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

ID:83250624

大小:2.30 MB

页数:5页

时间:2023-07-05

上传者:139****0482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_第1页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_第2页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_第3页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_第4页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_第5页
资源描述:

《“诵、解、别、明、彰”在《...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田鸿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2月第47卷第2期“诵、解、别、明、彰”在《针灸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田鸿芳韩德雄刘婧李阳张全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310005摘要:[目的]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古医籍的热情和兴趣,提高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使古代针灸医籍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方法]“诵、解、别、明、彰”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医经典的必经之路,基于《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特点,应用现代语言,JO重新解读该五步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结果]现代语言解读下的“诵、解、别、明、彰”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可逐URN步引导学生对经典理论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古医籍的热情,提高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结论]应用现代语言解AL读“诵、解、别、明、彰”经典学习五步法,可提高学生阅读针灸古医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针灸经典理论O的继承与创新。FZ关键词:针灸;针灸医籍选读;诵解别明彰;经典理论;临床思维;继承;创新;教学HEJ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23)02-0207-05IAN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3.02.018GApplicationExperienceof“Reciting,Comprehending,Distinguishing,ExplainingandDeveloping”intheTeachingofSelectedCHReading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IANHongfan,HANDexiong,LIUJing,etal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ZhejiangChineseINEMedicalUniversity,Hangzhou(310005),ChinaSEAbstract:[Objective]Tostimulatestudents'enthusiasmandinterestinlearningancientmedicalbook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improvetheirabilitytoreadancientmedicalbooks,sothattheancientmedicalbookscanglowwithnewvitalityunderthebackgroundDICofthenewera.[Methods]The“reciting,comprehending,distinguishing,explaininganddeveloping”hasalwaysbeenregardedastheALonlywaytolearntheclass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urseSelectedReadingsofU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paperreinterpretedthefivestepsinmodernlanguageandappliedtheminteaching.[Results]TheIVEmodernlanguagereinterpretedthat“reciting,comprehending,distinguishing,explaininganddeveloping”hasgoodclassroomteachingRSeffect,itcangraduallyguidestudentstobeinterestedinclassicaltheories,stimulatestudents'enthusiasmforlearningancientmedicalITYbook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ndimprovetheirabilitytoreadancientmedicalbook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VO[Conclusion]Thisteachingmethodcanimprovestudents'abilitytoreadancientmedicalbook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ultivateL.4theirclinicalthinkingability,andpromote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classicaltheori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7Keyword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electedReading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reciting,comprehending,distinguishing,NOexplaininganddeveloping;classicaltheories;clinicalthinking;inheritance;innovation;teaching.2Feb《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理论课程,简意赅,但有些段落亦晦涩难懂。中医专业学生普遍.20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古文知识欠缺,课堂讲授容易枯燥无味,学生学习难23[1]1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医经、医论、度大。《素问·著至教论》中雷公谈到对医道的学习时歌赋、医案四部分。该课程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大类限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选课,共设置34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验8学时。彰”,其中提出的“诵、解、别、明、彰”医道学习五步法,高由于学时有限,笔者主要讲授该门课程中的《灵枢》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医经典的不二法门。笔者结合《针《素问》《难经》《标幽赋》的部分篇章及段落,而医论、灸医籍选读》课程特点,应用现代语言重新解读该五步教医案等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经》《难经》的成法,并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书年代久远,文字难懂,义理深奥,涵义博大精深,有1诵———勤听读,强诵记,会述说些内容幽冥隐晦;《标幽赋》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言诵,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指朗读、背诵,研——————————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0H270012);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20ZB124);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840445);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2021JKZKTS056B)究Fundprojects:ZhejiangNaturalScienceFoundationProject(LQ20H270012);Zhejia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chnologyProject(2020ZB124);General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sofZhejiangEducationDepartment(Y201840445);ResearchProjectof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2021JKZKTS056B)通信作者:张全爱,E-mail:549909633@qq.com207

1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2月第47卷第2期[2]如《周礼·大司乐》“兴道讽诵言语”;又指述说,发表面指通过解“字、词、句”,理解经文原意;另一方面指详细内容,如唐·韩愈《答陈生书》:“聊为足下诵其所理解医理及疑难问题。[3]闻。”“诵”字在此,一方面指朗读、背诵经典原文;另语言是在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发展起来的,承载了一方面指叙述、述说经典的主要思想。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汉字形体变化呈现了古汉语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富有浪漫色彩,学习人类由直观的形象思维上升至抽象思维的过程,词义[10]古汉语,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多读、多背。清末曾国的演变体现了古人重视联系与发展关系的特点。[4]藩在《谕纪泽》云:“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祝医五则》云:“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文理不[11]探其深远之韵。”学习中医经典亦是如此。诵读经典通,动成窒碍。”《内经》《难经》中有许多生僻字、通假不但可以锻炼语感,增加对经典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字、异体字和古今字。了解这些汉字的源流、形义、通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传统文化假、异繁,是正确理解经典原义的基础与前提。一些生修养。背诵是感知、熟悉并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具体僻字、通假字,教材都有注解,一般不需要繁琐考证。[5]方法和直接途径。中医经典博大精深、义理深奥,有而对于一些重要字词,如神、机、关、节、结、枢、根、标、田鸿些重要内容只有在背诵牢记、潜心体会及反复思考的本、开、穴、空、谿、谷、迎、随等,笔者会考证古字,详释芳,等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继而在今后的临床中开启思其源流,并结合原文进行深入解析。在讲清本义的前:“维,触类旁通[6]。如《标幽赋》对得气的论述“气之至提下,说明由具体义到抽象义,特定义到一般义,实词诵、解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义到虚词义等引申方式[12]。从文字开始,引导学生重、别[1]197、邃”;《灵枢·终始》描述针感“邪气来也紧而疾,谷视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某明、气来也徐而和”。这些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个字的读音、某个词的词义[10]。如“节”字,在《内经》中彰”在起来朗朗上口。通过背诵这些章节,可以积累和丰富出现次数较多,表示多种含义。笔者在讲授《灵枢·九《针灸中医语言,强化中医意识,潜移默化地构建中医思维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医[5]籍模式,提高学习中医的悟性。年轻时背诵某些篇章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时,会重点讲解选读段落,会受益终身,因此诵读是学习中医经典的关键“节”字的发展源流,用动画、图片等方式演示金文、楚》教一步。对于一些重要段落,笔者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系简帛、秦系简牍、传抄古文字、说文小篆和繁体的学中写原文,以夯实基础,并进行课堂抽查。对于能熟练“節”字,并一一进行阐述,让学生对“节”字的前世今的应背诵某些篇章或段落的学生,还会适当给予一些奖生有个初步印象。然后从最初竹节之意,到节气、骨节、用体励,以激发学生背诵热情。调节、节制等意思,进一步引申到《内经》中“节”字的11会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除了让学生进行种含义如肘膝关节、节段、法度、规律等,再回归到本段朗读、背诵以外,笔者还十分重视听原文的重要性。“节”字所指的腧穴含义,最后再结合《内经》中“气府”鼓励学生自行朗读原文,录制音频,反复听读,营造沉“气穴”“溪”“谷”“脉气所发”“骨空”“空”等指代腧穴的浸式经典学习环境。推荐白云出岫朗读的《素问》《灵名词,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加深对腧穴枢》《难经》等原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本质的认识。通过字词的讲解,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的效率。宋代朱熹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中国古代语言应用景象,提高课堂趣味性。[7]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对一些不需要背诵的重但对于一些字词,教导学生只要领会其要旨即可,要段落,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避免咬文嚼字。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如临深渊,手如语言解述其基本思想及临床指导意义。握虎”中的“虎”字,一般注家注解为“老虎”,有注家认为2解———考古字,解医理,释疑难指“虎符”。其实无论是“虎符”还是“老虎”,基本意思都解,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是强调针刺时要全神贯注,持针坚定有力。重要的是领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说文解字》云“解,判会这一精神实质,争辩到底是“虎符”还是“老虎”,临床[8]611[9]也,从刀,判牛角”,后指解释、说明,如唐·韩愈意义并不大。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如《说文解字》《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此处“解”,一方《辞源》《康熙字典》《中医古籍训诂研究》及《简明中医字208

2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2月第47卷第2期典》等相关参考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疑问,从文字泻法的时机。《灵枢·寿夭刚柔》“病在阴之阴,刺阴之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曾有学生结合“乎”荥输”指阴经的荥输穴多治疗五脏的疾病,而《灵枢·字古代通“呼”字,将“神乎神,客在门”理解为让医生的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指阳经荥输穴治疗外经[16]神来呼应患者的神,将邪气驱逐出去。其理解并不一定病症。由于经典理论流传至今,经历了历代医家的正确,但主动查阅工具书,考证古文字含义,积极思考,不同注解,对历代医家的注解和现代医家的解释也并提出疑问的态度,对于经典学习至关重要。要加以辨别,可参考各家注本,择善而从。在辨别过经文解读最关键的是遵从经文本意。在讲解《内程中尤应注重考据,从文字义理、临证实际、史料记经》《难经》时,不可以单独解释某字某词,而要照顾到载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择其有理有据较为公允[17]全文乃至全书的语义,同时还要结合临床实践去理解的观点。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分析,因为一词多义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徐则虚”,《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必须根据上下文乃至于全书相关篇章的语义,来确定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指缓慢进[13]一个字或词在某一句子中的确切含义,继而全面系针,快速出针为补法;快速进针,缓慢出针为泻法。统理解其蕴含的深奥医学内涵。如《灵枢·寿夭刚柔》《素问·针解》“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田“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结合上下文,有人认为第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缓慢出针,疾按针孔为鸿芳一个“阳”当指外,第二个“阳”当指“皮肤”,第三个阳补法;快速出针,缓按针孔为泻法。而现代医家胥荣,等:当指“阳经”,即皮肤病应选取阳经合穴治疗,如曲池、东[18]、张晨光等[19]认为,徐疾是对脉象的描述而非针“诵、委中等仍然是目前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腧穴。有人认法。笔者结合多家注解,认为徐疾应指对脉象的描述。解、别为第一个阳,疑为“阴”,“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如“不盛(实)不虚,以经取之”、明意思是病在内的六腑病,应刺相应的下合穴。笔者在“所生病”与“是动病”的区别等,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彰”讲授时,会告诉学生两种解释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仔细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讲解。对不同在《针意义,不妨均予采纳。观点不置可否,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甄别,并开灸医笔者课堂上重点讲解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问题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在分析、辨别过程中籍选及难点,务必使其中为读者所重视、对读者有所启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直接将教师或教材的读》的经文得到充分的阐释和弘扬[14],以经明理、以经致观点灌输给学生,干预其探索学习的过程[17]。教学用,避免落入文句字词考据的窠臼。如《灵枢·九针十由于《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成书年代久中的二原》“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虽然该篇所述十二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错简、漏简等情况,笔者在应用原穴与现今原穴不同,但原穴仍然是目前针灸治疗脏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对文字的错、衍、体会腑病的首选穴位。脱、补情况予以鉴别。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及与3别———辨观点,鉴真伪,别异同两卫”,卫繁体字“衛”与“衡”相似,故疑为“衡”,两卫别,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解字》载:即两衡,指两眉。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应敢于质疑,[8]559“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中医经典理论,以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说文解字》曰:“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对《标幽赋》提到的“次藏口[8]559[1]200分解也。”后指区分、辨别,如《荀子·君道》云:“知内,而欲针温”等不适合现代的做法予以摒弃。[15]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别”字在此,包括辨别对于具有比较意义的问题,笔者会采用图表、思观点、鉴别真伪、区别异同等意。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分类归纳,提炼要点,使其条理有《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吸收了先前针灸序、形象直观。如《内经》十二原与现在的十二原的区学成就集合而成,由于学术流派众多,书中包含了很别,《素问·缪刺论》中缪刺与巨刺的异同,《灵枢·官多不同观点,笔者教导学生,对于这些观点要区别看针》五刺、九刺、十二刺法的联系及区别,分别以图表待。包括对《内经》相关篇章不同解释的理解,如《灵形式来呈现,从而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此外,枢·官能》“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指具体的针刺方法,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图表等,提高其《素问·八正神明论》“补必用员”“泻必用方”指运用补提炼、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209

3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2月第47卷第2期4明———明医理,通应用,融贯通5彰———重传承,求创新,彰医道明,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彰,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如《说文解字》[8]1220[22]本义明亮,清晰,后指阐明,表明;明白,清楚,明确;明“彰,文彰也”;《广雅·释诂四》“彰,明也”;《吕氏[9][23]艳,鲜明等意。如唐·韩愈《师说》中“吾未其明也”;唐·春秋·怀宠》“义理之道彰”。又指表露、宣扬,如《书[20][24]柳宗元《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文者以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传承经典理论,明道”。“明”在此,一方面指阐明医理,洞悉奥义,融用于临床实践,并进一步有所创新、阐发,此即谓之会贯通;另一方面指用直观、鲜明的方法解释、说明。“彰”。此“彰”字,一方面要将经典理论彰于临床实际;《素问·举痛论》云:“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另一方面要彰他人及自己对经典的认识体会和研究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成果。于已。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青年教师医学是注重实践之学,读经典的目的在于指导临讲授《针灸医籍选读》,不但需要对古代自然、社会、生床应用,只有能够真正指导针灸临床的理论才能流传活、文化等现象有一定了解,还要反复研习典籍,多临下去,否则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教师讲授经典理论,田鸿证、多总结、多体会,如此课堂讲解时才能做到“明”。不能仅局限于阐释含义,而是要把经典讲活,临床用芳,等《针灸医籍选读》是对针灸理论的溯源,在学习该活,师古而不泥古,这样才能促进经典的传承。青年:“诵门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教师临床经验相对薄弱,需要多看历代名家医案以补、解学》《针灸治疗学》等针灸基础课程,以及《医古文》《内充自己临床经验之不足。教学中要善于将中医经典、别、经选读》《伤寒论》等中医古籍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和临床,创造学习经典的环境,逐渐培养学明、彰笔者十分重视联系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通彻理解、生的经典思维,使学生遇到临床问题时,首先联系经”在融会贯通。如讲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阳之会,典理论,在经典中寻找答案。如笔者临床发现男性患《针灸皆在于面……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者针感一般较女性强,也更惧怕针灸,此因男性阳气医籍于颊则下少阳”时,会提问学生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头较女性充盛,“其神易动,其气易往”,故针感强烈;“痛选读面部的经脉有哪些,各是如何循行的。讲到《灵枢·邪则神归之”,故更惧怕针灸。这样在课堂上列举日常》教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生活中的现象,并用针灸经典理论加以解释,让学生学中调以甘药也”,会联系《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对针灸作对经典感兴趣,进而对针灸经典理论有体会、有观点、的应用的论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有研究。用体及周楣声教授《灸绳》中关于“针灸药”作用异同的论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前提,笔者在课堂上经常渗透会述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中还会提问学生其所学《内经后世医家对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以增强学生继承弘扬选读》课程中《素问·经脉别论》中论述的食饮在体内传统医学精华的信心。如讲授到《灵枢·寿夭刚柔》时,的输布、运化过程,同时简要介绍现代研究针刺信号除课本知识外,笔者还总结了《灵枢·根结》《灵枢·终影响机体的过程,使学生对针灸及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始》《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论勇》《灵枢·卫气失常》区别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此以问题为基础,围绕核心《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灵枢·行针》《灵枢·通天》《素[25]概念的篇章解读,借助相关概念串联起针灸理论的构问·血气形志》等篇章对体质的不同分类,并进行简[21]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阐述,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列举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此外,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载体,如视频、动琦教授的现代九种体质分类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直画等呈现相关内容,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学生更易接观认识到现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再如受。如讲到《素问·宝命全形论》“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讲解古典针法,讲述到九针、五刺、九刺、十二刺法时,时,笔者用图片展示古代弩的构造,并用视频展示弩的简要介绍现代针具及刺法技术发展。《灵枢·九针十发射过程,强调掌握针刺时机的重要性,以加深学生的二原》《灵枢·卫气》《灵枢·官能》《灵枢·刺节真邪》均印象。还通过《内经》九针图、原气循行示意图、泻南补北提到“解结”,笔者会结合这些篇章,从解结的一般概法原理图等,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记住知识点。念逐步引申到现代临床应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解210

4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2月第47卷第2期结”的理解。[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赵焕祯,注.武汉:崇文书局,2016:90.彰医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结合自己对经典理论[5]陈晓林,梁艳红.试论背诵对医古文学习的深化作用[J].中的认识、体会和临床经验,撰写论文、著书立说。对于医教育,2011,30(6):51-53.一些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如“四关”在《灵枢·九针十[6]赵彩娇,范郁山.《针灸医籍选》课堂教学心得[J].广西中医二原》与《标幽赋》中的不同含义及历代医家对其的不学院学报,2010,13(3):91-92.[7]戴凤仪.诗山书院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137.同理解等,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汇总成文,[8]许慎.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1.并进行交流、发表。[9]韩愈.韩愈集[M].陈霞村,胥巧生,解评.太原:山西古籍出6结语版社,2005:132.[26][10]孙宏典.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是中医临床实践2007:4.取之不尽的宝库。古往今来,无数中医名家的成才经[11]任春荣.缪希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历,验证了“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培养优秀中医1999:34.的有效途径,其中“读经典”位列第一[27]。《内经》《难[12]葛晓舒,曾晓进,周曦,等.“文化+经典”模式强化新生中医思维在《医古文》课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具有“文简、意博、理奥、趣深”的71-73.田特点,但现有的课程设置不注重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传[13]胥荣东,王旭.“陷脉”“中脉”释疑[J].中医杂志,2008,49鸿芳承,中医经典课程的师资研究性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l):92-93.,等[14]张登本.论研读《灵枢经》的思维视角及其意义[J].中医药通:不足,经典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滞后,没有真正“诵报,2019,18(4):1-4.、与临床结合进行情景式讲授;亦未将中医药传统典籍[15]解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8.、别和技能所蕴含的隐性知识情景化、生动化、立体化,让[16]冯文林,贺松其,余娅娅,等.《针灸医籍选读》(9版)中《黄帝、明学生体验到中医经典的魅力[28]。经典理论的学习,既内经》选读中的几个问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彰(6):1019-1021.”要溯其原,以得古人立法之意;又要穷其流,以知后世在[17]陈士玉,谷峰,朱鹏举.浅谈“诵、解、别、明、彰”在《内经》教《针变法之弊。笔者从“诵、解、别、明、彰”经典学习五步法学中的实施[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2):173-174.灸[18]医入手,从诵其韵、识其字、晓其义,到明其理,最后用于胥荣东.“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疑[J].中国针灸,2006,26籍(2):154-155.选临床并创新、发扬光大,逐步促使学生对经典理论产读[19]张晨光,陶广正,谢衡辉.再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古医籍的热情,提高阅读[J].中国针灸,2007,27(5):387-390.教学针灸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创新针灸经典[20]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42.中的理论。[21]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5-57.用《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理论丰富多彩,《针灸体[22]王念孙.广雅疏证[M].张其昀,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会医籍选读》只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由于课时有限,279.不可能对其中所有理论进行逐一阐述,“授人以鱼”不[23]吕不韦.吕氏春秋[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47.如“授人以渔”。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也并非一蹴而[24]元江.白话书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374.就,“诵、解、别、明、彰”五步之间,紧密相连,循序渐[25]田鸿芳,河恩惠,陈胤希,等.浅析《黄帝内经》体质思想对进,缺一不可,如张志聪[29]所言:“由诵而解,解而别,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6,29(1):67-70.[26]魏凤琴,王小平,张安玲,等.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别而明,明而彰,皆渐积日进之功。”希望通过《针灸张珍玉学术思想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医籍选读》的讲授,能教会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6):1027-1028.方法。以上仅为笔者学习、讲授《针灸医籍选读》的点[27]颜纯淳,张蕾,毛逸斐,等.名老中医研习《内经》之路探析滴体会,仅在此抛砖引玉,如有不妥,还望斧正。[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6):689-693.[28]陈明,徐桂华,狄留庆,等.面向一流本科教育的拔尖创新型参考文献:中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医杂志,2020,61[1]常小荣.针灸医籍选读[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3):2113-2116.2017.[29]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M].方春阳,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2]佚名.周礼[M].钱玄,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206.版社,2002:642.[3]周治.唐宋八大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109.(收稿日期:2022-03-02)2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