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6914

大小:46.9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另一方面,“山水”因其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创性,因其坚固地附着并恪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河床,使得山水艺术之深远、广博及其“超于象外之意旨”,在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的中西文化激荡碰撞、交往中,呈现出独特的中华文化蕴含与审美价值。事实上,不仅“山水”命题在中国文明史、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水艺术与山水审美,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突出的核心位置。有学者曾言,早期的中国山水艺术审美观,大致可分为儒家的象征式山水观、道家的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的情感化山水观三类。我们倘若抽离于自然山水本身,可以看到,这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本质上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层次的体察和感知。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厚人文性,造就了其承载的人们对中华文明文化视觉、知觉与感觉的无限变化与可能性,包含了山水艺术与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乃至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美性”与精神“超验性”。 从人文视角看,中国山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其一,山水艺术汲取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之精髓,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并融会贯通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脉之中,具有特殊的思想文化渊源、人文内涵特征以及传统哲学框架中“画道”①的烙印;其二,山水艺术注重艺术形式的整体构建与写意构筑,注重自然万物的密切联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由“哲理”延伸拓展到“艺理”层面,即重视创造性与心性的交融互动,突破技艺与手法的限制,使其艺术表达展现出既多元一体、又丰富纷呈的面貌;其三,山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营造及文化价值塑造品格,如自然生命和谐的情景审美、风景即心境的审美意象、形神兼备的气韵审美等等,构成了中国式山水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学特质,也使其成为日臻完善、深具影响的艺术种类。当然,应当看到,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当下已进入到信息化、互联网、多媒体乃至人工智能新时代,世界文化交流语境和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置身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必须要保持文化上的警醒与自觉,必须要秉持艺术上的自律与创造,必须要葆有精神上的反思与追求。那么,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方能凸显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与顽强生命力,也才能有足够的度量来吸收消化时间河流中的新文化、新艺术基因,凝结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摘编自蔡劲松《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材料二:中国拥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渗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土地——山水田园是农业社会的根本,因为它是托身之所,依靠它养育生命、繁衍子孙,乃至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所以即便在今天,很多中国农村依然保留有土地崇拜的风俗。不仅如此,围绕山水田园还形成了灿烂的山水文化。中国自古就有“乐山”“乐水”的传统观念,山水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如诗歌吟唱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诗先于山水画发展成熟,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在形成于魏晋时期的山水诗的带动下出现了专门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诗画交融的传统,渐而与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演变合成诗、书、画一体的独特的绘画表达。尽管历经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山水精神和诗书画的传统依然在封闭、节奏缓慢的封建农耕社会的历史时空中随着时代不断传承、变异,安静地发展了近千年,直至20世纪。所以,山水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物质的山水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人文的山水则传递了代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的一切;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它代表着“地”,代表着“天”,代表着至上的“道”。(摘编自李诗文《山水不仅是山水》 【注】①画道:中国画学加上传统哲学而形成的中国画道理论体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的山水画研究者、传承者、创作者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凸显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个性和生命力的重任。B.“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的“山”是物质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山水是人文的。C.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形成诗画交融的传统,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D.山水不仅是物质的,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还是人文的,包含了世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它代表着世间万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历史中,“山水”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更寓指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B.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三者都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社会文化的体察和感知。C.要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既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的品质与特征,又要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D.中国自古就有“乐山”“乐水”的传统观念,缘于山水不仅可游、可观、可居,还是涵养性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3.下列各项中,带有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中的“画道”的烙印的一项是()A.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远景主峰突兀,群峰环绕俯仰,近景山坡杂木茂密,丛林掩映云底,整齐有序,层次分明。B.蒋乾的《赤壁图》根据苏轼的《后赤壁赋》绘制,画面传达出文人在游赤壁时的感慨:虽朝代屡次更迭,但山水依旧。C.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传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D.陈宗渊受胡俨之请按实景创作《洪崖山房图》,图中抒写了友人在明初严酷的环境中身居庙堂、心怀归思的志向和情怀。4.中国山水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1.A2.C3.B 4.①历史悠久;②高度的艺术性;③深厚的人文性;④精神的超验性。5.①首先阐述山水艺术中,“山水”命题的内涵;②然后从历史地位和人文视角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山水艺术审美的本质和中国山水艺术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③最后指出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保持当代中国山水艺术的艺术个性与顽强生命力,凝结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的做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的山是物质的”错,结合原文“山水田园是农业社会的根本,因为它是托身之所,依靠它养育生命、繁衍子孙,乃至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所以即便在今天,很多中国农村依然保留有土地崇拜的风俗。不仅如此,围绕山水田园还形成了灿烂的山水文化”,可见这句诗里的山应该既是物质的也是人文的;C.“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范围扩大,应该是“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带动了山水画的发展”。D.根据原文“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的一切”可知,“它代表着世间万物”说法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辨析信息的能力。C.“既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的品质与特征,又要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表述不全面。根据原文“我们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与归一方能实现传统中国山水艺术的当代转化”可知,C项只说了一个方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B.《赤壁图》传达出“虽朝代屡次更迭,但山水依旧”的感慨,富有哲学意味;A.只是叙述了《云横秀岭图》画面内容和结构特点,没有涉及哲学思想方面的内容;C、D两项只是抒发了画家的个人情怀,不具有哲学思想。故选B。【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山水艺术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前两段中。材料一第一段就谈到山水艺术在中国传统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然后从两方面对“山水”命题的内涵进行阐述,其中第一方面“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厚度与精神长度”,可以看出山水艺术的第一个特点“历史悠久”。材料一第二段提到了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并且认为“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厚人文性……包含了山水艺术与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乃至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美性’与精神‘超验性’”,从中可概括出山水艺术的三个特点“高度的艺术性”“深厚的人文性”“精神的超验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首先指出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接着从两方面阐述“山水”命题的内涵,“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另一方面,‘山水’因其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创性……使得山水艺术之深远、广博及其‘超于象外之意旨’……”。第二段,论述“山水艺术与山水审美,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突出的核心位置”,把早期的中国山水艺术审美观分为三种自然山水“创造”模式,并阐述其本质“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层次的体察和感知”,并指出“在历史中发展的中国山水绘画的高度艺术性与深厚人文性,……超越于上述关系的艺术‘审美性’与精神‘超验性’”。这是从历史地位角度阐述中国山水艺术审美的本质。第三段,是从人文角度论述,“中国山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特点”,并分出了“其一”“其二”“其三”三点。第四段,指出中国山水画“已进入到信息化、互联网、多媒体乃至人工智能新时代,世界文化交流语境和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当前正确做法是“必须面向传统山水艺术的发端源头,在时间的流变中守住山水艺术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底线;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山水艺术长期形成的品质与特征,在空间的格局中拓展山水艺术的正大气象与审美底线”,并论述这样做的意义,“凝结成‘山水’命题的当代意义与人文艺术精神旨归”。(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B.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C.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呆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做了铺垫。C.“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8.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9.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B8.①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②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③两者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表达。9.①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不息的精神;②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面对入侵,保家卫国的精神;③德略莫夫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相见,母亲虽对儿子毁容忧心忡忡,但却将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承受苦难的高贵品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 B.“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误,原文为“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可知是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B.“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做了铺垫”错误,应该是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伏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分清叙述视角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作用,进而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小说开篇写道“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小说结尾说“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使故事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德略莫夫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回家的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也就是站在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自由、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总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结合,更有利于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主题情感的表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分析,小说主人公德略莫夫受伤后容貌大变,以至于自己不忍直视,但他却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由此可以看出德略莫夫直面挫折,顽强乐观的高贵品质。 由“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分析,俄国人面对德国的入侵,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这都表现了俄国人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结合“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分析,德略莫夫想念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痛苦而隐藏自己的身份,母亲猜测出那个人可能是儿子,但却将担忧藏在心里,体现了他们不愿让亲人承受痛苦而甘愿自己承担一切的优秀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介,字子方。擢第,为武陵尉,调岳州平江令。民李氏费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鞫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知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入为监察御史,启圣院[注]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数月,召为殿中侍御史,遣使趣诣阙下。帝劳之曰:“卿迁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介顿首谢,言事益无所顾。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徙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回:“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自古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 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节选自《宋史·唐介传》,有删改)【注】启圣院:皇家寺庙。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B.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C.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D.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B.监察御史,隋朝开始设置,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C.阙下,宫阙之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所居宫廷,也借指京城。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跪拜礼之一,属于正拜,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介清正自守,不求名利。在担任平江令期间,他审明李氏被诬告杀人的案件,案件经御史审理,结果一致,御史得到赏赐,他并未请功。B.唐介敢于直谏,无所畏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成功劝止用珠玉装饰龙风车,又联合大臣共同劝止张尧佐升任四使之事,同僚们一直支持他。C.唐介坚守正道,处事得法。他处理使者索求无度问题时,亲自坐在驿站门口,发布了明确指令,坚决依法处理事务,切实解决了驿吏的难题。D.唐介名动天下,屡得重用。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也因正直名闻天下,后来仁宗召他回朝,委以重任,英宗也看重他的正直,将他召回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②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14.唐介被贬,反而成就了正直的名声,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10.B11.D12.B 13.(1)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唐介也)没有(发现)别的证据。(2)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因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14.①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②大臣为其求情;③仁宗有所悔悟;④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唐介为人正直孤高,凭敢于进言被人忌惮,每次言官空缺,大臣们都希望唐介来担任,看他的风采。等到病情危急,皇帝亲自慰问流泪,后来亲自到他家中哀悼哭泣,因为唐介家中的画像不像他,命令把皇宫中过去收藏的画像赐给他家。“言官缺”句意完整,如果在“众”后断开,则“皆望”就没有主语,故在“众”前断开,排除A、C两项。“比疾亟”作状语,用在句首,其后断开,“帝”作“临问流涕”的主语,“帝”前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错。顿首是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同僚们一直支持他”错。由“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可知他并未得到同僚的一直支持。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无”,不论;“楚掠”,拷打;“属”,交付;“验”,证据。(2)“激美”,赞美;“由是”,因此;“直声”,正直的名声;“名”,名词作动词,直呼其名。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可知,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由“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可知,有大臣为其求情;由“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可知,仁宗有所悔悟;由“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可知,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参考译文: 唐介,字子方。科举考试及第,担任武陵县尉,调任岳州平江县令。百姓李氏富有但是很吝啬,官吏们向他索取财物得不到满足,就诬告他杀人祭鬼。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没有别的证据。太守大怒,向朝廷报告,朝廷派御史方偕换到别的监狱另审,他审讯结果与唐介相同。太守以下都获罪。方偕受到朝廷赏赐,唐介从未自己谈起这件事。唐介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的道路上,驿吏因为辽使勒索以致耗尽家产,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提供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唐介被召回京城任监察御史,皇家寺庙启圣院新造“龙凤车”,皇宫拿出珠宝美玉来装饰,便进言说:“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闹亵渎;后宫稀奇奢侈的器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规定。”仁宗皇帝立即下令毁了龙凤车。张尧佐突然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等极力争论,又请中丞王举正留下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大怒,唐介被贬到春州担任别驾。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改贬英州。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因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几个月后,征召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派使者催促他赶紧到京城。皇帝慰劳他说:“您从被贬官以来,从没有写秘密书信到京城,可以说是不改变自己所坚持的事。”唐介叩头感谢,进谏更加没有顾忌。过些日子请求说:“我既然承担言官的职责,进言不能实行将会坚定的争论,争论严重了会连累陛下,希望能够解除职务。”调任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唐介被召任御史中丞。英宗对唐介说:“你在先朝有敢于直言的声望,因此我才任用你,不是因为大臣们进言。”唐介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陛下太过相信别人对我的夸奖了,我愿意尽忠尽力。自古以来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也不一定要有超凡的谋略,重要的是顺应人心罢了。”唐介为人正直孤高,凭敢于进言被人忌惮,每次言官空缺,大臣们都希望唐介来担任,看他的风采。等到病情危急,皇帝亲自慰问流泪,后来亲自到他家中哀悼哭泣,因为唐介家中的画像不像他,命令把皇宫中过去收藏的画像赐给他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村老陆游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矍铄,可与诗人款谈。B.颔联叙事: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归。C.颈联上句承上,写村老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下句转写其与邻里的关系。D.全诗语言典雅有韵味,感情深挚,情韵悠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野老生活画卷。16.“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羡”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村老”年高体健,举世稀少,夜深而精神不衰,令人羡慕。②“村老”儿子勤劳,骨肉团聚,可共享天伦之乐,令人羡慕。③“村老”乐于助人,不吝借贷,邻里关系非常融洽,令人羡慕。【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语言典雅有韵味”错误。通过阅读诗歌,从“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等诗句可以体会出,本诗的语言风格应是平易质朴。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由首联“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可知,村老在深夜仍欢迎访客,可以与诗人交谈,可见虽然年龄很大,但身体强健,精神头很好,没有疾病的痛苦,这是可羡之一。由“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骨肉团栾无远别”可知,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归。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这是可羡之二。由“比邻假贷不相违”可知,村邻相借,村老不推诿,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很好,这是可羡之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一生仕途坎坷,可是对自己的才能却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是源于血液和骨髓的,如在《将进酒》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他超拔绝伦的自信。(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君子要达到“好学”的标准除了要克制物欲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天生我材必有用②.千金散尽还复来③.敏于事而慎于言④.就有道而正焉⑤.春江潮水连海平⑥.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材、敏、慎、焉、生、滟滟。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注中国文学的人总是遗憾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_____《红楼梦》正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其一,它的史诗架构打通天上人间,这与《伊利亚特》相似,但《红楼梦》是一种更深邃的内在视野,它挺进到人的内心深处,展示更丰富的内在生命景观。其二,《红楼梦》塑造了具有神话色彩和别样英雄色彩的系列诗意生命。其中的英雄是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平常之心的英雄。();林黛玉低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现实的控诉难道不是英雄的风采么?如果说《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孔武有力、坚毅刚强的刚性英豪,那么《红楼梦》的英雄则是柔性的。其三,史诗不是历史,而是文学,其____是“诗”而不是“史”。《红楼梦》寄托着人类“诗意栖居”“诗意存在”的梦想,从而使浓厚的诗意覆盖整部作品。《史记》以文塑造历史英雄,有诗史倾向,______的是作者没有赋予它史诗的宏伟框架。_____虽然塑造了许多英雄,也有历史感,但它缺乏审美意识,令读者感受到的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对审美意识的绝对压倒,因此不能成为史诗。它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它在东方屹立着,将永远保持着太阳般的魅力。18.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重心美中不足《三国演义》B.可是重点白璧微瑕《水浒传》C.其实重点白璧微瑕《红旗谱》D.可是重心美中不足《战争与和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作品,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它在东方屹立着B.《红楼梦》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作品,它在东方屹立着C.只有它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存在,它在东方屹立着D.唯有《红楼梦》是个特殊的伟大审美存在,它在东方屹立着,并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20.在括号里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举一例。【答案】18.A19.D20.如:贾宝玉高喊“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对传统观念的背叛难道不是英雄的气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第一空,“其实”“可是”用于表转折,“其实”用于轻转。“《红楼梦》正是一部伟大史诗”是对“总是遗憾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的转折,语意较轻微。这里应选“其实”。第二空,“重点”强调整体事物中重要的部分,“重心”比喻事情的重点或核心。依据“史诗不是历史,而是文学”可知,语境强调“重心”是“诗”不是“史”。故这里选“重心”。第三空,“白璧微瑕”意思是白璧上有微瑕,比好东西有小缺点。“美中不足”意思是整体虽好还有不足。这里强调不够完美,不是说缺点,且就句式说,应选用”“美中不足”。第四空,根据“令读者感受到的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对审美意识的绝对压倒,因此不能成为史诗”可知,这里应选《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是公认的史诗作品。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语病有三处:①第一个指代不明、成分残缺,句首代词“它”承上指《三国演义》,根据文意,应指《红楼梦》;②成分残缺,判断句不成立,该分句和上文不连贯,需要加上“唯有”“只有”,在句尾加上“存在”。 ③第二、三两个分句语序不当,违背事实逻辑,应交换位置。只有D项修改完全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用句式的能力。内容上,依据上文“《红楼梦》……别样英雄色彩……”可知,此处应填写《红楼梦》中的“别样英雄”事迹;形式上,参照下句“林黛玉……对现实的控诉难道不是英雄的风采么?”,采用“谁+动词+‘引用诗句’+反问句”的句式。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钙是一种无机盐,是人体内所含各种元素中含量最高的。①都会导致疾病。体内钙含量过多会引发尿结石,而缺钙则会使四肢产生抽筋。②?原来,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也就是只准许神经、肌肉根据生理需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不能兴奋过度。万一身体里含钙分量减少以致缺钙时,③,它们就会“撒野”,于是就会有上述抽筋现象发生。所以我们在日常进食时,要讲究科学,注意营养搭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摄入,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A.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B.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体内的钙含量过多或过少②缺钙为什么会导致抽筋③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引号的能力。例句: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C.表示强调。D.表示讽刺反语。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体内钙含量过多会引发尿结石,而缺钙则会使四肢产生抽筋”可知,作为含量最高的元素,钙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疾病,因此填写“体内的钙含量过多或过少”一类的句子。第二空,空缺处是问号,由“原来,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于是就会有上述抽筋现象发生”可知,后文在阐释缺钙后腿抽筋的原因,因此填写“缺钙为什么会导致抽筋”一类的句子。第三空,前文说“钙质对神经、肌肉活动具有约束作用,也就是只准许神经、肌肉根据生理需要按部就班地工作”,如果不按部就班,出现“缺钙”的情况,钙质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活动,因此填写“就无法约束神经、肌肉”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总是有限度的”,“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苏炳添,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突破自身限度,做最好的自己当代作家王小波说:“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总是有限度的”。苏炳添以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一次次打破自我极限,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成为了“苏神”。由此看来,局限客观存在,面对局限并勇于挑战极限,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再如战斗英雄朱彦夫,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成就精神上的丰碑;85岁的王顺友,俨然斜杠青年,敢于跨界,敢于尝试体验各种新事物,追求自己的梦想。农民工陈直思考海德格尔,清华保洁阿姨苦练钢琴……各个领域的他们并不受限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甘生命的平庸与枯燥,而是不断突破自我,延展自己的梦想天空,使人生多姿多彩。人生不设限,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卓越自我,激发潜能。球王贝利被问及自己职业生涯中哪一个进球最精彩时,他的回答是:下一个。功成名就的他,没有躺平、逸豫,而是不断砥砺自我、超越自我。“球王”的美誉,不仅源于绿茵场上的进球,更源于人生长征中永不停息的奔跑。苏炳添没有陷入“亚洲人不可能进入9秒区”的魔咒和偏见之中,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身极限。无数次晨光熹微中的起跑,无数次夜深人静时的理论学习,每一毫秒的进步,都是他不断超越的奇迹,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更高、更强、更快”的奥林匹克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突破,只有不断超越,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中国最酷爷爷”王德顺,24岁当话剧演员,49岁研究哑剧,50岁开始北漂,57岁创造“活雕塑”艺术……79岁时他因一场光膀走秀一夜爆红,85岁又驾驶飞机冲上云霄……他们丰富而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人生无须设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敢于突破界限,挑战自我,我们才能够不断砥砺自我,精进自我,遇见更美的自我。反之,当我们总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断提醒自己时,或许我们最终就成了恋栈的驽马,而无法成为驰骋千里的骐骥。“海到天边云作岸,山高绝顶我为峰”。让我们不断突破人生极限,不断超越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记叙式双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直接引用王小波关于《老人与海》的文学评论,指出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限度”,它是客观的存在,而挑战限度常常会遭遇失败。材料二内容是田径老将苏炳添打破年龄与人种的局限,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在奥运赛场上创造了神话。两则材料看似内涵相反,实则辩证统一。限度是指“范围的极限”,或者是“最高或最低的数量或程度”。材料一提出人应如何面对自身限度的问题,意在表明要认可限度的客观存在,并在挑战失败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是认识到极限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安于现状。在现实生活中更不能“躺平”“佛系”。 材料二以具体实例说明外在的客观因素可能会阻碍个人发展,但并非你发展的真正限度,人应有勇气不断去挑战自我,寻求突破。因此我们既要有认识限度的智慧,又要有挑战限度的勇气,二者辩证统一。“限度”既有客观性,也有相对性,认识自己的“限度”是智慧的表现,挑战“限度”并战而破之,这是勇气的表现。所以我们要以直面局限并勇于挑战限度为中心,结合两个方面辩证分析论证。题目任务要求:“作为新时代青年”明确了写作身份,要求学生要站在特定时代节点,以青年的视角认识、分析问题;“上述材料”提示写作时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以材料为起点阐述自己的感悟、思考;“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凸显“我”,要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深切的思考。行文构思时,首先由王小波的评论和苏炳添的故事引出中心,如“突破自身限度,做最好的自己”,或“拒绝安于现状,享受奋斗的青春”,或“生命不息,突破不止”等,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可以选用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的事例进行论证,以增强说服力,如谷爱凌、朱彦夫、农民工陈直、清华保洁阿姨等。也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突出事例中的典型进行详细论证。或者运用假设论证、对比论证,深入分析能否认识并突破个人局限的不同人生结局,以此强调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不设限,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的结论。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只有认识到自身局限并勇于突破界限,向自己发出挑战,我们才能够不断砥砺前行,遇见最美的自己。立意:1.突破原有限度,开拓精彩人生。2.生命不息,突破不止。3.拒绝安于现状,享受奋斗青春。4.突破自身限度,做新时代有为青年。5.人生虽有限度,但也要做到最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