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

ID:83295395

大小:53.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19

上传者:老李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5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6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7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8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_第9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开始逐步萎缩。相应地,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佐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京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将长期存在。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在城市化进程的助推下,乡村发生的一些变化让乡土文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乡村振兴”也为乡土文学提供了生存的沃土,现实层面“乡村”也在对“城镇化”发展的单一路向进行一些补充,或修正。于是“乡村振兴”成为“城镇化”之处的另一条道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我们有理由相信,乡土文学不会衰落和消亡。不但如此,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型还可能会为乡土文学带来新的希望和发展契机。不过,在此过程中,乡土文学本身的转型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来适应变化中的现代人的乡土想象和审美需求,乡土文学必能找到源头活水,重新焕发生机。(摘编自史建国《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材料二:乡土作为人类诞生的摇篮,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童年记忆,当人类成群结队的拥向文明的象征——城市之后,人们的情感与乡土仍然有着不能拆散的精神联系,乡土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故乡与家园,一个遥远而亲近的梦,这就是人类的乡土情结。马克·吐温对家乡密西西比河的乡村生活的描摹,福克纳对美国南方风情画般的描绘,以及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俄罗斯的广阔草原、森林和乡村生活的由衷赞美,都已证明乡土像母亲一样孕育了诺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从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茅盾、沈从文、废名,到后来的汪曾祺、孙犁、莫言等,他们始终痴情地关注着那片充满苦难与温情的乡土。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作家是以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这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如城市、军营、知识界等)而言的。这些“乡土作家”特别地关心乡间外观上和一般生活形式上区别于其他生活领域的特色,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笔下乡间的独特性,并一律带有较为浓重的“乡恋”色彩。与此不同,莫言笔下的乡间世界基本上是在同一空间内展开。高密东北乡,一个中国古老、充满苦难的乡村,它不是历史主义者眼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乡村,而是一块永恒的土地,被时间滤去了历史附着在乡村生活表面的短暂性特征,其生活呈现为最基本的形态:吃、喝、生育、暴力、死亡……他努力书写高密东北乡人的贫苦,写出他们的艰难抗争,写出他们虽贫困却有着不屈的精神、美好的道德与淳朴善良的人性,表现了作家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去整合现实、祈求故土复兴的美好愿望,成就了他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度。(摘编自黄志刚《莫言小说乡土情结探源》)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土空间日益萎缩的背景下,人们对乡土文学的未来产生了不同的看法。B.乡土作品容易受到质疑,是因为其作者进城多年,已远离农民生活而不再熟悉现实中农民和乡村。C.对乡土文学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探讨,必须关注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D.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让居民记住乡愁,是对“城镇化”发展单一路向的补充或修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作者推翻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认为适应变化的乡土文学会重新焕发生机。B.材料二通过举例等手法,阐释了莫言小说中独特的“乡土情结”,并将其创作的高度归因于此。C.走向城市人们割舍不下与乡土的联系,故中外文坛诸多作家用作品来诉说着他们的乡土情结。D.莫言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作家并且寓居城市的知识分子,始终努力追求自己笔下乡间的独特性。3.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材料二中“乡土文学”定义范畴的一项是()A.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记叙了作者家乡高邮端午节的一些风俗,语言闲适自由,趣味盎然,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B.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以深情描写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蕴含着深沉的故国之恋,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C.鲁迅小说《社戏》追忆了乡间生活,集中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寄托了作者对农家朋友的诚挚情谊。D.萧红小说《呼兰河传》展示了“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其中第三、四章写“我”的童年生活和对祖父的依恋。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家如何创作出精品佳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意外铁凝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公社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晚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塑料凉鞋。妈说:“咱不,照相可不能露脚趾头。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嫂子。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比美了。文本二小说叙事语言的最高境界是,“状可见,声可闻,意可察,情可感”。这是进入语言完美表达的重要途径。“状可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创造的形态美,体会作品中真实可感的世界;“声可闻”是指通过语言声音的描述,使作品中表达的内在蕴含具有形象的特质;“意可察”的含义是指凭借作家创造的意境,可以明了小说的内在意涵;“情可感”是指读者以作品的语言叙事为桥梁,抵达作家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审美情感。铁凝的小说语言不仅自然逼真,表情达意,而且具有绘声绘色的美学效果。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题材,铁凝小说的语言虽然有一定变化,但是追求叙事的立体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多样化表述,剖析人性的真善美,是她小说叙事的总体风格。因为有绘画的实践,而且对美术理论有着深厚的训练,所以当铁凝把这种造型艺术用之于小说创作时,其语言叙事就具备了一种“状可见”的浮雕式的形态美感。她笔下的风景有清水出芙蓉的静美,人物则逼肖自然。她的语言表达既有对自然物象的发现,也有结合主体生活现实的艺术化的再创造。外在的风物在她独有的语言描绘下,都有一种绘画的“形”的质感。“声可闻”的语言叙事,是指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述让读者对所表达的外在物象有如闻其声的感觉。“声可闻”也可以是“叙事声音”,这种由叙述者亲自讲述的审美表达,使阅读者在接受文本的过程中,更真切地领悟到小说的故事就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加深了小说接受者对文本真实性的再认知。“意可察”的语言叙事,是指通过对文本的整体剖析,弄清楚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动的空间,从而推导出作品的主旨意义。“情可感”的语言叙事,是指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接受,洞悉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审美情感。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以知青的身份下乡插队,而且是自觉地以这种直接有效的途径深入生活,为实现作家的梦想而努力。如此自为的生活体验,给她的农村叙事增添了扎实的创作土壤。正如作家所说:“土地和农民维系着我的血脉,也维系着中国的血脉。我没有理由不去试着表现他们。”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回城之后的铁凝又多次到农村,而且每一次都有着新鲜的感受,农民现存的生存状况自然而然地成为她小说内容表现的对象,但是阅读者在审美接受时,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家鲜明的立场,而且可在审美感知的阅读中领悟到作家所表达的真实情感。选自李骞《论铁凝小说语言的叙事艺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照相”为线索,围绕山杏一家人照“全家福”这一核心时间展开情节,叙述集中,脉络清晰,尺幅微澜,引人入胜。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B.一家人辗转三天才到县城,路上妈嘱咐山杏“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都表明一家人对照相的期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C.照片上是一个陌生姑娘,山杏却谎称是她未来的新嫂子,爹妈的吞吞吐吐与山杏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山杏的虚伪。D.小说以一种少女审美的眼光,来传达出对于现实生活的主观感觉,整体语言朴实而不失柔婉清新,情韵悠长,引人深思。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凝小说叙事的总体风格是:充分表现叙事的立体感,多样化表述丰富的生活,剖析人性的真善美,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B.《哦,香雪》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淡远而内涵深厚,用形象化的语言细腻描写景物,体现了铁凝小说语言“状可见”的美感。C.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声可闻”的叙事语言就是通过拟声词的使用,让读者对所表达的外在物象有如闻其声的感觉。D.铁凝有浓郁的乡土情结。她怀着对土地、农民的热恋及在乡村中寻找精神家园的期冀,创作了《哦,香雪》《意外》等乡村题材小说。8.看着妈妈夜里烙饼,山杏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9.文本二中提出,小说叙事语言的最高境界是“状可见,声可闻,意可察,情可感”。请谈谈小说《意外》的叙事语言是如何体现这种语言境界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注】①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C.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祖有功而宗有德”,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B.京师,指国家的都城,和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词义相同。C.晦,每月三十。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十六。D.桐城派,以地域命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作者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苍山负雪”,赋苍山以生命,积雪覆盖山峰。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色,展示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C.姚鼐反对随便做官,认为做官更应关注能否实现志向、能否救助众人等问题。他在《四库全书》完成后,请求辞职奉养父母。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取得很大进步。其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14.请根据文本一内容,依次补充作者的登山路线图。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南麓登山——______——______——______——遂至其巅(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漫兴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年),词人因遭诬陷被罢官,赋闲于铅山②李蔡,西汉名将,封侯赐邑,位至三公。③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15.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A.词题为“漫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罢官归田后胸有郁积,自我解嘲之意。B.“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李蔡为人下中,却封侯赐邑。C.从如云的荒草到陈年老根,词人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力田”为业,努力耕作。D.全词上阕从史料中取材,含蓄委婉;下阕就当时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寓庄于谐。16.《词洁》评价此词“稼轩本色自见”,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词是如何表现“稼轩本色”的。(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韩愈《师说》里唐代的士大夫为自己不从师学习找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太过短暂而渺小。所以人类应该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3)《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因为“同心而离居”而悲伤,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词为之开解:“________,________”。(4)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万千美景,无限风光。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有清新雨后的月光水声,幽静山林里的明净光影,如《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有过好多回,我(史铁生)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①地在这园子里,她就②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③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18.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19.请指出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B.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D.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心血管的领域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血管能工作多久,①。如果血管一老,人也会变老,甚至是寿命变短。如果把身体比作是一个城市,那么血管就是分布在城市各个地方的马路,不仅道路的好坏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会影响市容。同样健康的身体也离不开健康的血管。如果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就会变得狭窄,血液再因为不良饮食变得黏稠,路窄车多,②。你以为血管堵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当血管堵起来的那一刻,你的身体健康就已经开始受损了。感觉到头晕眼花、胸口发闷还只是轻症,要是严重了,血管上面的斑块脱落,就会直接导致身体一部分的血液无法流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后果,严重就是猝死。③,年轻人也要注意的。高脂肪食物、高糖饮食、高盐饮食都会加速血管堵塞。日常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血管,避免伤害血管的事情,及时捕捉血管病变的征兆。也要免久坐多运动,同时保持心情的愉悦,多喝水,多吃蔬果蔬菜,预防血管堵塞。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道路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市容,同时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道路的好坏不仅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市容。C.不仅道路的好坏会影响市容,同时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D.不仅道路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市容。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两千多年前,荀子用《劝学》表达了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一千多年前,韩愈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写下《师说》。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如:学习内容增多,学习时间紧张;学习资源极度充足,难以辨别处理;外界诱惑增加,学习者对于已有的学习条件不加珍惜;未来选择日趋多元化,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更加迷茫等等,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个人体验,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