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58008
大小:35.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23
《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二教学质量阶段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绘画有三层次:状物、传神、传韵。画者做到应物象形,曲尽玄微,形象生动者是状物高手,可称画匠;天机高迥,能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者自能传神,堪称画师;只有达到“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者方能传韵,自是大家。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画,承载着丰富的儒释道禅思想,表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而笔墨则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其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中国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应体现为一种内在精神,一种思维感悟和一种对大自然整体规律的哲学关照,这是东方文化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完善,起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确立,即人与自然的相融结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认识观的产生。而“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概述了这一认识观的同时,又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空间、宇宙与生命、思维与感悟的基本含义,肯定了精神与自然的统一。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西方艺术形式的关键所在。“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而“澄怀观象”、“含道应物”则是画家对自然景观进行精神转换所遵循的思维理念。用绘画的语言阐释“道”的自然哲理,去启示人们的生存理性,以达到先贤们所提倡的“助人伦、成教化”的社会目的,这是中国画家由来已久的责任。中国画本身就是一门哲学,“绘画非止艺,当与易象同体”。这不仅体现在创作观念上,而且在技术性操作上的虚与实、白与黑、干与湿、浓与淡的笔墨关系处理,也无不存在着辩证思维的哲学法则。单从“笔墨”而言,那种有着音乐般节奏和丰富文化情感的线条墨色,不但能准确地描绘出物象的形体外貌,更能充分地体现出画家的人文气质和艺术激情。从这一点来说,“笔墨”不仅具有语言特性,同时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单独存在的“笔墨”是有意义的。在中国画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即对作品“精、气、神” 的把握,占据着创作行为的主导地位,“笔墨”依靠“气韵”与“精神”得以存在和发挥,从而去展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这是中国画特有的价值观。笔墨在中国画艺术中,具有不可代替性。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它的存在同时形成了一整套阴阳对立、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黑白”关系的理解和处理。“黑白”,按老子所言是“天地之大英”,是合于自然之“道”恒之美。宇宙间虽有红、黄、蓝“万物之色”,但它们均生于黑色的“太极”,即“有”之色,所以黑色能呈现红、黄、蓝“万物之色”的最普遍特性。而黑色虽为“有”,虽为“太极”,但它却生于属于“无”、属于“无极”的白色,所以,白色与黑色在中国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象宇宙运行中的“无极”与“太极”所处的地位一样,是一种灵魂之色、根本之色和普遍之色。“白,昭明也;黑,玄冥也”,在创作实践中要表现白的东西就要在黑色上多做文章:要表现黑的东西就要在白色上多下功夫。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的论述最能体现黑白关系处理上的这一创作原则。黑白系统落实为笔墨,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代的画家受不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有不同思想观念与表现方法。任何一种“笔墨”对于它的将来便是传统,而对于它的过去就是创新和发展,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位有成就的大师不是在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与发展中产生的。(摘编自张福林《浅谈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材料二:将诗书画印相融合、重视笔墨意趣的写意风格是我国画坛的重要表达途径,自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文人士大夫在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和高超艺术造诣的基础上,追求绘画的简约空灵和情性抒发。如明代徐渭的《杂花图》,以酣畅淋漓的豪放气势,在似与不似的花木形象中抒发画家狂傲不羁的性情;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白眼向人,倔强之情满溢画面;近现代绘画大家齐白石笔下拙朴自然的人物、花鸟,均是写意为先、不拘常格的经典之作。当代艺术创作中,与为数众多的工笔重彩作品相较,神形俱佳的写意作品较少,作品在写意精神的传承与重塑上也相对乏弱。现代技术促进了制图工具的革新,无疑为绘画技法的探索带来了便利,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艺术创作的效率。但从本质上看,中国画的核心在于写意,不仅需要创作者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呈现,对传统艺术精神进行深入挖掘。画家如果只是一味注重技法的提升,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那么其创作的火焰可能会在故步自封中渐趋熄灭。这并非是说技法不重要,而是强调画家在探索技法的同时,应融入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思考。缺乏直取传统文化核心的写意精神,一方面会使中国画创作远离其本体与源泉,另一方面也会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写意”这一概念,可以上溯至老庄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等理念,其在历代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得以传承。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虽然迂回曲折,但画家们对写意精神实践探究的脚步从未停止。写意重在对客观物象的体悟,从而生发出一种表达的冲动,其目的在于呈现宏大的宇宙观与不息的生命气象,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本性。中国画的表达通常自“写”而入,从“意”而出,从根本上强化的是艺术意象的精神指向,据此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中国画在描摹世间万物时,并非为了展现万物本身,而意在通过对万物的描绘,发觉其背后所隐藏的“意”。表面上是在作画,其实质乃是对绘画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写意精神的呈现,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中生命观念与意识的强调,以此来感悟世界并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摘编自甄忠义《自“写”而入,从“意”而出——重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B.中国画家肩负着用绘画的语言启示生存理性、达到“助人伦、成教化”社会目的之责任。C.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就始终在追求简约空灵与情性抒发,高度重视笔墨意趣的写意风格。D.中国画提倡写意,通过描绘万物,表现其中隐藏“意”,呈现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写意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笔墨是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依靠“气韵”与“精神”而存在,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B.“黑白”的关系问题是笔墨的核心问题,由老子提出,主张黑白是其他色彩的根本之色。C.中国当代绘画创作追求工笔重彩,导致作品的写意精神完全丧失,缺少神形俱佳的写意作品。D.写意重在对客观物象体悟进而产生表达冲动,呈现宇宙观与生命气象,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本性。3.下列选项,不能表现出对绘画“写意”进行探索的一项是()A.唐代张彦远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绘画时写意要有所能包蕴的妙境。B.清代梁????主张“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C.李可染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力求重塑写意精神。D.林风眠提出“调和中西”的绘画理念,主张借鉴西方绘画艺术,丰富写意内蕴。4.材料二在论证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分析“天人合一”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争与和平》节选[俄]托尔斯泰 战场上尸横遍野、伤员累累的惨象,自己头脑里沉重的感觉,二十名熟识将军伤亡的消息,以及自己原来强有力的手臂变得软弱无力的意识,这一切对拿破仑起了意料不到的作用。拿破仑一向爱看伤亡的景象,以为这可以考验自己的意志。这天战场上的可怕景象却压倒了他的精神力量,他自以为具有这种力量,因而高人一等。他匆匆骑马离开战场,回到舍瓦尔季诺土岗。他脸色枯黄、浮肿、阴郁,眼睛模糊,鼻子发红,声音嘶哑,坐在折椅上,情不自禁地听着炮轰,没有抬起眼睛。他怀着病态的忧郁指望结束这场由他挑起而无法制止的战争。人类感情刹那间胜过了他长期追求的生活幻象。他亲身体验到他在战场上看到的苦难和死亡。他头脑沉重,精神压抑,想到他也可能遭到这样的痛苦和死亡。在这一刹那,他既不要莫斯科,也不再要胜利和荣誉。他还需要什么荣誉呢?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休息、安静和自由。不过,当他来到谢苗诺夫高地时,炮兵指挥官要求他再调几个炮兵连到高地,以加强火力对付聚集在克尼亚兹科伏的俄军。他同意了,并命令向他报告这些炮兵连发挥了什么作用。副官骑马跑来说,奉皇帝圣旨,调来两百门炮轰击俄军,但俄军仍坚守阵地。“我们向他们开排炮,但他们仍没有动。”副官说。“他们还嫌不够!……”拿破仑哑着嗓子说。“陛下,您是说?……”副官没有听清楚,问道。“他们还嫌不够,”拿破仑皱起眉头,声嘶力竭地说,“那就再给他们一些。”这个人应负的责任比谁都多。他的理智和良心不仅在这一天、这一小时变得暗淡无光,直到生命的末日,他永远无法理解真、善、美,无法理解自己倒行逆施、灭绝人性的行为的意义。他不能放弃自己受半个世界歌功颂德的行为,因此他也就不得不放弃真和善,放弃一切合乎人性的东西。不仅这一天,他骑马巡视尸横遍野、伤员成堆的战场,他知道这是由他的意志造成的。他瞧着这些伤亡的官兵,计算着几个俄国人抵一个法国人。他自欺欺人,认为一个法国人要抵五个俄国人,并因此而陶醉。不仅这一天,他写信到巴黎,说战场十分壮观,因为上面横着五万具尸体。但后来在圣赫勒拿岛上,在与世隔离的宁静中,他说他要写回忆录,他要利用空暇来叙述他做过的伟大事业,他写道:对俄战争是当代最得人心的战争:这是一场明智和有益的战争,是保障人类平静和安全的战争,这场战争完全是爱好和平的,保守的。这场战争是为了实现伟大目的,结束意外事件,开创太平局面。新的天地、新的工作就可以开展,大家就能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新的欧洲秩序就能确立,只要加以组织就行。只要这些重大问题得到解决,到处都安定下来,那么,我也就有自己的国会和自己的神圣同盟。在这次各国伟大君主的聚会上,我们可以像一家人那样讨论我们的利益,并像账房向东家交账那样向人民交账。这样,欧洲很快就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不论谁到哪里旅行,都会觉得像在共同的祖国。我愿宣布,所有的河流都对一切人开放,海洋是公有的,庞大的常备军要缩编成为各国君王的近卫军,等等。我要是回到法国,回到我那伟大、强盛、壮丽、太平、光荣的祖国,我将宣布它的国界永不变更,未来的任何战争都是防御性的,一切扩张都是反民族的,我要率领我的儿子一起管理帝国, 我的独裁要宣告结束,宪政将要开始……巴黎将成为世界的京都,法国人将为各国人民所羡慕!……然后,我将在皇后帮助下,在我儿子受皇室教育时期,利用闲暇和晚年,像一对乡村夫妇那样,悠闲地巡视全国各地,接受诉状,平反冤欲,在各处兴建大厦,造福民众。他命定要担任各国人民刽子手的可悲角色,却自欺欺人地说,他行动的目的是为各国人民谋福利,他能支配千百万人的命运。并能依靠权力造福于民!他认为,对俄战争是凭他的意志发动的,但可怕的结局并未使他胆战心惊。他狂妄地承担这事的全部责任,而他那丧失理智的头脑还在替自己辩解,说什么几十万阵亡的人中,法国人少于黑森人和巴伐利亚人。(草婴译)[注]本章节选自《战争与和平》第三卷第二部第38节。内容为:1812年,拿破仑撕毁俄法双方的和平约定,公然入侵俄国。1812年9月7日,俄法鲍罗金诺会战发生了,这一天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天,俄方由库图佐夫将军带领,法方由拿破仑一世统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向爱看伤亡的景象”的拿破仑,都被这天战场上的可怕景象所触动,从侧面写出战斗场面的惨烈。B.“脸色枯黄、浮肿、阴郁……声音嘶哑”等描写,形象地塑造了拿破仑看到战斗惨象后的衰颓形象。C.拿破仑在后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仍然憧憬未来的伟大事业,表明他为民造福的想法一直没变。D.拿破仑与其副官的对话,一方面交代了法俄双方战斗的僵持状况,另一方面写出俄军的勇敢与顽强。7.关于文中拿破仑回忆录部分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拿破仑认为他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欧洲新秩序,是为了和平。B.拿破仑声称,“只要这些重大问题得到解决”,就结束独裁统治,就能像一家人一样讨论各自利益。C.拿破仑宣布,在结束战争以后,要开放所有的河流和海洋,各国军队也只保留各国君王近卫军。D.拿破仑声称,要把皇位传给儿子,然后,利用闲暇和晚年巡视全国各地,平反冤狱,造福百姓。8.战争中的“这一天”拿破仑的心态是跌宕起伏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中,作者直接站出来评论拿破仑,表明了作者的写作倾向。有人认为,这损害了小说的艺术性。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齐有田单,襄王得国。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问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问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毋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节选自《说苑·尊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B.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C.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D.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武,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并称,文中孔子借与汤武的对比突出“二十五人之智”。B.贱,文中指地位低下,与《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贱”意思不同。C.尸禄,指不做事而空受俸禄。文中“尸禄之臣”即指贪图地位而不干事的人D.俎,砧板,与《鸿门宴》中“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中“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魏无忌、蔺相如、田单等人的事例,意在说明贤俊之士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B.孔子听说荆公子十五岁相荆后,即派人打听此事,并认为用其治理国家,亡国将不可避免。C.齐桓公使管仲“贵”“富”“亲”体现了其对俊士的倚重,这是齐“霸天下”的重要原因。D.周公摄天子之位七年,得到众多贤士支持和帮助,这与他不“骄”“吝”的品格有关。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14.当齐桓公询问管仲“酒腐于爵,肉腐于俎”会不会影响自己霸业时,管仲的主张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陆游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能够听到三更之雨,其实是暗示其辗转反侧、孤愁难眠的情况。B.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背井离乡之中,从“天涯万里游”即可推出。C.“虫声憎好梦”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虫鸣声让诗人更加难以入眠。D.“飞将”指李广,表达了诗人希望当下出现李广这样的名将的想法。16.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常见章法结构。诗中是如何进行“转”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家重视自我反省,曾子每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自省对完善人格学问、提高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景、情、理于一体,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人世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或抒不尽的愁情,或喻时光的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有数不清的乐趣。在我,以买菜为乐。徜徉于偌大的肉菜市场,看白菜嫩翠,黄瓜鲜绿,西红柿红若火焰,大莲藕长似玉臂,葱苗蒜瓣,杂陈斑驳之巷,黄鸡白鹅,引颈烦嚣之市。________,眼花缭乱之乐也。东站站,西走走,南瞧瞧,北望望,由我评头品足,挑肥拣瘦;任我说东道西,论斤讨两,无须________,不必字斟句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之乐也。买菜回来,即行下厨点火升烟,或小炒,或清蒸,或油煎。或特作麻辣豆腐,酱拌黄瓜一碟,鸡蛋鱿鱼汤一碗。买喜爱之菜,作喜欢之味,合家一桌,你品我尝,________之乐也。有此数乐,等同于是一番难得的享受。因此,每逢节假日,我都争着上街买菜。妻子女儿笑说,世上有千种兴趣万种嗜好,很少有像我这样以买菜为乐的。我说,人各有其乐,我这买菜之乐,可也是有些来历的哟!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贫乏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丰盛繁富为乐呢;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单调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斑斓蓬勃为乐呢;从前,我经历过那么多憋闷的日子,怎么能不以今天的舒心畅怀为乐呢!18.给文中加点的“看”加上主语“我”也是通顺的,可为什么没有加“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确实越来越快,对生活品质的期许,那些没有完成的梦想……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换取,身体健康则是这一切拼搏的资本。有些人尽量挤出时间健身,却在一日三餐上能省就省;有些人生怕自己在快餐外卖的补给模式下营养不良。于是,①。但不能够合理膳食,光吃营养素,②?大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的临床试验,并没有显示出其对非营养缺乏相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有明显的益处。相反一些试验表明,一些营养素的补充量超过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时,可能会有害健康。③,而且相对于通过营养素来获得维生素和矿物质,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对身体的益处要更多,食物中的微量营养物质通常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健康膳食可提供一系列最佳比例的营养物质,这是与高度浓缩形式分离出来的化合物的营养素不一样的。事实上,更多研究表明饮食模式和特定食物类型与健康的关系,比单独的营养素摄入量更加紧密。不过, 一般人虽然不建议经常补充微量营养素,但高风险人群仍可能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这些人的营养需求可能无法单靠饮食来完成。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般人虽然不建议经常补充微量营养素,但高风险人群仍可能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这些人的营养需求可能无法单靠饮食来完成。B.一般人虽然不建议经常补充微量营养素,但高风险人群仍可能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这些人的营养需求可能无法单靠饮食来满足。C.虽然一般人不建议经常补充微量营养素,但高风险人群仍可能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这些人的营养需求可能无法单靠饮食来满足。D.虽然一般人不建议经常补充微量营养素,但高风险人群仍可能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这些人的营养需求可能无法单靠饮食来完成。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汉语盘点2022”正式揭晓,“稳”当选年度国内字。扫视这个“稳”字,如同翻阅一年来的相册,眼前就会重现2022年的一个个难忘瞬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冷静,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的从容,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自信,给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的信心。假如2023年初你被聘为“汉语盘点2023”年度国内字的预测评委,要从“奋”“活”“新”“燃”(萌生出热血沸腾的感觉)中确定一个字推荐给主评委,你选择哪一个字?并写出你拟推荐的理由和你对2023年的期望预测,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