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对资的本的运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机统ー,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将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实物商品的出售,使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实物商品不断运动,实物商品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本运动。资本运动反映了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ー个独立方面,。企业资本运动是通过一系列资本活动来实现的。例如,初始状态下的货币资本需要通过资本筹集活动来取得,企业资本的运用需要通过投资活动来实现,而企业取得的收益则需要通过资本收益分配活动来完成。我们把这种筹资、投资和资本收益分配活动等资本活动,称为企业财务活动。财务管理就是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也就是对资本所进行的运作。[下ー页]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管理ー、资本活动(-)资本取得资本取得,或称资本筹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本的过程。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经营中的企业,都需要取得一定数量的资本,资本取得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本运作活动的起点,也是资本运用的前提。企业筹集资本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即生产的无限性和资本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现代企业商品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企业作为ー个有生命カ的机体,必须进行自我扩充和自我发展,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一定的资本投入为前提的。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无限发展的生产来说,企业的资本总是有限的。因此,为了协调生产的无限性和资本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广泛开展筹资活动,筹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应当注意的是,资本的筹集有一
1个合理的数量界限。筹资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筹资过剩又会影响资本的使用效益,甚至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资本需要量的确定要以需定量,量カ而行,筹资的规模、时机和组合要适应投资的要求。同时,在确定资本需要量的基础上,要注意控制资本的投放时间,根据产品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趋势,合理安排不同时期的资本投入量和投入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资本占用。筹资是必然的,而筹资的目的是多样的。有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筹资的扩充性目的;有为偿还债务而筹集的偿债性目的;有为了控制其他企业而筹资的控制性目的;有为优化资本结构而筹资的调整性目的等等。为了实现筹资的目的,企业资本筹集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总的要求是;研究筹集的影响因素,讲求筹资的综合效益。具体要求是: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控制资本投放的时间;正确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努力降低资本成本;分析筹资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独立性;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运用负债经营。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筹资并形成两种性质的资本:ー种是企业权益资本,它通过所有权融资本,它通过负债方式来取得,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等。企业在取得资本时,应当科学方式取得,如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等等;另ー种是企业债务资地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运用举债经营。举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ー种重要策略,但举债经营需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ー是投资收益率应髙于资本成本率;ニ是举债的数量应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相适应。如果负债过多,财务风险就会增大。因此,企业不仅要根据个别资本成本,正确选择筹资方式,而且要根据综合资本成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既要获得财务杠杆效应,又要努力减少财务风险。上述所有权融资、长期负债融、资本结构决策构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第四章阐述所有权融资,第五章阐述长期负债融资,第六章讨论资本结构决策。[上一页][下ー页]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二)资本运用企业取得资本后,应当将资本有目的性地进行运用,以谋求最大的资本收益。企业资本运用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对资本筹集提出要求,而且也影响企业资本收益的分配。
2企业资本运用包括资本投资和资本营运两个方面,前者针对长期资本而言,后者针对短期资本而言。1.资本投资企业资本投资是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性支出,即企业预先投入一定数额的资本,以便获得预期经济收益的财务行为。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认真安排投资规模,确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方式,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企业资本投资按投资对象,可分为项目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投资是企业通过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直接投资于企业本身生产经营活动的ー种投资行为,它是ー种对内的直接性投资。项目投资的目的是改善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扩大生产能力,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在项目投资上,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在投资项目技术性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严密的投资程序,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测算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金融投资是企业通过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的ー种投资行为,它是ー种对外的间接性投资。金融投资的目的是:通过持有权益性或者债权性证券来控制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取得长期的髙投资收益。在金融投资上,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之间找到ー个合理的均衡点。本书第七章讨论项目投资,第八章讨论金融投资。2.资本营运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经常性的资本收付。企业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企业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当企业把产品或商品售出后,可取得收入,收回资本;如果企业现有资本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营运资本。这些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构成了企业的资本营运活动,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第九章阐述营运资本。[上一页][下ー页]
3(三)资本收益分配企业通过资本运用应当取得收入,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资本收益的分配是企业资本运动一次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本运动的起点,起着两次资本运动之间的联结作用,是企业资本不断循环周转的重要条件。资本收益分配总是作为资本运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它是对资本运用成果的分配。资本运用的成果表现为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所实现的利润。所以,广义的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如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资本收益分配是多层次的。企业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首先要用以弥补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其余部分为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与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改善职エ集体福利设施,其余利润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或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应当注意的是,企业筹集的资本归结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个方面,在对这两种资本分配报酬时,前者是通过利润分配的形式进行的,属于税后分配;后者是通过将利息等计入财务费用的形式进行分配的,属于税前分配。而且,随着分配的进行,资本或退出企业或留存企业,必然影响企业的资本运动,这种影响イ;仅表现在资本运动的规模上,而且还表现在资本运动的结构上,如筹资结构。因此,企业应当依据一定的法律原则,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本书第九章阐述资本收益的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此外,企业财务管理还要对ー些特殊的财务活动进行运作,如企业兼并与收购、企业破产与重整、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等等。本书第三篇将讨论这些特殊的或扩展的财务运作问题。[上一页][下ー页]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二、资本配置与资本利用财务管理作为对资本的运作,具有两大功能:资本配置和资本利用。这两
4种功能都服从于它们的目标——资本收益最大化。(一)资本配置资本配置是指将企业资本在不同来源之间进行组合,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企业资本配置涉及到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在资本取得中,资本的配置主要解决筹资来源结构的合理安排问题,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安排、债务资本内部结构的安排以及权益资本内部结构的安排;在资本运用中,资本的配置主要解决资本的合理分配问题,包括对资本的流向和流量所进行的调整;在资本收益分配中,资本的配置主要解决企业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妥善处理企业利益分配关系。此外,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企业破产与重整中,资本配置更多地表现为资本的再配置,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则属于更广范围内的资本配置。资本配置之所以必要在于资本的稀缺性。资本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即企业在遇到资本稀缺性制约情况下,合理安排资本来源结构,将有限的资本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资本的优化配置能够优化融资结构、投资结构,提高资本的产出率。企业资本配置可采取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在行政配置方式下,资本的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来进行,资本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资本一计划一企业。行政配置方式具有统ー性、强制性和纵向性的特点,能够体现行政意图,按照行政的偏好实现资本配置。但是,行政配置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1)它割断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使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2)由于不允许有特殊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的积极性有抑制作用,资本配置行为往往由于受到利益机制的影响而出现障碍;(3)资本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的效率;(4)资本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的,资本一经配置很难以通过市场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资本的取得、运用还是收益分配,基本上都采取这种配置方式。在市场配置方式下,资本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进行,资本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资本一市场一企业。市场配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1)它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能够根据市场供求自动地实现资本配置;(2)以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允许特殊经济利益的存在:(3)资本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资本价格是否反映了资本的稀缺程度;(4)资本的配置是经过多次交易完成的,是不断趋于优化的;(5)市场配置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配置方式,能够降低资本配置中的交易成本。当然,市场配置方式也可能出现ー些盲目性,所以,一定程度的行政管制也是必要的。在市场经济下,资本的配置主要采用这种方式。资本配置可以采取初始配置和再配置两种形式。初始配置是指企业建立时对资本所进行的配置;再配置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本所进行的重新组合,如资本的增量调整、减量调整和转换调整等。如果说产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资本配置的重要途径,那么,企业资本的配置更有赖于连续不断的再配置。初始配置是一次交易完成的,再配置是经过多次交易完成的,它是ー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是ー个资本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所以,财务管理对资本的不断的再配置,使财务管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资本的重新配置更需要依靠市场配置方式。从理论上说,资本配置的合理性是指单位资本的投入使新的资本配置比
5原有资本配置更趋合理。换言之,在合理的资本配置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总量和边际效益大于原来的收益总量和边际效益。资本配置还要考察单位资本投入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影响。即要考察它是否增加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是否减少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在全社会范围内,资本配置还应考虑社会边际效益的问题。资本配置的社会边际效益是指在资本有限供给和资本有多种用途的情况下,哪种资本配置能够获得最多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果资本配置后,微观经济单位的边际效益大而社会边际收益小,也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上一页][下ー页](二)资本利用资本运作的效率不仅来自资本的优化配置,也来自于资本的有效利用。当企业资本配置完成之后,资本的利用情况是决定资本效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是财务管理的ー项重要功能。财务活动是ー种资本投入与产出活动,投入与产出是财务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投入看,相对于一定的产出来说,企业越是具有节约稀缺资本的行为趋势,其资本的利用效率就越髙;相对于一定的投入来说,企业越是具有使产出最大的趋势,其资本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所以,企业资本的利用应当根据它面对的各种经济约束,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资本利用的效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1.资本的保值程度。资本保值是资本实现增值的前提。资本保值不仅仅体现为财务资本的保持,即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价值保持完整,还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变,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收益。而且,资本保持还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2.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的周转速度是衡量资本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对于流动资产可借助于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来衡量,对于固定资产可通过经济折旧率来确定,对于总资产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判断。3.资本投资的效益。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来说,投资效益表现为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对比效益,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应当满足现金流入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的基本评价模式,这是决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基本条件;对金融投资来说,在既定风险水平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应当使预期投资收益率达到最大,
6并使实际投资收益率尽可能大于预期投资收益率。资本的利用有一个合理限度的问题,比如,机器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加班加点,投资中不讲求社会效益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会提高产出与投入的比,但同时带来了生产要素寿命的缩短、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害。[上一页][下ー页]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三)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取决于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换言之,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是财务管理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从代理理论的观点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ー种以产权为纽带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所有者作为委托者,将他的资本投入企业,交由经营者经营,所有者凭借产权依法享有各种权利,根据资本关系确定其利益关系;另ー方面,企业经营者作为代理人,接受委托者投入的资本经营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代理关系中,所有者为了实现资本保值和增值,必然要求经营者承担起代理责任,认真履行职责:而经营者又希望得到与责任相匹配的权利。所以,责任和权利的匹配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也是企业资本配置是否优化、资本利用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设想两种情形。ー种情形是,经营者只享有经营权而不负担经营责任,或者经营者所享有的权利大于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结果是:经营者用所有者的资本去冒险,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另ー种情形是,经营者只有经营责任而没有法人财产权,或者经营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大于他所享有的权利,结果是:经营者没有经营积极性。上述两种情形都是所有者或者经营者所不能接受的。一旦这两种情形出现,资本的配置和利用就会出现障碍。所以,只有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结构合理,责任界限分明,权利和责任相匹配时,资本配置オ可能是优化的,资本利用也オ可能是有效率的。我国长期以来,企业资本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ー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相互脱节。解决问题的ー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真正赋予经营者以法人财产权,所有者不能超越所有权界限,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点尤其重要。
7(四)资本配置和利用中的预期倾向企业在配置和利用资本的过程中,预期倾向是不容忽视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是决策者对未来的ー种判断,其中隐藏着心理因素。例如,决策者依据现实价格进行决策,预期这ー心理因素表现为现实价格在未来将保持不变,但事实上价格是完全可能变化的。预期的存在,判断失误就不可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随之产生,预期涉及的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预期的存在,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盲目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反应,从而使财务管理变得非理性化。在企业景气时,人们受乐观情绪的支配,过高地估计财务收益,过低地估计财务成本,持续增加资本投入,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虚假的资本需求,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景气的背后正孕育着危机;相反,在企业面临危机时,人们受悲观情绪的支配,过分抑制资本需求,持续减少资本投入,从而使财务危机从ー种从潜在的演变成现实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不仅是财务管理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且也是财务波动的诱导因素。预期倾向的存在客观表明,财务管理建立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之上。[上一页][下一页]当前位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三、资本收益最大化(一)财务管理: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目标。资本收益最大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影响着财务政策的选择,资本收益最大还是评价资本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所谓资本收益最大是指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之比最大,它反映了资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在这里,资本收益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真实的和不损害社会利益的资本收益。为什么资本收益最大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呢?这是由企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现代企业是ー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盈利是企业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财务管理作为ー种资本运作活动,必须把资本收益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其次,资本收益最大反映了企业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愿望。企业的财务利益关系是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下,资本收益最大是这种利益关系的结合点,是企业财务运作的轴心。资本收益最大意味着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了保证,资本收益最大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所有者的根本利益;资本收益最大化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收入能够得到稳定的增长。最后,财务管理是ー种资本投入与收益
8活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收益,是评价资本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在资本收益最大化这一基本目标的制约下,财务管理还追求一些具体目标,包括资本结构优化目标、资本有效利用目标、财务利益均衡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等。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直存在有着不同观点,主要观点有: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假定在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这里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是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基础。2.每股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每股利润是企业税后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的目的是取得企业价值,具体表现为税后净利润与出资额或股份数(普通股)的对比关系。因此,能够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3.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企业价值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评价。在对评价时,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因此,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考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因为,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上一页][下ー页]当前位置の课程讲解〉〉第一章》》第三节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二)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尽管资本收益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利益关系的集结点,但并不意味他们之间的利益就能够完全达成一致。事实上,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1.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冲突所有者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一般要放弃ー些利益,让度给经营者。在西方,这种被放弃的利益就是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所有者关心的不是享受成本的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经营者是否实现了更多的资本收益。所以,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矛盾:经营者希望在提高资本收益的同时,能得到更多的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分享更多的资本收益。解决这ー矛盾的途径是,让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联系起来,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包括:
9(1)解聘。当所有者发现经营者未能使资本收益达到最大时,所有者可直接解聘经营者,经营者为了避免被解聘,就必须努力实现资本收益最大。这是对经营者的ー种行政约束。(2)接收。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カ,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资本收益提高,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经营者也会随之被解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资本收益。这是对经营者的一种市场约束。(3)激励。所有者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用激励的方式,促使经营者自觉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激励有两种方法:ー种是股票选择权,即允许经营者以某种固定的价格,购买ー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如果公司经营好,资本收益高,发展潜カ大,那么,经营者所购买的股票在未来就有很大的增值潜カ,未来获得的股票收益就越多。另ー种是“绩效股”«公司用资产报酬率、每股利润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业绩大小,给经营者ー定数量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就不能得到’‘绩效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这两种激励方法已经开始采用。1.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在利益上也存在着冲突。首先,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要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性,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会实际降低。如果高风险项目一旦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如果失败,债权人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其次,所有者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增加新借款,从而降低原有的负债价值,同样使债权人遭受损失。协调这ー冲突的途径是:(1)限制性借款。即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等;(2)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可以采取措施收回借款,或者不再给公司借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2.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如果把社会作为ー个利益主体来看待,财务管理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资本收益最大主要是经济性的,社会性目标主要是社会性的,如,企业是否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是否解决了就业问题、是否消除了环境污染等等。企业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可能忽视社会利益。解决这ー冲突的途径是:由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强制企业维护社会利益,履行社会责任。[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