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326770

大小:33.8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7-19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家以家庭为中心,认为“孝”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孝”是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无法逃避的情感,从中可以领会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存在意义,进而可将其涵养扩充到人与人的其他关系上。父母作为人可知而且不可逃遁的血缘亲族,对塑造我们的情感体系有一种现世关照的意味,正是父母的存在使我们不断领会到“孝”的现实感和必要性。为人父母后的角色转换又使我们进一步从下一代“孝”意识中涵养我们早年作为人子的“孝”情感,从而将“孝”作为人情的基本存在状态固定下来,传递下去。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是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祖先作为看不到的、但是仍然可以体会到的“父母”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我们通过祭祀祖先,感受到自身生命力量的来源,好像有一种生命的源头活水在我们血脉中流淌,体会到我们的存在是对这一血脉的实际护持。选择清明祭祖是因为清明节是一个阳气上扬、天地清明的时令,人们可以从阳气的上升中体会生命从祖先那里贯串下来的力量,让我们的心穿过生与死的界限,领会到生命存在本身的蓬勃和高扬,从而进一步在人伦日用中保养扩充这种“孝”意识。人们通常不太明白“身”的由来、它的具体存在方式以及“命”的建立问题。我们得到“身”似乎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但其中有非常深远的缘起。也就是说,生命表面上似乎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但其实它是从我们遥远的祖先代代相续、血脉相继才维系到今天的。我们的生命力在世间是不断建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我们的“命”,如果找到“命”的源头,就为“命”设定了一个稳固的起源,我们的生命意识就不再漂泊,生命过程也就可以有所建立。儒家伦理的基本原点是“孝”,而别的伦理意识,如悌、忠、信都是从“孝”延伸出去的。孔子的“文、行、忠、信”就是要力图说明儒家君子行事的分际,也就是家庭的孝悌伦理延展到社会上时,需要如何通过在经典的学习(文)、社会的实践(行)中表现出忠与信。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在行事中体现出合理的人情尺度,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方式。君子是那些在“忠”和“信”方面做得好的人,小人则对他人的感情缺乏必要的同情,更缺乏因为他人的同情而能够修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换言之,君子力图在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之间建立和谐关系,而其中父子关系,由于其无可逃避和无可替代性成为其他各伦的基础。儒家的政治伦理也因此首先是家庭的伦理,制度伦理也首先就是人情伦理。

1(摘编自温海明张凤琴《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材料二:社会在发展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在变化着,在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也会随之有所变化。中国古代社会是一带有宗法性的农业社会,家庭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而今天家庭无疑仍是一生活单位,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却在逐渐变化中。从社会实情看,也许我国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作为生产单位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终究会逐渐淡出。这就是说,在家庭伦理中“孝”的内涵必定会有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则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应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又如“三纲”中的“父为子纲”,因社会关系的变化,父子之间的关系也要随之变化。那种强调单方面统治与服从关系的权力结构的“三纲”是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相悖的。其实先秦儒学并不讲“三纲”,只是在汉朝特别是到东汉《白虎通义》中才把“三纲”法典化,作为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三纲”的“父为子纲”时说:“倘如旧说,掉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鲁迅的批判一针见血。对这绝对的无理的统治与服从关系,不知在历史上曾造成了多少悲剧。而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认为“父子”之间的关系是“爱”,是“实际的真情”,是“无求报的心情”。基于孔子“仁学”的“亲亲”应有高尚的道德价值,而不是为取得私利的手段。我想,如果把“父子”“夫妇”“兄弟”等等的关系建立在“实际的真情”上,那么家庭会和谐了,如果把孔子“仁学”由“亲亲”扩大到“仁民”而“爱物”,将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供可供思考的路子。(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以家庭为中心,对父母的“孝”是儒家伦理的基本原点,围绕该原点就可以找到“命”的源头,生命过程也就可以有所建立。B.祭祀祖先是对父母“孝”的扩充与延展,我们不但要重视祭祀这种形式,还要从祖先那里获得血脉相承的护持,达到记住祖先的根本目的。C.当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时,“四世同堂”“养儿防老”是有其存在意义的,其所表现出的家庭伦理中的“孝”也与当代不同。D.当代家庭伦理中的“孝”并不排斥孔子“仁学”中的“亲亲”,只是要对汉朝时形成的“三纲”进行改造甚至废除,不能再遵循这样的观念。

2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子女对父母的孝为核心谈儒家伦理,材料二论述孝时论述角度有变化。B.人们如果明白了“身”的由来,就可知晓这不仅是一种偶然,还有深远的缘起。C.家庭孝悌伦理延伸到社会上时,要以孝悌为各伦基础,将忠与信落实在社会实践中。D.建设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以家庭的“孝”为原点向外扩展不失为一条路子。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有子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曾子说:“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C.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D.明朝《增广贤文》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4.有人写了一首《劝孝》歌:“胎婴至成人,父母时艰辛。……孝乃德之先,儿孝理当然。”请结合材料二对这首歌“孝”的本质加以分析。5.儒家伦理中“孝”对今天和谐社会的伦理建设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采薇鲁迅伯夷和叔齐一路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隐居之所。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地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倦鸟归林,啾啾唧唧地叫着,没有上山时候那么清静了,但他们倒觉得也还新鲜,有趣。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栗”,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他们一早就被老乌鸦闹醒,后来重又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见这山的不高不深,没有虎狼盗贼,固然是其所长,然而因此也有了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叔齐一棵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

3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然而还在想,挣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怎么样?”伯夷焦急地问。“鲜的!”两人就笑嘻嘻地来尝烤薇莱;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莱。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然而近地的薇莱,却渐渐地采完,虽然留着根,一时也很难生长,每天非走远路不可了。搬了几回家,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而且新住处也逐渐地难找了起来,因为既要薇菜多,又要溪水近,这样的便当之处,在首阳山上实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仍旧单是担任煮,让自己独自去采薇。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然而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攀谈。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不过舆论还是好的方面多。后来连小姐太太,也有几个人来看了,回家去都摇头,说是“不好看”,上了一个大当。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地瘦下去了。这并非为了忙于应酬,因为参观者倒在逐渐地减少。所苦的是薇莱也已经逐渐地减少,每天要找一捧,总得费许多力,走许多路。

4然而祸不单行。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您吃饭吗?”她问。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薇。”伯夷说。“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地斩钉截铁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有删改)【注】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殷商遗民。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到了首阳山,所见风景让他们“满心高兴”,他们下定决心,在这个地方“坚守主义”,绝不通融。B.伯夷叔齐天天采薇菜,还弄出许多做法来,表现了隐居首阳山的哥俩也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趣,乐在其中。C.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伯夷,“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表现的是叔齐责怪哥哥到处炫耀不接受王位的做法。D.人们对伯夷叔齐的看法不一,“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侧面表现了伯夷叔齐想隐居而不断被打扰的无奈。7.关于小说中叔齐采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对在首阳山上找不到可吃的野果子感到失望,但为了生存只能继续向前爬行。B.叔齐想起保姆时充满了温馨感,他认识到乡下人的聪明,能在荒年给人指条活路。C.叔齐采薇菜很是兴奋快乐,这与小说结尾忽然不能再采薇了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D.伯夷多吃了两撮薇菜的细节,既写出了他的欣喜,也表现了他对叔齐劳动的肯定。8.

5伯夷叔齐听了女好的话“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这个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史书上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薇而活,最终饿死。鲁迅将此故事新编为伯夷叔齐因食周薇羞愧而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B.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C.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D.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禅位,古代君王将首领之位禅让给贤人。文本中提到的尧、舜、禹依次禅让,传为佳话,体现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B.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C.

6西伯,爵位,周代的爵位依次分为公、伯、侯、子、男五等,均世袭。西伯一般指周文王姬昌,文中指的是周武王。D.甲子,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一个。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文中“甲子”用来计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王运筹帷幄,善于利用敌方弱点,看准殷商混乱的时机,举兵伐纣,获得成功。B.武王重诺守信,告诉胶鬲到达殷都郊外的日子后,不顾劝阻,日夜兼程,准时到达。C.武王礼贤下士,虚心向长者询问殷商亡国的原因;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告诉了他。D.作者认为禹、舜、汤、武等先贤的成功,与他们善于凭借外物、因势行事等分不开。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14.殷商灭亡的内部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①杜甫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②?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注】①李十二白:与诗中“李侯”均指李白。范十:李、杜的朋友,诗中“北郭生”亦指他;②莼羹:味道鲜美的莼菜羹,代指家乡风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和李白白天携手一同游玩,醉酒后同被而眠,表现了他们的情谊深厚。B.侍立小童之“清”不仅点出小童的清秀,更从侧面衬托出主人的超凡脱俗。C.“落景”“屯云”表现天色已晚,但此时主客兴致高昂,吟《橘颂》而忘情。D.末尾两句表现了李白、杜甫无意仕途,而想回到家乡泛舟,过逍遥生活。16.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句,诗人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表达了情感的迷离恍惚,难以言说。(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只有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依靠的内心孤寂。(3)古人常用“江树”表达离别、思乡之情,如唐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杨勇是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还是中国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基金会科学顾问。他头发(),胡茬凌乱,满身风尘,开着黄色的()皮卡,一看就是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人。杨勇的探险式科考是种炼狱般的坚持。在一片荒原中,①,即使有路也是(),常年遭到山水的破坏。杨勇用徒步、攀登、漂流、驾车等方式走过了许多人类的空白区,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但是他没有退缩,还是()地前行着。通过科学考察,他②,从而发表了大量科考论文及科普探险游记。科考是艰难的,③,正因为乐观,才不会将这一切放在眼里。我看到一张小黄车奔驰在雪野中的照片,前方就是莽莽雪峰,车子就一直往那里开去,就像一头不知回头的野马,真向着雪峰撞去,哪怕撞得一头冰雪。这就是杨勇。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散乱威猛年久失修义不容辞B.散乱威风千疮百孔义无反顾C.蓬乱威猛年久失修义无反顾D.蓬乱威风千疮百孔义不容辞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整本书阅读(6分)(一)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丁

8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A.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B.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宝玉C.史湘云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D.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二)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雨下起来了。亲家婆跑进屋子,冷得直打寒噤。桑老奶奶从吊竿上拉下手巾,送过去:“擦擦吧!上炕暖暖,好不容易赶上这个天气,咱老姐妹俩可该唠叨唠叨啦!”说着,便从炕角拿过烟笸箩。亲家婆把烟袋拦下,深深吐口气:“老姐姐!俺家正忙碌着,找不出空闲陪你坐坐,等到三九天,再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俺顶雨来,是想求你一件事。……”桑老奶奶笑着说:“说吧!儿女亲家,还说什么求不求的。”亲家婆发愁地说:“俺家的豆子还晾在地里这场雨准给浇烂喽!俺想顶雨拉回来。”“好咧!”桑老奶奶抢着答应,“等您亲家放牲口回来,俺老两口子就紧着去。”下列有关《乡土中国》中的观点,最能阐释以上材料的一项是()A.礼治社会的秩序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的成规性。B.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如同水面的涟漪格式,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扩展的。C.长老权力是文化自身的一种教化力量,不是来自外在的压力,是内心的服从。D.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的父子之间,沿着父系延伸,形成氏族,家庭是事业组织。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小到大我们面临各种各种的选择,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择读什么小学,上什么初中,考什么高中,学什么科目,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从还不能主动选择到成年后的自主选择,从懵懂无知的选择到自我理性的选择,从以个人中心的选择到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选择……我们在不断的抉择中摸索、锻炼、成长……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体验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