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的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构成B.④可为乙直接提供所需的葡萄糖C.饥饿时,A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处D.正常情况下,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③【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②③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甲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乙是组织细胞,丙是毛细血管壁细胞。【详解】A、据分析可知,小鼠的内环境主要由②③④构成,A错误;B、④组织液内的葡萄糖可直接提供给乙,B正确;C、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入毛细血管,然后经由组织液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B处,C错误;D、正常情况下,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淋巴,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B.肾小管通过协助扩散重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血液中Na+浓度下降或K+浓度升高,均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D.灌注高渗盐水后,机体通过同时增加水盐的排出恢复内环境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减少,因此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A正确;B、肾小管通过协助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正确;C、血液中Na+浓度下降或K+浓度升高,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正确;D、灌注高渗盐水后,饮水量增加、排尿量减少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错误。故选D。3.下图是女性体内雌性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a上相应受体受损,则b分泌相关激素的量将减少B.b实质是一类特殊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C.c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作用具有特异性D.过程②、③体现了雌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a反馈抑制b和c,说明a是性腺(雌性激素),b对c有促进作用,c对a有促进作用,因此b为下丘脑,c为垂体。【详解】A、若a上相应受体受损,a分泌的激素减少,对b的反馈抑制减少,则b分泌相关激素的量将增多,A错误;B、b是下丘脑,实质是一类特殊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其中的某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B正确;
2C、c是垂体,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作用具有特异性,作用于性腺,C正确;D、过程②、③体现了雌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D正确。故选A。4.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为非条件反射,A为交感神经B.ATP含量增加时,K+外流会触发Ca2+通道打开,使胰岛B细胞兴奋C.图中蛋白M和离子通道都能体现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图中结构B来自于高尔基体,过程Ⅰ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高时,位于血管壁上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将信息传递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末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蛋白M,通过信号转导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葡萄糖分子还可以直接通过进入细胞,通过过程Ⅰ促进ATP的合成,ATP再通过水解,释放出的Pi与K+通道结合,使K+外流受阻,引起膜电位变化,促进Ca2+内流,从而增强胰岛素的释放。【详解】A、下丘脑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为非条件反射,但A是传入神经,不是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所以A不属于交感神经,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K+外流受阻会触发Ca2+通道打开,使胰岛B细胞兴奋,B错误;C、图中蛋白M只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
3D、图中结构B是用于运输胰岛素到细胞膜的囊泡,且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成熟蛋白质运向细胞膜所形成的囊泡是由高尔基体所形成的。过程Ⅰ是葡萄糖与ATP合成的关系,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而细胞呼吸中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最多,场所主要在线粒体,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其处于“J”型增长阶段B.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D.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详解】A、“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阶段,种群的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B错误;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故选D。6.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通过突触结构进行,其类型有两种: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分别如图甲(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图乙。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A.血钙含量偏低可促进化学突触处兴奋的传递B.经过兴奋的传递,两类突触后膜都会发生膜电位变化C.据图分析,兴奋在化学突触处的传递速率一般比电突触处快D.电突触处Na+由突触前神经元进入突触后神经元需要耗能【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血钙含量偏低,会导致Ach释放减少,会抑制化学突触处兴奋的传递,A错误;B、化学突触(钙离子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和电突触(钠离子进入突触前膜,再进入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都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故突触后膜都会发生膜电位变化,B正确;C、据图分析,兴奋在化学突触处的传递速率一般比电突触处更慢,因为化学突触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传递,有时间上的延迟,而电突触直接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电信号传递,C错误;D、电突触处Na+由突触前神经元进入突触后神经元依赖于离子通道,且钠离子运输方向为高浓度到低浓度,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7.已知绿藻、蓝细菌是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露斯塔野鲮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C.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的总能量小于绿藻和蓝细菌的总能量
5D.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们同化的未被利用的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为太阳光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每一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详解】A、罗氏沼虾是露斯塔野鲮的食物,说明它们是捕食关系,绿藻、蓝细菌是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的食物,说明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是竞争关系,A正确;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最初的能量来源,沿着食物链流入消费者,B正确;C、能量传递逐级递减,且只能单向传递,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多,因此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的总能量小于绿藻和蓝细菌的总能量,C正确;D、粪便没有流入露斯塔野鲮和罗氏沼虾体内,因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它们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错误。故选D。8.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查研究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峰不同高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随着海拔上升而发生变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B.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C.常绿阔叶林带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高山针叶林带D.高山草甸带均是草本植物,尚未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出分层现象,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分布,栖息空间和食物会影响动物;水平结构表现出镶嵌分布,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都是影响因素。
6【详解】A、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随着海拔上升(地形变化)而发生变化属于植被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A正确;B、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可能是高海拔地段新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B正确;C、物种的丰富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少,环境越适宜生物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高山针叶林带,C正确;D、高山草甸是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具多年生草木植物,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只是群落结构不明显,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及伦理性有关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A.设计试管婴儿的实质是根据遗传学鉴定,选择性移植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很可能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故应予以禁止C.只要平时多注重环境消毒,就可彻底防治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D.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详解】A、设计试管婴儿实质是选择性移植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应正确判断其利与弊,有利方面如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等,A正确;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研究,B错误;C、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故防治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应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而不是简单的多消毒就行,C错误;D、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D错误。故选A。10.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下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7A.苔草属于生产者,其种群增长受其自身密度制约B.可推测样地一中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详解】A、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故选C。11.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82、陆地生物群落: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旱生林、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冻原、荒漠和极地一高山荒漠等群落。【详解】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并且是可变的,A错误;B、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B正确;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各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相对少,C错误;D、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不能完全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D错误。故选B。12.下图为幼鼠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过程通常需要剪碎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B.在丙中培养的细胞通常在10代以内,一般未发生癌变C.丁过程表示传代培养,大多细胞一般能繁殖10~50代D.培养过程中应提供5%CO2和95%O2的气体环境,以维持培养液正常的pH【答案】D【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图示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图中甲表示剪碎肾脏组织块,乙表示制成细胞悬液,丙表示原代培养,丁表示传代培养。【详解】A、甲剪碎肾脏组织块→乙制成细胞悬液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B、丙过程指原代培养,通常在10代以内,一般未发生癌变,B正确;C、据图可知,丁过程表示传代培养,大多细胞一般能繁殖10~50代,C正确;D培养过程中应提供5%CO2和95%空气气体环境,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D错误。故选D。
913.如图,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的B淋巴细胞虽然可进行补救合成途径,但由于高度分化,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增殖B.骨髓瘤细胞及其相互融合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进行上述途径,因而不能增殖C.杂交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同时进行上述两个途径,因此能大量增殖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所需的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或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3、分析题图: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得转化酶和激酶,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因此,加入H、A、T三种物质后,骨髓瘤细胞及其自身融合的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也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因此在该培养基上能增殖的只有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但其可借助正常细胞的补救合成途径来合成核苷酸,进而大量繁殖)。【详解】A、免疫的B细胞是正常细胞,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但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A正确;B、由于骨髓瘤细胞及其相互融合细胞缺乏转化酶,所以在HAT培养基上无法进行上述途径,因而不能增殖,B正确;C、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能够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C错误;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能大量增殖,但并不都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需要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才可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D正确。
10故选C。14.下列有关倒平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酒精灯火焰旁的桌面上备用B.待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才可倒平板C.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备用D.倒完平板后,锥形瓶中剩余的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清理掉【答案】D【解析】【分析】倒平板操作的步骤:1、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2、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分滴到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的污染。【详解】A、整个倒平板过程要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灭过菌的培养皿应放在火焰旁,A正确;B、配制好的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倒平板,若温度过低则凝固,培养基不能被倒出,若温度太高则烫手,B正确;C、等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D、倒完平板后,锥形瓶中剩余的培养是已经灭过菌的培养基,所以不需要再灭菌,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5.下列有关“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适当喷洒2,4-D可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乙烯和脱落酸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瓜熟蒂落”的过程D.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答案】CD【解析】【分析】1、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11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说明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B、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错误;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体自身基因的调控,D错误。故选CD。1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取样时间、培养液pH等均为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B.将培养瓶轻轻振荡几次,用滴管取样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凹槽内C.计数时,每次最好统计多个计数室内酵母菌的数量,取平均值D.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故本实验无需设置对照组,但需要做重复实验【答案】CD【解析】【分析】无关变量一般指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详解】A、无关变量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量,只有将无关变量控制一致,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A错误;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再滴,避免培养液将盖玻片顶起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错误;C、每块血球计数板的正中央有多个中央计数室,计数时,每次需要统计多个计数室酵母菌的数量,取平均值,C正确;D、该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来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因此本实验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但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D正确。故选CD。17.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乙图为胚胎发育某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2A.对供体母牛注射性激素,使其超数排卵B.甲图中冲卵的目的是获取受精卵C.可选择发育至乙图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D.性别鉴定时,需将图乙②处细胞均等分割并对其做DNA分析【答案】ABD【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胚胎移植的具体过程为: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2、分析乙图:乙图为胚胎发育某时期示意图,其中①是滋养层;②是内细胞团;③是囊胚腔。【详解】A、给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A错误;B、冲卵中的“卵”是指胚胎,因此冲卵的实质是获得早期胚胎,B错误;C、乙开始出现细胞分化,是囊胚期,可选择发育至乙图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C正确;D、胚胎分割时,需将图乙②内细胞团处细胞均等分割,性别鉴定时选择①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D错误。故选ABD。18.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毛霉B.制作果醋时,需向发酵液中提供充足的氧气C.果酒制作过程中要加入抑菌物质来防止杂菌的滋生D.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下降【答案】BD
13【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A错误;B、制作果醋时,利用的是醋酸菌,其为异养需氧型,故需向发酵液中提供充足的氧气,B正确;C、果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要加入抑菌物质来防止杂菌的滋生,因为发酵液中的酒精有抑菌作用,同时,偏酸的发酵液也使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存,C错误;D、果酒、果醋、泡菜制作过程中的产物依次为二氧化碳、醋酸、乳酸等酸性物质,因此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pH均下降后保持稳定,D正确。故选BD。19.大引物PCR定点突变常用来研究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仅需进行两轮PCR反应即可获得,第一轮加诱变引物和侧翼引物,第一轮产物作第二轮PCR扩增的大引物,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轮PCR过程中退火时的温度不一样B.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C.第二轮PCR所用的引物是第一轮PCR的产物DNA的两条链
14D.利用该技术将某功能蛋白的结构改变属于蛋白质工程【答案】AD【解析】【分析】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一退火(复性)一延伸。【详解】A、为了使引物与模板链准确配对,引物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的退火温度,第二轮PCR的退火温度应该比第一轮高,A正确;B、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B错误;C、第一轮产物作第二轮PCR扩增大引物外,第二轮PCR仍需加入的引物是另一种侧翼引物,以便进行另一条链的延伸,C错误;D、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利用该技术将某功能蛋白的结构改变属于蛋白质工程,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20.图1为某科研小组调查一个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2为该水域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是_____,鲇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捞并标记15条乌鳢,第二次捕捞12条乌鳢,其中具有标记物的有2条。标记物不影响乌鳢的生存和活动,由此可估计该水域约有乌鳢_____条。研究发现被标记的乌鳢不容易再次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_____(慎“偏高”、“偏低”或“不变”)。(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图2中,E表示_____
15。该生态系统中乌鳢的同化量是4.2×107KJ,则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确定”)2.8%。若白鲦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为2.0x107KJ,某杂食性鱼类以白鲦的粪便为食物,一般情况下,白鲦能传递给该杂食性鱼类的能量最多是_____KJ。(4)为了保护该自然水域的鱼类资源,该地区实行了禁渔政策,这是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答案】(1)①.分解者②.第三、第四营养级(2)①.90②.偏高(3)①.有机物(物质)②.鲢鱼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③.小于④.0(4)就地保护【解析】【分析】1、分析图1:其中植物(浮游植物和底层植物)表示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2、分析图2:A表示鲢鱼粪便中的能量;B表示鲢鱼同化的能量;C表示鲢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表示鲢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3、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小问1详解】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再加上分解者才是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比如底层植物→棒花鱼→鲇)和第四营养级(比如底层植物→棒花鱼→黄鳝→鲇)。【小问2详解】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据此估计该水域约有乌鳢15×12÷2=90条。被标记的乌鳢不容易再次捕获,则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故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偏高。【小问3详解】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分析图2:A表示鲢鱼粪便中的能量;B表示鲢鱼同化的能量;C表示鲢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表示鲢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乌鳢的能量来源为鲢鱼、马口鱼、泥鳅和白鲦,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乌鳢同化量÷(鲢鱼同化量+马口鱼同化量+泥鳅同化量+白鲦同化量)×100%=(4.2×107)÷(1.5×109+马口鱼同化量+泥鳅同化量+白鲦同化量)×100%<2.8%,白鲦的粪便量不属于同化量,某杂食性鱼类以白鲦的粪便为食物,该杂食性鱼从白鲦处获得的能量是0KJ。
16【小问4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新冠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应答。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Ⅰ的作用是吞噬、处理和_____抗原,由此可体现细胞质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2)过程①~④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_____,属于细胞免疫的是_____。(3)细胞毒性T细胞除了接受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的作用,还需要受到_____的刺激才能发生增殖分化。(4)过程④形成的复合体需经细胞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进行彻底的清除;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_____(填写图中细胞序号)发挥强烈的二次免疫。(5)淋巴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人体在进化过程中选择这种活化机制的意义可能是_____。(6)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上市注册申请获得批准。现用若干只健康实验动物、接种物(含各种不同浓度疫苗制剂的溶液)、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进行实验,检测疫苗接种后动物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①对照组具体操作为_____,一段时间后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水平。②根据下表信息,请阐述其中接种新冠疫苗的最佳方案:_____。组别浓度:(单位)剂量间隔时间抗体水平14×1052294.43
1725×1052296.2634×1052497.5645×1052498.87【答案】(1)①.提呈##呈递②.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2)①.①②④##②④②.①②③##②③(3)①.白介素##细胞因子②.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4)①.Ⅰ②.Ⅴ③.Ⅲ、Ⅵ(5)有利于机体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健康组织细胞(或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等)(6)①.接种等量不含新冠疫苗的溶液②.②注射浓度为5×105VP的新冠病毒疫苗两支,间隔时间为4周【解析】【分析】细胞Ⅰ巨噬细胞,细胞Ⅱ为效应T细胞,细胞Ⅲ为记忆细胞,细胞Ⅳ表示B细胞,细胞Ⅵ记忆细胞,细胞V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I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时,形成吞噬泡,吞噬泡和溶酶体融合;溶酶体中含有溶菌酶和多种蛋白质水解酶,能杀灭细菌等病原体并将其消化。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流动性。【小问2详解】细胞Ⅰ是巨噬细胞,细胞Ⅳ表示B细胞,细胞Ⅵ记忆细胞,细胞V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①②④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Ⅰ是巨噬细胞,细胞Ⅱ为效应T细胞,细胞Ⅲ为记忆细胞,所以①②③是细胞免疫过程。【小问3详解】细胞毒性T细胞除了接受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介素(细胞因子)的作用,还需要受到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的刺激才能发生增殖分化。【小问4详解】过程④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胞集团需要被细胞Ⅰ巨噬细胞进行吞噬消化,才能彻底清除;以上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V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Ⅲ、Ⅵ记忆细胞发挥强烈的二次免疫。【小问5详解】
18有利于机体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的健康组织细胞(或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等),所以淋巴细胞一般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小问6详解】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所以要和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空白对照组对照才能检测,所以对照组的操作为接种不含新冠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水平。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组的抗体水平相对值最高,所以接种新冠疫苗的较佳方案为注射剂量为5×105VP的新冠病毒疫苗两支,间隔时间为4周,产生的抗体水平最好。22.下图A、B、C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有某兰花品种脱毒苗不同阶段的培育结果示意图。培育过程中,通过调节相关植物激素的配比调控相关过程,相关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兰花组织培养阶段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幼芽诱导生根细胞分裂浓度(μmol/L)m1m2m3生长素浓度(μmol/L)n1n2n3(1)操作时,常取兰花生长点部位的组织细胞作为外植体,其原因是_____。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常需用到的化学试剂有_____、_____和无菌水。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的目的是诱导外植体完成_____和再分化。(2)在生产实践中,若要获得兰花细胞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将图中_____(填写小写字母)放入_____(选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表中阶段Ⅱ培育结果对应于图_____(填写大写字母),该阶段通常是否需要光照?_____。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中m2/n2的比值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1/n1.
19(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还广泛用于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育种过程中。【答案】(1)①.这些部位几乎未感染病毒②.酒精③.氯化汞(或次氯酸钠、过氧化氢)④.脱分化(2)①.b②.液体(3)①.C②.是(需要)③.大于(4)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小问1详解】据题意可知,该过程是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兰花生长点部位的组织细胞几乎未感染病毒,含病毒少,甚至无病毒,因此要选择兰花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通常使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质量分数10%的氯化汞或者无菌水等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小问2详解】在生产实践中,若要获得兰花细胞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将b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再经过细胞分裂即可获得大量细胞。【小问3详解】据表可知,阶段Ⅱ是诱导形成幼芽,是再分化之后的产物,对应于上图的C。再分化形成的幼芽,已经有绿色部分(包含叶绿素),所以需要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来生长发育。生长素的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此与阶段Ⅰ(形成愈伤组织)相比,阶段Ⅱ(再分化形成幼芽)中m2/n2(细胞分裂/生长素)的比值大于m1/n1(细胞分裂/生长素)。 【小问4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还广泛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过程中。23.为控制牛奶对疾病的传播,国家食品安全规定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应少于200万个。下图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的简要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牛奶的消毒有巴氏消毒法、高温瞬时消毒法及煮沸消毒法等,图中步骤①采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该消毒方法的优点是既达到消毒目的又减少_____。步骤②对牛奶的稀释倍数为_____。(2)进行步骤③操作的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该步骤应选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培养后,如果接种过菌液的多个平板培养基中有一个培养基上未出现菌落,从操作层面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接种工具经火焰灼烧后_____。(3)接种后,通常在培养皿的_____做适当标记。然后将接种过菌液的培养基和_____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4)培养后可观察到菌落。进行菌落有效计算的前提是_____、_____。【答案】(1)①.巴氏消毒法②.营养物质的损耗③.1000(2)①.碳源、氮源②.涂布器③.(未冷却就)直接涂布菌液(3)①.皿底②.未接种的对照(4)①.对照培养基上无菌落②.用于计数的平板中菌落数在30~300个【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用巴士消毒法对牛奶进行消毒,步骤②表示对牛奶进行系列稀释,步骤③表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中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小问1详解】图中步骤①利用80℃、15min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巴氏消毒优点是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据图分析,步骤②对牛奶的稀释倍数为1000。【小问2详解】进行步骤③操作的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步骤③表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牛奶中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应选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如果接种后经培养的多个平板培养基上有一个培养基未出现菌落,从操作技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涂布器没有冷却,温度过高,直接涂布菌液,杀死了细菌(或微生物)。
21【小问3详解】接种后,在培养箱内平板要倒置,所以通常在培养皿的皿底做适当标记。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未接种的培养基(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小问4详解】培养后可观察到菌落。进行菌落有效计算的前提是对照培养基上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污染,平板培养后取出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用于计数的平板中菌落数在30~300个。24.为探究某病菌对棉花的侵染路径,研究人员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转化该种病菌,培育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菌株,并让其感染棉花植株,主要过程如下图。其中a链和b链分别是相应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HidⅢ——5'G↓GATCC3';BamHⅠ——5'A↓AGCTT3'。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②操作时,除图中标注物质外,还需要用_____向微量离心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和水。至少需经过_____次扩增可获得8条长度为0.7Kb的脱氧核苷酸链。为保证sGFP正确插入到质粒中,还需要在引物1的5'端添加限制酶_____的识别序列,图中b链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5'→3')为_____。(2)过程③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经过过程①③可获得长度为_____Kb和4.2Kb的两种重组环状DNA.过程⑤中通过_____淘汰只导入不符合要求的重组环状DNA的受体菌。(3)过程④常采用方法是_____。【答案】(1)①.微量移(或取)液器②.缓冲液③.原料((或dNTP混合物)④.Taq酶(或热稳定的DNA聚合酶)⑤.3⑥.BamHI⑦.GATC(2)①.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0.95③.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3)用Ca2+处理【解析】
22【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小问1详解】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各种试剂时,需要用到微量移(或取)液器。PCR的条件是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等,因此需要向微量离心管中加入缓冲液、原料((或dNTP混合物)、Taq酶(或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和水。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复制,据题意可知,该DNA复制三次后的DNA为:,因此至少经过3次扩增获得8条长度为0.7Kb的脱氧核苷酸链。据图可知,质粒上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的限制酶切位点是HidⅢ和BamHⅠ,因此目的基因也应该在引物1的5'端用BamHI切割才能连接起来,因此还需要在引物1的5'端添加限制酶BamHI的识别序列,从图中可以看出b链端是用HidⅢ切割后形成的,根据图中HidⅢ识别的碱基序列可以推知b链的碱基序列为GATC。【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用相同的限制酶进行酶切,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因此此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据图可知,质粒的长度为3.75kb,经双酶切后形成长度为0.25kb和3.5kb片段,与目的基因(0.7kb)l连接后,能形成0.25kb+0.7kb=0.95kb和3.5kb+0.7kb=4.2kb的重组环状DNA。据图可知,该质粒中的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检测是否导入符合要求的重组环状DNA的受体菌,需要通过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淘汰。【小问3详解】
2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因此常用的方法是用Ca2+处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