娱乐性质的胜负问题,比如人们在下象棋、打牌中都会用到这类思想。不过,在此阶段的博弈论是相对粗浅的,人们只是根据经验来把握博弈的局势,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没有向着理论的方向发展。直到20世纪初,博弈论才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⑤最早开始研究博弈论的是策墨洛、波雷尔和冯•诺伊曼。策墨洛的研究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博弈现象 的第一次尝试,波雷尔为博弈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第一次对博弈论进行了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研究。⑥冯•诺伊曼用二人零和博弈证明了他的理论。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纯竞争型的博弈。现实中的博弈案例包括两人下棋、打乒乓球等。在这种博弈中,一人赢就意味着另一人必然输,一人胜一筹,另一人必输一筹,两者的净获利相加始终为零。将两人下棋的博弈抽象化后,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若知道参与者集合、策略集合和盈利集合,如何才能找到其中的平衡?如何让博弈双方都感到最合理?最优解或最优策略是什么?怎样才算合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人们常会使用传统的决定论,并遵循其中的最大最小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位参与者都会猜测为了让自己最大程度失利,对手会实行什么策略,并据此制定出最优策略。冯•诺依曼利用线性运算等数学方法成功证明了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可以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⑦此后,约翰•纳什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他认定博弈中存在着均衡点,并运用不动点定理成功证明了该点的存在,这一重要的研究为博弈论的普遍化奠定了基础。什么是纳什均衡呢?它指的是:博弈中的所有人都将面临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对手不改变自己的策略时,他当前的策略是最优选择,如果参与者改变他当前的策略,他的利益就会受损。只要博弈参与者都保持理性,那么他们在纳什均衡点上就不会有改变自身策略的冲动。⑧在两人博弈中,只要参与者的纯策略是有限的,其必然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点。要证明纳什定理必须运用不动点理论,这一理论是研究经济均衡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说,找到了博弈的不动点就等于找到了纳什均衡点。⑨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纳什均衡点能让博弈研究在特定的结构中找到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由于纳什均衡点的定义中规定参与者不会单方面改变策略,忽略了其他参与者改变自身策略的可能性,所以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纳什均衡点的应用在多种情况下缺乏说服力,因此一些博弈研究者将它称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⑩时至今日,博弈论已经发展成一门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学科。目前,博弈论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些生物学家会利用博弈论来预测生物进化的某些结果,或者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1973年,美国《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其中便提出了一个有关博弈论的生物学概念,即进化稳定策略。此外,我们还能在演化博弈理论、行为生态学等方面见到博弈论的身影。⑪现代经济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对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和1996年,以约翰•纳什为代表的多位从事博弈论研究和应用的经济学家,凭借他们在经济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成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博弈论未被应用在经济领域之前,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思路较为狭隘,而博弈论的引入清晰地呈现出经济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经济学的分析有了新的思路。 (摘编自约翰•冯•诺依曼《博弈论•导读》,刘霞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日常生活中,博弈的参与者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依据对手的策略来实施对策,使自身行为具有了对抗性。B.著名军事家孙武是有代表性的博弈论研究者,他的《孙子兵法》是一部以博弈论思想为指导研究战争胜负的著作。C.随着学科发展的相对成熟和完善,博弈论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生物学学科领域的表现最为出色。D.博弈论的引入让经济学家开始重视经济学主体间的辩证关系,使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思路更为广阔,取得更大成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打牌时,一人赢就意味着另一人必然输,两者的净获利相加始终为零,这样的博弈不会存在双方利益最优化的可能。B.在二人零和博弈中,知道参与者集合、策略集合和盈利集合之后,利用线性运算等数学方法能够成功找到其中的平衡。C.从博弈论的重要概念“纳什均衡”可以推知,博弈参与者保持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博弈论研究使用的一个假设前提。D.如果现代经济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没有在经济领域大规模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或许不会有当前的发展。3.根据材料第③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在借被过程中的行为属于动态博弈。B.《荷花淀》中水生嫂等几位妇女商量探望丈夫时的对话体现出动态博弈。C.《红楼梦》中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怒打王善保家的耳光属于静态博弈。D.《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在总体上是一次大型的静态博弈。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博弈论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有人读了《红楼梦》后认为:贾宝玉应为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负主要责任,在这场爱情博弈中,如果他能坚持下来,宝黛爱情就会有圆满的结局。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反驳这一说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散戏洪醒夫 包大人的台词颇长,他反反复复颠三倒四地说个不休。未等他说完,后台突然传来吉仔尖锐的哭声,那哭声持续下去,颇为惨烈,阿旺嫂愣了一下,不安地挪动身体。金发伯好似没有听到一般,无动于衷地继续演他的残破的戏。秦香莲突然打断包大人的陈述,朗声说道:“启禀大人,民妇先行告退!”戏文里没有这一段。金发伯吃了一惊,大声问道:“你讲啥?”秦香莲不住地使眼色,再朗声重复一次:“启禀大人,民妇告退!”包青天大手一挥,喝道:“下去!”秦香莲慌乱地站了起来,却不忘大喊一声:“谢大人!”随即匆匆忙忙赶了下去,却把两个孩子扔在台上。那两个孩子不知如何是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台上几个大人,毛毛躁躁地乱动。包大人看了,气上心来,神色都变了,大吼一声,一挥手:“你们两个也下去!”两个孩子站起来拔腿就跑,全没有了戏台上的规矩。金发伯目送两个孩子跑向后台,猛地转过身来,骂道:“这个查某①实在不识礼数,囝仔哭一下有什么大惊小怪?谁人的囝仔不哭?”翠凤与秀洁都吃一惊,戏文里绝对没有这一句,金发伯严重地失言了,这使台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锣鼓手都停下来,不安地看着他们,后台有些没有上戏的演员,也都探头出来看。金发伯顿了一下,也觉得自己失态,却愣在那里,张着嘴,不知这个戏要怎么接。翠凤还算机智,她只是停顿了一下,便把戏接了下去。只听她干咳两声,接道:“包卿休要见怪,女人家生养儿女,自来便有些需体谅之处;哀家抚育公主成人,也是这番心情;如今招陈世美为东床驸马,总希望有个圆满的将来,但望包卿看在哀家面上,从轻发落,不知爱卿意下如何?”金发伯嘴角牵动,微微笑了一下,秀洁更是吁了一口长气,她看到锣鼓手等人都在窃笑,后来更有人伸出大拇指来,朝翠凤打招呼,戏总能继续演下去了,虽说不伦不类,却也有个衔接处,而且凭空删去一大段戏文,把国太抢去秦香莲儿女,包青天又命人将他们抢回来的一大段都省去了。秀洁看看台下那些观众,他们仍然蹲在那里谈话,似乎不曾发现台上有什么失误。唉!有这么大的破绽却没有被发现,总是令人感到寂寞……她心里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正缓缓地蔓延着。“包卿,看在哀家面上,把他放了!”“放了陈世美,我,我怎么向秦香莲交代?”“哎呀,包卿,你不看哀家的面,也要看圣面哪!”“吾皇圣明,若是降罪于臣,自有臣来担当!”“包卿,你若杀了他,公主以后如何过日?你敢忍心让她年纪轻轻就做寡妇吗?看在哀家面上,放了他吧!” “这——个……”接下去应是《铡美案》最精彩的部分,高潮迭起,剧力万钧。包公吩咐下人,取了他的俸银要赠予秦香莲,劝她回家。包公唱道:“拿我的俸银三百两,带你的子女回家乡,回去尽管把书念,只要念书却不要做官,你丈夫要不是贪着把官做,怎教你一家拆散,不得团圆!”——这一段金发伯唱得最好,他的声音宽厚沉雄,感情收放恰到好处,把包公那似怜似哀似怨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表露无遗,劝了秦香莲,也道出自己的心境,炉火纯青,无懈可击。秦香莲也有一段好戏,她哀怨悲愤又兼正义凛然地唱出:“我原以为包青天是一个正直的好官,原来也如此官官相护,唉,罢,罢了,谁人叫我们生在贫穷百姓家!公堂上叫起我的儿和女,我们回转家乡去,今后有人问起包龙图②,就说门墙高起,戒备森严,不得其门而入!”唱得包公神色大变,决定摘去乌纱帽,脱去紫罗袍,把陈世美铡了!秦香莲此时原本应该在公堂上的,只因刚才吉仔啼哭,慌忙下台去了。金发伯眼看台上没有了秦香莲,戏无法演下去,不由得怒火中烧,面向后台大喝一声:“来人啊!传秦香莲!”不见动静。只有锣鼓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隔了一会儿,又叫一次。王朝从后台跑上来,挨近包大人,低声说:“阿旺嫂带她的囝仔,去店仔吃冰!”台上的人都哭笑不得,大家看着台下的观众,他们仍在那里谈得高兴,根本不管台上的事。秀洁隐约间好像听到包大人一声叹息,又好像没有,锣鼓声把一切细微的声息都压下去了。只听包大人有气无力地传下令来:“来人啊!将那陈世美搭在铡口上!”声音有些含糊,像喉里有痰。于是秀洁便被推着搡着,往戏台前方左角上走,她虽作挣扎,却也显出懒散。这戏接得没有道理,她想,把包青天与秦香莲最精彩的对手戏删了,整出戏便啪的一下软了下来,像被折断脊椎骨的蛇,再也发挥不了力量;演演唱唱十余年,就不曾这样草率过,阿旺嫂也……唉!想起当初学戏的艰苦,金发伯要求的严格,一句台词,一个小动作,都不得马虎的情形,又想起这些年来的生活,禁不住有些怅然,又有些凄然,又有些恼怒了。金发伯是早就被击败了,自从他命令演员唱流行歌曲以后,就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变成一个整天哼哼哈哈、喝酒、打盹的老头,逢人便诉说玉山剧团辉煌时代的故事。秀洁看不过去,有时也会说他几句,他会暴怒起来,骂:“我会做戏,做得真正好,轰动全省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还在哪里咧,轮得到你来说我?”翠凤沙哑的、仗势凌人的、又兼着几分耍赖的语气:“你要铡,你就先铡了哀家!”“哎呀!罢,罢了!摘了我的乌纱帽,脱去我的紫罗袍,我包拯此番官不做,命也不要,只为的一个天理正义。来人呀!开——铡——!” 前台后台一起应和起来,声音里充满欢天喜地的气味。戏,就要散了,每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进账,晚餐还有地方士绅招待的一顿丰盛的酒食。一时之间群情奋然,锣鼓声也格外惊天动地,在夕阳余晖闪耀之中,整个戏台好似跟着动摇颤抖起来。观众懒散地向戏台望了一眼,像是埋怨锣鼓声扰了他们清静,一个站起来,伸懒腰,第二个接着站起来,第三个站起来,他们把蹲姿变成立姿,却继续聊天。戏,就这样散了!(有删改)【注】①查某:闽南语词汇,指女人。②包龙图:包拯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所以被称为“包龙图”。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散戏”既指《铡美案》的草草收场,也象征着玉山剧团的辉煌已成为历史。B.“反反复复颠三倒四”和“严重地失言”均写出金发伯唱戏的状态已大不如从前。C.“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因阿旺嫂的慌忙下台而草率收场,这令秀洁心中五味杂陈。D.结尾描写了“闪耀”着的夕阳余晖,暗示剧团的演员们也为演戏付出了巨大努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描写秀洁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变化时使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述更加灵活。B.《铡美案》最精彩的对手戏在舞台上并未得到呈现,但小说还是用大段文字加以叙述,这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C.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昔日演出的轰动与今日的萧索冷寂,台上演员们的卖力演出与台下观众的漠不关心。D.小说在角色与演员之间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如包公本应是威严的,金发伯却演得“有气无力”,形成巨大反差。8.本文采用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9.本文的人物对话以唱词为主,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泰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通上之治,以为下法,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君失其道,则大臣比权重,以相举于国,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行公道以为私惠。进则相推于君,退则相誉于民,各便其身,而忘社稷。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故国之危也。(节选自《管子•法禁》)材料二: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种存亡越而霸勾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功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是以贤人闭其智,塞其能,待得其人然后合;故言无不听,行无见疑,君臣两与,终身无患。今非得其时,又无其人,直私意不能已,闵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赀之身,涉蔽塞之路;经乎谗人之前,造无量之主,犯不测之罪,伤其天性,岂不惑哉?故文信侯、李斯,天下所谓贤也,为国计揣微射隐,所谓无过策也;战胜攻取,所谓无强敌也。积功甚大,势利甚高。贤人不用,谗人用事,自知不用,其仁不能去;制敌积功,不失秋毫;避患去害,不见丘山。积其所欲,以至其所恶,岂不为势利惑哉?诗云:“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杂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大夫种存A亡越而霸B勾践赐C死D于前E李斯积功F于秦G而卒H被五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道,针对文中的“私惠”而言,指国家的事务,与“主持公道”中的“公道”意思不同。B.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中国是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该词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C.一,文中是“一样、相同”的意思,与《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意义相同。D.用事,文中指当权、执政,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前的圣王在考察人才时,并不看他们的学问,只希望他们能与君主一致且听从君令。B.君主失道的时候,大臣就朋比为奸,在国中互相抬举,小臣也必然为利益而趋从他们。C.贤人君子能够通达盛衰的形势,明白成败的原由,了解治乱的头绪,审察人们的常情。D.文信侯能预见到国家极细微隐秘的事情,却看不见自身面临的如同山丘一般大的危险。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故国之危也。(4分)(2)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4分)1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君臣上下一心的问题,但角度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本诗题目可以得出,诗人在一个秋日参观完朋友的新居后,有感而发,写诗相赠。B.首联“到君居处”呼应题目,“开颜”既写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也奠定全诗感情基调。C.尾联由上文的描写转为抒情,表达方式灵活,传达出诗人和窦员外志趣相投的友情。D.据全诗内容可知,新居建于山水之间,景美野旷,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不凡的身份。16.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清照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选取“易安”二字以自号,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讲述了郭橐驼种树成功的诀窍,不是一味让树木长寿茂盛,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鹧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由于它的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因此人们常用鹧鸪来表示行路艰难,或表达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搭子”指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社交方式,浅于朋友,重于同事。该词入选了《咬文嚼字》编辑部“2023年十大流行语”。虽然“搭子”社交火在最近,A,最早或许出自吴语。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对“搭子”的解释是:“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今天人们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特质是“趣味相投”“好相处”和“大方”。但这又似乎不足以解释“搭子”在今时今地的流行:有人认为“搭子”和朋友并不相同,“搭子”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陪伴,这种人际关系远比朋友关系维护起来要简单得多,有较强的社交边界感;B ,朋友和恋人也可以算是一种“复合型搭子”,觉得搭子只是社交生活的锦上添花……①有人发起了一项“搭子调研”,②分析并收集了1431份问卷,③研究数据显示,④现在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⑤在某种意义上,⑥“搭子型社交”的泛化,⑦似乎理所当然地成就了它的流行。⑧搭子的流行并不是人们不爱社交了,⑨只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要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方式,⑩来替代传统社会关系的日渐式微。而“搭子”在这样的社交过程中,或许只是很多人寻找到真“朋友”的一个中间阶段。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序号: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2)序号: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3)序号: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泊定的船实在是太多了,沿岸停泊,桅子数不清,大大小小随意的矗到空中。每一个船头船尾全站得有人,穿青布蓝布短汗褂,口里噙了长长的旱烟杆,手脚露在外面让风吹——毛茸茸的像小孩子想象中的妖洞中喽啰,毛脚毛手。看到这些手脚,很容易记到“飞毛腿”一类英雄名称。可不是,这些人正是!光溜溜的高桅,只要一贴身,便飞快的上去了。为表示上下全是儿戏,一面整理绳索,一面还在上面唱歌。可是在这情形中,有些船,却有无数黑汉子,用他们的毛手和毛脚,盘着大的圆的黑铁桶从舱中滚出,也是那么摇摇荡荡跌到岸边泥滩上了。还有方形用铁皮束腰的洋布,有海带,有鱿鱼,有药材……这些东西同搭客一样,在船舱中紧挤着卧了二十天或十二天,如今全应当登岸了。登岸的人各自还家,各自找客栈,各自吃喝。这些货物则各自为一些大脚婆子来抱之负之,送到沿河各个堆栈里去。刮着风,落着雨,各船上了篷,江波吼哮如癫子,船纵是互相依靠,也簸动不止。这情景在沅水一带是常有的,坐船人对此并不以为然,不奇怪,不欢喜,不厌恶。因为凡是在船上生活,这些平常人的爱憎便不及在心上滋生了。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和标点的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毛腿”是特定称谓,引号与语言文字运用I中第一处引号的用法相同。B.和,在文中是连词,将其前后的“毛手”“毛脚”交换位置,不影响句意。C.“有海带”“有鱿鱼”“有药材”是并列关系,两个逗号均应改为顿号。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否定。文中使用错误,应该用“不以为意”。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刮风下雨了,各船上了篷,江波汹涌,船纵是互相依靠,也簸动不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2.文中有重叠形式“大大小小、摇摇荡荡”,说说它们和“大小、摇荡”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何谓大人?曰:小心。”《格言联璧》里这一问一答,颇值得玩味。“大人”指品德高尚之人,“小心”则为谨慎。“大人小心”的意思是,越是品德高尚的人,越小心谨慎。与“大人小心”相对应的是“小人轻狂”。“大人”之所以“小心”,不是怯懦,而是源于敬畏。有“小心”这块道德的压舱石,人生方能驶得万年船。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A(B.“以博弈论思想为指导”错;C.“在生物学学科领域的表现最为出色”错;D.“开始重视”错)2.(3分)A(“不会存在双方利益最优化的可能”错)3.(3分)B(属于静态博弈)4.博弈论是充分考虑博弈各方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1分),并运用数学方法(1分)找出合理的行动方案(1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1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5.①在两人博弈中,只要参与者的纯策略是有限的,其必然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点,但是纳什均衡点忽略了其他参与者改变自身策略的可能性。②在宝黛爱情中,博弈双方不只是宝玉和黛玉,即使宝玉不单方面改变对爱情的坚持策略,王夫人、贾政、宝钗等人的参与也会改变宝黛爱情的结局。(共4分,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3分)D(“暗示剧团的演员们也为演戏付出了巨大努力”错)7.(3分)C(“台上演员们的卖力演出与台下观众的漠不关心”错)8.①一条线索是舞台上《铡美案》的演出。阿旺嫂中途离场,戏接得没道理,草草散场;②另一条线索是舞台下演员们的真实生活。经历辉煌时代的玉山剧团不再受到观众的喜爱,演员们在经济利益的侵蚀下失去了当初的坚持。(共6分,每个要点3分)9.①唱词既接续戏剧内容,又回答了戏外问题,推动情节发展;②符合人物身份,表现出了演员对戏曲的熟悉;③深化主旨,表达了对传统戏曲文化没落的忧思与无奈;④具有舞台味道,使小说形成凝练古朴的风格,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EG(原文标点:大夫种存亡越而霸,勾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3分。每断对1处,得1分)11.(3分)C(“意义相同”错)12.(3分)A(“并不看他们的学问”错)13.(1)向上蒙蔽国君,向下搜刮百姓,这都是使君主削弱使国家混乱的做法,所以是国家的危险。(共4分。“蔽”“索”“弱君乱国”各1分,句意1分) (2)知道去留的时机,所以即使困厄也不在濒于灭亡的国家做官,即使贫穷也不接受昏君的俸禄。(共4分。“去就”“穷”“污君”各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从君王的角度,指出君王应该明确法令,能君臣上下一心;②材料二从臣子的角度,臣子选择能重用自己的君主,然后上下一心。(共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D(“规模很大”错)16.(6分)①虚实结合。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实写院内之景,“多栽红药待春还”是虚写,想象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②由远及近。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由远及近,由院外写到院内,富有层次感。(共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示例一: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示例二: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共6分。每空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18.A.但“搭子”这个词由来已久B.也有人觉得“搭子”的边界并不明显(共4分。每句2分)19.(1)语句:②修改:收集并分析(2)语句:④修改:删除“超过”或“以上”(3)语句:⑩修改:日渐式微的传统社会关系(共6分。每处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20.(3分)C(“均应改为顿号”错)21.①原文中将“刮着风,下着雨”独立成句,强调了风大雨急;②原文写波涛时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大风刮来时波涛翻滚的景象。(3分。一点1分,两点3分)22.①“大小”指大的和小的,强调体积,“大大小小”则写出数量很多;②摇荡是摇晃摆动,而摇摇荡荡则写出摇晃摆动得厉害。(4分。每点2分)四、写作(60分)23.参照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的圣王在考察人才的时候,不看重他的学问广博,但却希望他能与君主一致且听从君令。《泰誓》说:“殷纣王有亿万臣子,也有亿万条心,周武王有三千臣子却只有一条心,所以纣王因亿万心而亡,武王因一心而存。”因此,一国之君,如果不能使人心相同,使国家权威统一,使士人意志统一,使上面的治理措施贯彻,作为下面的行为规范,那么即使有广大的国土、众多的人民,还不能算是安全的。君主失道的时候,大臣就联合权势,在国中互相抬举,小臣们也必然为私利而趋从他们。所以,他们便举用国士作为私党,利用公法谋取私利。在朝堂上在君前互相推崇,在民间互相吹捧,各图己便,忘掉国家。向上蒙蔽国君,向下搜刮百姓,这都是使君主削弱、使国家混乱的做法,所以是国家的危险。材料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