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7378
大小:17.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0-23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将评价融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此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评分离、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从高中化学教学根本需求出发设计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作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向更优更高发展。一、“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界定“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其特征是将评价融于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教、学、评”一致性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教学导入、教学讲解、教学指导等等;“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如预习、学习、练习等等;“评”指的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行为,如即时评价、延时评价、终结评价等等。“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在于“教”“学”“评”三者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教评一体”“评学一体”“教学一体”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一)定位学情设定评价指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贴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然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设计评价指标,可能出现教学指标与学生发展情况相背离的情况,影响教学评价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因材施评”的重要性,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还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教学为例,为了保证教学评价发挥促学作用,教师需要先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发布导学案并布置导学任务,如:物质的量是什么?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正式教学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将能够完成所有导学任务,并就具体化学问题提出独特看法的学生作为A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悟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特征;将可以完成部分导学任务,并能够在教科书中指出答案出处的学生作为B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特征;将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差、未提前阅读化学教科书的学生作为C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差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设计评价指标:1.及格指标:能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中等指标:能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之前的关系等知识;3.优秀指标:掌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通过设计分层指标降低不同类别学生的化学学习压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上主动实验的学习习惯。(二)对照课标设计评价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要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落实,需要教师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目标,使教、学、评三种教学行为指向一致,完成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引导。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综合两项目标内容设定评价目标,使学生在评价的驱使下综合发展。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如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等等。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观察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学习电离方程式Cl-,初步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让学生观察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使其在观察过程中初步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让学生分析判断Cu、NaCl、KOH等物质中是否有电解质,使其初步形成证据推理素养;让学生合作操作熔融氯化钠导电实验,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素养;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知识的现实应用意义,如治疗胃酸、软化硬水等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综合设计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指明方向,保证评价目标与教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一致,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发展的方向。(三)根据需求优化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教学是教师授课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动态交互的一个过程,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重复套用评价内容,则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学习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动态性地调整教学评价内容,并配合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多种语言进行教学评价,以此发挥评价的促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情感。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为例,这一课教学包括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方法等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为避免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可在导学环节提出复习问题:你知道怎样鉴别金和铜锌合金吗?在学生应用金属和氧气、酸反应等知识解决该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其积极的评价:看来你对这些化学方法掌握得很牢固啊,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认真的好学生!通过肯定的鼓励为学生树立化学探究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内驱力。接着,教师可在新课教学环节提出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那么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也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吗?由于这一问题难度较高,学生的问题回答积极性明显降低。这时,教师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应使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代替批评;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则可以鼓掌,或给学生“加分”。这样,不论学生犯错与否,都能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被调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内容,使学生在口头评价、表情评价、动作评价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化学探究,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四)立足实践创新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1.应用诊断评价,培养改错能力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包括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吸收知识等等。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长远发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时,教师可以将诊断评价融于各项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指出学生发展不足、提出改正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能力。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其次又是什么?在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观察学生的情境学习表现,并继续提问:硅的用途为什么如此广泛?你认为硅的性质与它的结构有何必然联系?学生在问题链的驱动下查阅元素周期表,绘制碳原子、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中探究二者的具体区别。等到情境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可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点评,如:某位学生在情境导学阶段并未集中注意力,这种学习行为不值得提倡,学生应当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主动翻阅书籍、导学案解决问题;某位学生的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绘制错误,正确的结构图应是“内2外4”的;某位学生只从物理的角度考虑硅与碳的区别,考虑问题的视野狭窄等等。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评价,还要给出其指正建议,以“诊断”“开方子”的评价教学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其改正,从而发展学生的知错、改错能力。教师将诊断评价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出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正的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改错能力。2.应用形成评价,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学生经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教学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积极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读、听、思、探等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深度交互,从而加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以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课教学为例,根据本课“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并将形成评价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如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受反应物浓度影响、受反应温度影响等等。在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给予其相应评价,如:你有从化学视角分析这个问题吗?你的猜想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通过即时评价引发学生对实验猜想的进一步思考。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使用朗威8.0 数据采集器组装实验装置,控制实验药品浓度获取实验数据,同时在草稿纸上绘制实验图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的装置组装、实验操作细节、数据分析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即时评价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提高其实验操作质量。实验总结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提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方法。这时,教师可对实验结论的严谨性、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说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理论水平。通过将形成评价应用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及时发现实验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反思提升,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3.应用终结评价,培养综合能力终结性评价以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为主,具有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组织终结性评价活动,以此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前布置随堂测试任务,借助任务检查学生学、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水平,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用能力发展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提高自我。以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完成原电池概念、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等知识的教学后,教师设计终结性评价测试题:(1)银锌电池可用于电子仪器的电源,其放电过程如一式表示,当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2)既能够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H2,又能够与Zn组成原电池(Zn为负极),这一金属可能是______。(3)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以上三道练习题考查了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应用练习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知识学习、知识迁移与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促进其反思提高。上述案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设计终结性测评习题,在习题检测的过程中明确学生课程学习不足,使学生发现并主动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结语综上所述,将“教、学、评”一致性应用到高中化学实践教学当中,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方法,并根据校内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性调整“教评一体”“学评一体”教学内容,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指正、促进作用,促进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