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ID:82396831

大小:152.65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3-09-28

上传者:gjxwyhcr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1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2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3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4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5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6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7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8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9页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我市新型工业化体系,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根据省政府在全省全面推行“链长制”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全市统筹、领导牵头、上下协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总体战,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二)工作目标。以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为目标,聚焦制造业6条重点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集聚,实现“弱链”变强、“短链”延长、“细链”增粗、“断链”连通、“无链”生有,不断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和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链和“链主”企业,为市全力构建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贡献力量。二、工作机制(一)总体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由县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链长”,建立“一名县

1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部门推进、一个工作方案落实、一套支持措施配套,一个‘链主’企业领航”的工作机制。市直牵头部门负责落实“链长”工作部署、牵头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协助产业链链长和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重大难题,由相关产业链牵头部门报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办公室汇总,提交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研究解决。县级领导同志兼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附后,责任部门中排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二)具体工作职责。一是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与产品等情况。二是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工作计划(或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三是强化推动对各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适时对有关支持政策进行评估。四是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五是支持由“链主”企业领航,组织上下游重点配套企业和研发、金融、人才等服务机构参与,组建产业链联盟或协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六是积极总结产业链链长制实施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在全市范围推广。三、重点任务(一)实施“链主”企业领航行动。加强指导,培育对产业有较强影响力、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做强主业,培育新兴支柱企业,打造跨市跨省大企业或集团。支持由“链主”企业牵头,

2培育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共同建设产业服务体系。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市场化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鼓励“链主”企业参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引导、推动产业链发展。(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县级协同创新平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吸引一批高端研发测试项目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三)开展稳链强链行动。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产业链供需配套机制,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对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稳链强链重点项目,在财政、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市“七个一批工程”,在遵循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保约束的前提下,聚焦产业链补短板,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建立动态调整的项目库,推行制造业重点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强土地、资金、能源、人力、数据等要素的保障与支持,保障重点项目有序高效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五)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3发挥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作用,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的重点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及时跟踪客商需求和动态,建立联络机制,确保项目引进。探索开展以商招商、网上招商、驻点招商、飞地招商等模式,提升招商实效。注重发挥平台作用,重点引进一批有产业整合能力的平台组织,提高招商成效。(六)提高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快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建设,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智慧化”。推动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重点企业“机器换人”。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最严的标准把控“两高”项目,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废弃物处理、销售服务全过程管控,加大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制定实施减碳计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培植节能环保全产业链专业服务机构,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八)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加强各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发展。畅通本地产业链循环,促进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配套和协同。加强对外合作,积极融入市、

4本省和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逐步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九)发挥产业链联盟作用。支持产业链联盟或协会联合市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研究组建市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分析产业链发展全局性问题,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提供重大决策咨询。支持产业链联盟或协会积极对接市、省和国家资源。鼓励联盟或协会在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是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抓好政策落实。推进“市县同权”改革,承接好上级下放的各项权力事项,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针对不同产业链制定实施“一链一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三)加强调度督导。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指导,构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适时开展工作评估。(四)营造良好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优势产业链发展经验做法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全市关注支持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

5附件:1.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2.市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

6附件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总链长:刘培国、祁学兰序号产业产业链责任领导(链长)责任部门1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统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2纺织服装纺织服装责任部门:市商务投资促进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3造纸及纸制品造纸及纸制品责任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配合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市支行、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4装备制造轴承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液压5食品医药食品医药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应急管理局、人行市支行

7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征求意见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月

8前言为加快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一批更具特色优势的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根据省政府全面推行“链长制”的工作部署要求,市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编制了《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围绕制造业五大重点产业,梳理了6条产业链条,重点分析了产业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产业链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以及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实施路径的目标企业,绘制了产业图谱,为实施链长制提供工作参考和具体抓手。

9目录第一章装备制造1——轴承1——液压6第二章纺织服装11第三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17第四章食品医药22第五章造纸及纸制品26

10第一章装备制造——轴承一、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为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轴承生产强国轴承是核心基础零部件,轴承工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轴承工业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已成为轴承销售额和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的轴承生产大国。按2020年统计,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主营业务收入1930亿元,轴承产量198亿套,能够生产小至内径0.6毫米、大至外径12.37米,9万多个品种规格的各种类型轴承。我国已是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强国,产业结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二)轴承产业发展区域化显著,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偏小—30—

11我国轴承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化发展特色,集群分布主要形成了以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东北集聚区,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洛阳集聚区,以民营和外资企业为代表的浙江和江苏集聚地及以我市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山东集聚区。轴承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2019年底,全国规模以上轴承制造企业仅有11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9亿元,占行业总主营业务收入的47.4%。(三)我国轴承产业将向高端化、细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我国轴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缺乏高端产品技术支撑。较低附加值的普通轴承供给充足,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轴承长期依赖进口,且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存在较大市场空间。由于轴承在不同领域具有差异化需求,产品存在较多种类和规格,企业倾向于在细分市场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稳定的分工。随着国内轴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将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通过做强细分市场实现规模效应。随着轴承产品主机配套的相关性增强,下游主机客户企业将更加注重轴承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更倾向于选择口碑较好的品牌企业,推动轴承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二、产业链现状(一)良好的产业基础我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的轴承生产基地,形成了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区域轴承产业集聚区。轴承产业集群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三市、四县交界地区,并以烟店镇为中心,辐射全市及周边县区,是的支柱产业之一。烟店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专业批发市场,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入驻3100余业户,经营产品型号超过17000种,占全国交易量10%以上,全国知名轴承生产企业均在烟店轴承市场设置了办事机构—30—

12或分公司。烟店镇因轴承产业集群的独特优势而获得中国轴承贸易之都、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轴承商贸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称号,轴承产业集群也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山东省第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轴承生产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等。(二)完善的产业链条轴承产业形成了从轴承钢、钢管、锻造到车、热处理、磨、装配、销售一条龙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以及套圈、保持器、滚动体、轴承座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链遍布全市,有效降低了轴承产品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极大增强了轴承竞争力,也带动了周边县市锻造、钢球、保持器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轴承为核心的区域轴承产业集聚区。(三)创新能力薄弱,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虽然已有部分轴承企业具备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但产业链高端环节相对较少,就近布局的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生产较多,产业链层次相对较低。轴承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构成,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相对较低。虽然存在一些检测检验和进行研发活动的单位,但主要还是依托科研院所定制研发,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四)智能化、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轴承营销领域,企业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应用、电商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网络销售已成为轴承营销常态。但在轴承制造领域,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刚开始起步。以龙头企业—宇捷轴承为例,企业智能化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企业具备机器连线生产能力,但大数据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数据采集、现场检测检验、软件系统等智能化生产所需前期投资费用较高。同时也正是由于轴承产业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生产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且生产线改造升级的能力和意愿相对较弱。(五)轴承产业亟需加强高质品牌和良好口碑建设轴承产业集群经过40年的发展—30—

13,逐渐实现规模从小到大、竞争力从弱到强、分布从零散到集中、生产方式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专业生产的转变,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轴承产业的一个名片和标杆,形成了“中国轴承产业五大集聚区之一”的区域品牌,但市场声誉及下游企业对烟店轴承产品的信任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塑造企业高质品牌和良好口碑。品牌短板制约了轴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下一步发展思路。轴承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已具一定规模,但由于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未来需以提高核心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轴承产品,推动轴承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同时,建立科学的轴承产业标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以高质量轴承产品为基础,逐渐打造轴承品牌。重点发展领域。发挥已有轴承产业基础,注重提升轨道交通轴承、风电新能源轴承、汽车系统轴承等高端轴承产品的生产能力,研发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轴承产品,重点发展高端轴承及轴承保持器、轴承座、高精度钢球、滚珠、滚针等轴承零配件。四、发展路径(一)延链—30—

14——向下延伸。依托宇捷轴承、博特轴承、同兴锻造等企业,发展高端调心滚子轴承、高精密薄壁轴承、高端精仿型轴承锻件、高负荷轮毂轴承、汽车关键轴承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拉长轴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生产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转型,坚持差异化和特色化产品生产。研究保持器减摩设计与轻量化设计,研发钢球旋转速度、加工精度、噪音控制等技术,突破高端调心滚子轴承、高端关节轴承、重载汽车轴承等技术,丰富企业产品线。同时,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育轴承产业人才,为产品高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向上延伸。依托兴潘特钢、长城钢管、鑫源钢管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推动上游原材料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轴承钢的硬度、接触疲惫强度、防锈性能、耐磨性、弹性极限、冲击韧性等性质,为高端轴承生产奠定坚实的原材料供给基础。(二)强链——提升轴承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声誉,增强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提升对轴承产品的质量检测,设置国际领先水平的轴承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公开公正的检测中心,严格质量监管。建设专业轴承会展中心,举办好·中国轴承产业展览会暨高层论坛,依托质量稳定可靠的高标准轴承产品,逐步打造轴承品牌和声誉。——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引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高端数控中心、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装备,逐步提高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互联网采集大数据,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液压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市场空间广阔,液驱电控发展潜力巨大—30—

15液压元件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件,液压技术已成为全球性技术密集、竞争激烈、完整系统的一门自动化技术,其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生产的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自动线大都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液压技术应用涉及领域广泛,发展空间较大,覆盖民用、军工、航空、水利等领域,不仅是机械工业的基础产业,还是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2019年全球液压市场规模为2465亿人民币,我国液压市场规模达741亿元人民币,仅低于美国、远超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是近几年成长较快的地区。中国液压件市场的下游行业以工程机械、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工具为主,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占比—30—

1640%以上,随着基建投资不断增加,工程机械景气度向好,液压件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液压技术正向“液驱电控”发展,在“液驱液控”向“液驱电控”技术升级过程中,液压设备公司的市场需求潜在空间得到扩大。(二)国际巨头占据领先地位,国内龙头逐步追赶并反超德、美、日制造业底蕴深厚,液压产业在全球保持规模和技术领先。2019年在液压业务领域,国外企业营收实现百亿人民币以上的有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伊顿公司、川崎重工,四家合计占据全球42.3%的市场份额。聚焦国内,液压龙头企业已进入规模迅速扩张期,正从收入增速、盈利质量等多方面反超国际企业。2019年,我国液压产品出口额达到96.6亿元,2011—2019年出口额复合增速14.7%。近年来,国内液压行业极个别厂商(如:恒立液压、艾迪精密)通过不懈努力和技术研发创新打破了外资厂商的垄断,开始形成突破之势。以恒立液压为代表的内资品牌在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持续开拓国际市场,在液压领域的营业利润上和国内营收上也已超过KYB、纳博特斯克等日系企业,并且在高端液压件领域持续深入;艾迪精密的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持续发力,也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二、产业链现状(一)液压产业发展较早,但尚未形成集群—30—

17以汽车配件厂为首的液压产业已有40余年历史,早在70年代,汽车配件厂就开始制造液压油缸产品,该厂“汽车举升装置研究所”,系国家二级研究所,是“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自卸汽车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曾是国内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首屈一指的生产厂家。后来,配件厂改制成“飞翔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一部分原配件厂公司技术力量离开公司,进入另外一些民营企业,逐步带动发展起了一批液压油缸生产企业。可以说液压产业发展40余年来,在油缸设计、生产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飞翔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破产后,我市再无大的液压龙头企业带动,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仅有4家,而且仍未有一家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集团公司。液压产品生产企业分布比较零散,东至东三环鼎泰有限公司甚至老赵庄润源实业、南至南环路宽阔机械及弘发兴凯实业公司等,液压生产企业的零散分布为产业集群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波及和技术、资金、管理等所限,液压行业出现规模小,产品市场比较分散,行业内市场竞争不规范等问题。(二)我市液压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尚不完善我市液压企业技术力量大部分是传承了原汽配公司的技术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不高,液压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自卸车用举升装置上,产品及市场比较单一,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波动,各大改装车集团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当其冲波及到了我市这些液压配套厂家。近年虽然部分企业逐渐开发了煤矿用支撑油缸、冶金用油缸等品种,但规模较小,对于机械加工设备、工程机械等等机电产品上液压系统的研发应用明显技术力量薄弱,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产品。目前,我市液压企业产品以液压缸为主,液压阀、液压泵也有一定生产规模,但在液压系统其他元器件方面的发展尚是空白,构建液压系统产业链任重道远。—30—

18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重点领域下一步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件产业的政策机遇,以打造优质高效液压产品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核心,加强企业间互动交流,构建液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集群发展联盟,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搭建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高端、特色液压系列产品,做强做大液压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在保持现有产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延伸液压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主流产品和专、精、特、新液压元器件、系统控制和装备制造,满足通用化、标准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逐步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努力打造性能完善、产品齐全液压制造基地。四、发展路径(一)延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品应用范围。引导我市液压企业在车用油缸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矿用油缸市场占有率,逐步推进船舶、军工用油缸的研发推广推动。—30—

19(二)强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骨干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争创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液压专精特新元器件。鼓励液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高端产品和其它行走机械液压产品的研发,逐步淘汰中、低端产品,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三)补链——紧跟市场需求,瞄准高端产品,加快提升产品配套能力。支持我市弘发兴凯、宽阔机械等企业开发研制高压大排量液压元件和高性能液压系统,为行走机械、矿山机械、煤炭机械及重型机械等提供配套服务,满足高端液压产品市场需求。—30—

20第二章纺织服装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欧美发达国家为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机,纷纷推行相应战略,重振本国制造业。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人力、土地、环境、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在华跨国公司和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向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东南亚、南亚等为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凭借成本、资源和国际贸易优惠等条件,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纺纱和中低端服装生产制造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全球纺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尤其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性急剧升高,疫情促使美国和欧洲各国开始在战略层面对供应链安全因素给予高度关注,与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交互作用,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朝着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系统性风险。(二)国内市场转型升级—30—

21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不断深化,行业需求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等特征。市场的规模效应与梯度效应对行业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供给应以更多形态、更高质量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融入产业价值创造。纺织服装产业必须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为重要抓手,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纺织服装行业应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用联合体、产业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推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的衔接,加快成果转化;深化行业标准化工作,推进智能制造等重点标准、团体标准的编研工作;推进产业的全球合作与开放创新,推动行业与国外高等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打通科技、人才的交流通道。(三)疫情对纺织服装产业影响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经贸关系、产业力量对比加速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深刻调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多个地区,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调,需求不振成为一种长期存在。国内宏观经济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GDP大幅下滑,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滑速度逐步放缓,第二、三季度由负转正,年底实现正向增长。纺织服装行业是2020年受到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行业运行一季度下降明显,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行业经济运行出现边际改善,降幅收窄。—30—

22新冠疫情的社交隔离促进了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线上化。加速转型,成为产业安身立命的必要路径。于供给侧,传统纺织服装供应链需要转向数字化、扁平化、共享化、柔性化、生态化。于需求侧,品牌需要从单一的实体门店,转向与电商PC端、电商移动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全数据、全链路的融合。以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应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数字产业化”,正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推动实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产业数字化”新阶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主动选择,也是形势使然。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内需市场为行业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应用提供广泛的试验空间。多层级消费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特征。依托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成为重要趋势;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精准扶贫等政策影响下,下沉市场消费增长强劲。网络消费日渐成熟,跨国消费快速发展。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纺织服装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求保障。(四)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市纺织服装产业先后被授予“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全国纺织行业创新发展示范集群”称号。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原料价格波动频繁等因素影响,纺织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降,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出现限产情况。市纺织服装产业面对困难形势,加大技改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2020年底,全市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发展到3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纱锭370余万枚,各类织机1.5万台,其中喷气织机5000台,从业人员达到2.35万人。年产各类纱线18.6万吨、布7.1亿米、服装3000万件。全市纺织业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个(三和蜡印布)、全国纺织工业50强企业1家(三和纺织集团)、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3家(三和集团第9位,秋华纺织第48位,华兴纺织第72位),山东省名牌1个(三和牌蜡印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30—

232020年全年,纺织及服装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9.6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2.45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22.46亿元,吸纳就业20000余人。二、纺织服装产业链情况(一)纺织产业链基本完整,服装产业有待提高市纺织产业主要以生产纱线、坯布等产业链前端产品为主,由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缺少规模生产的印染企业,导致纺织产业链终端的服装、家纺等高附加值的生产企业难以落地。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看,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上游原材料(原棉)成本偏高且供应不稳定,全市棉花种植几乎绝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原棉市场波动较大,影响企业效益。此外,产业链上游同质化较重。二是印染业产品档次不高、品种比较单一,成为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突出瓶颈。三是产业链价值链层次较低,以纺纱等初加工产品为主,处于生产环节上游,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印染品种较为单一,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最终产品比例不高。(二)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融合发展程度不高—30—

24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较大,但未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专业市场,且存在低层次重复扩张问题,出现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整体产业竞争力不强。许多纺织企业是从棉花加工起步发展而成,主要生产低端棉纱和坯布,以赚取加工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服装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大部分都是服装加工个体户。纺织服装企业间未形成彼此关联的专业化供应关系和紧密协作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常自成体系,对外合作、产业配套不够完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在生产、配套、检测、研发、销售等方面的集聚度不高,集群一体化发展的规模、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若从产、供、销、运、贸、展、研构成的大产业链条来看,研环节较弱,贸、展环节几乎空白。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重点发展领域下一步发展思路。重点支持骨干企业生产向高端化发展,做强已有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并积极布局服装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引进高端纺织机械,改进生产线设备,提升现有生产效率和高档产品的制造能力。倡导企业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参加对接交流活动,拓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渠道,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推动现有产品质量提升,发展高档面料、高档家纺等产品;坚持走差别化、功能化和细分领域道路,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高新技术纤维;加快高端装备应用,加速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积极参与服装研发设计环节,布局服装和家纺产品个性化、精品化定制生产环节,提高终端产品生产能力。四、发展路径(一)强链——鼓励重点企业发展中高支纱线、差别化纤维纱、高端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最终产品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向终端用户延伸,推动产业链向服装生产环节延伸。(二)延链——推动服装家纺行业模式创新。加快构建品牌运作新体系,通过加盟、自营、网红直播带货多渠道协同,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力,形成覆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立体化的网状销售格局,实现品牌营销能力的快速增长。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引导服装、家纺、针织企业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化、—30—

25个性化定制转变,由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三)补链——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基于产业用纺织品跨行业应用以及工程化应用的特点,加强上下游衔接,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标准与应用领域使用规范对接,促进原料、生产、应用之间的协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应用水平。开拓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环保过滤、大型水利工程、汽车船舶、新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应用的产业用纺织品。—30—

26第三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大型铜企业产业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当前铜加工行业集中度较低,预计龙头集中趋势将愈发明显,行业进一步整合空间较大,在产品升级(大卷重、高精度、高性能)的大趋势下,小企业面临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大型铜加工企业利用其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发展高精铜材加工项目,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优势,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而大型铜加工企业可以向上、下延长产业链,尤其是向上游扩展,加大对矿产开采业的投资力度,保障原料供应,提高企业产业协同性,提升整体竞争水平。(二)高端铜加工材更新换代快,国内应用前景广阔—30—

27随着技术进步,下游市场对高端铜加工材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产品更新迭代快,铜材产品根据不同的用途趋于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产品质量更加精益求精。如日矿、维兰德、三菱伸铜等企业的合金牌号已经超过百种,但国内能生产50个以上合金牌号的铜加工企业不超过2家。从应用领域分类看,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第一大领域,用铜量占比42%左右;家电、锁具、五金卫浴、服饰等日用消费品用铜占比约为15.5%;电子通讯领域用铜占15%左右,机械制造领域用铜占10%,交通运输领域用铜占7.8%,建筑领域用铜仅占3.3%。2020年,我国全面启动“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对铜铝等有色金属的依赖程度更高。比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铺设铜线缆接触线,特高压需要大量铝线缆、变压器和镀锌电力金具,5G基站建设需要铜箔,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耗铜量大幅增加,以及大数据中心等项目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子元器件,铜加工材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增长期。(三)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中色奥博特、恒泰金属、中瑞轴承、力通电磁等骨干企业为主,年铜加工能力18万吨、冷轧板50万吨、铜保持器0.8万吨、电磁线1.2万吨。奥博特铜铝业公司“奥”牌高精度内螺纹铜管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市场占有率超过35%。鸿基集团“鸿基”品牌冷轧板出口到东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力通电磁主要产品b、f、h级漆包铜圆线,各项内控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用户信赖与好评。二、产业链现状(一)龙头骨干企业实力雄厚以中色奥博特公司为龙头企业,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国内知名、行业先进的高精度空调铜管、高精度铜合金板带和高精度压延铜箔生产基地,年铜加工材产能18万吨,其中铜管材年加工能力11万吨、铜板带6万吨、压延铜箔0.25万吨。中色奥博特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定的中国铜管材十强企业、中国铜板带材十强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高精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恒泰金属主要产品有冷轧钢板、镀铝锌硅钢板、镀锌钢板、彩涂钢板、耐指纹钢板等,产品规格齐全、表面光洁、耐氧化、耐腐蚀,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轻工、交通、医疗、冷库、汽车、电力、机械、家电等行业领域。企业—30—

28坚决走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发展之路。建立钢铁板材深加工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与西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针对人才培养、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批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公司现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二)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我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中间环节,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整体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效应未充分释放。龙头企业奥博特虽然完成了空调用铜管的单一产品向管、板、带、箔的多元化的转变,但是铜管产品年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重在60%以上,附加值高的铜箔产品年产量只占全部产品比重的0.15%左右。三、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下步发展思路。以中色奥博特、恒泰金属等企业为龙头,利用国家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的机遇,积极发展新材料,拓展有色金属加工的应用领域,满足国家工业体系基础的重大需求,将有色金属加工推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坚持产学研结合和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学研战略合作,在重大基础理论、前瞻性技术等领域,开展包括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项目研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发展领域。聚焦高端市场需求,迎合中高频信号5G传输用压延铜箔、无胶多层线路板用压延铜箔新品开发;实现手机用铜镍锡带箔材批量供应。实现铜箔产品的高品质、合金化、超薄化结构调整,摆脱电解铜箔同质化、规模化劣势竞争。四、发展路径—30—

29(一)强链——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铜管产品方面,一是与格力、美的核心用户形成研发、前端应用的战略合作,提高储备产品与市场导向的锲合度;二是迎合市场需求,提质增效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如内螺纹铜管齿形优化、大散盘工装优化);三是围绕细分市场,做好盈利支撑(外翅片内螺纹铜管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毛细管新产品研发)。依托中色奥博特现有生产线,实现毛细管、无氧铜管等产品产业化,完成铜管产品差异化市场布局,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产品占领细分化市场。(二)补链——健全产品结构,实现进口产品替代。铜板带产品方面,一是紧抓通讯巨擘(华为)“互生、共生、再生”发展理念与需求,形成产研联合的战略伙伴(通讯、手机用铜镍锡带箔材,Cu-9Ni-6Sn产品2019年7月份实现试样供应,7-12月完成生产要素整合及小批量供应,2020年5月完成系统论证,实现稳定供应);二是发挥中色奥博特主设备、工艺覆盖率高的优势,快速实现高端进口产品替代[铜镍锡带箔材、铁青铜(C1940)、铜镍硅(C7025)]。开发铜铬锆系合金、铜铁合金等带材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对标国际尖端产品,逐步抢占铜板带高端市场;三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突出纵向优势产品布局(富氧铜箔母材、微合金化铜箔等)。重点提升富氧银铜铜箔母材的研发,实现蚀刻型C19400和C70250引线框架带材的产业化。(三)延链—30—

30——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抢占高端市场。一是发挥中色奥博特装备、工艺完整性优势,实现质量全流程控制与专项提升,向微合金化、合金化方向转变;二是聚焦高端市场需求,迎合中高频信号5G传输用压延铜箔、无胶多层线路板用压延铜箔新品开发。实现5G领域用超低轮廓表面处理压延铜箔、铜银系列(HA、HA-V2)合金箔产业化,启动超薄压延铜箔、合金箔的新产品开发,完成新产品试制;三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铜箔产品的高品质、合金化、超薄化结构调整,摆脱电解铜箔同质化、规模化劣势竞争。四是依托恒泰金属投资1.8亿元的镀铝锌镁板项目,生产具有更强耐腐蚀性、高抗划伤性的镀铝锌镁产品,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30—

31第四章食品医药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国内医药市场前景乐观随着技术加速进步和健康需求持续释放、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我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国的5%,仅为全球人均健康支出的1/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加速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更加重视消费的品质和层次,健康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多元服务转变。2019年底以来一直持续的新冠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保持较高景气度和韧性。(二)行业政策导向型明显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制造强国战略,工信部2016年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重点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山东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之一,提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2018年发布的《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将以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市为抓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三)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30—

32市食品医药产业现有成规模企业23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拥有年产10万吨酒精、5万吨白酒、酱油1万吨、食醋1万吨、80万吨玉米淀粉、面粉15万吨、3000吨食用油、6000吨肉类、5000吨奶类、9000吨膨化食品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玉米淀粉、白酒、蛋黄派、酱菜、食醋、甜酱、健脑补肾丸、面粉、肉类、甲鱼胶、巴氏杀菌乳等。济美牌甜面酱、“中兴—龙”牌小麦粉、“黄运”牌丁马甲鱼为山东名牌产品,“临药”牌、“卫河”牌、“黄运”牌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二、产业链现状(一)产品品种多,加工链条较长目前,我市食品医药产业的产品呈现出多品种、多系列、多元化的产品结构,规模较大的有:小麦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白酒、酱菜、各种肉品、膨化食品、各种保健药品等。小麦和玉米的加工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实现了由简单机械加工向机械化生产发展,由单一的低级产品向多样化、精细化产品发展,并由此衍生出了饲料加工、麸皮经销、粮食购销等相关行业。肉类加工也从简单的宰杀发展到做高档肉品,培育精品品牌,市君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公司,其主要产品为高档雪花牛肉,君博运河黑牛牛肉雪花丰富,风味浓郁,品味顶级,达到国际A5级顶级标准,媲美日本神户牛肉,国内一流,市价1600元/公斤以上,君博运河黑牛高档牛肉已经成为山东省精品名品。产品畅销国内40多个城市,是2017年12月在厦门召开的金砖五国会议食材供应商。东阿阿胶()药业有限公司现拥有健脑补肾丸、调经至宝丸、健脑补肾口服液、阿胶益寿口服液等产品,形成了以健脑补肾丸为主,多品种、多系列、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销售渠道畅通,遍布全国。(二)企业经营模式多元化,产品遍布周边辐射国内外众多区域德能金玉米的产品—30—

33玉米淀粉、食用葡萄糖、麦芽糖、玉米蛋白粉、喷浆玉米皮、玉米胚芽等,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业中的淀粉与淀粉制品制造类,依托集团总部,在行业内稳居前五,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造纸、发酵、制药、药辅、制糖、啤酒、纺织、饲料、养殖等行业,产品主要市场为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等省市,部分产品出口至韩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区。面粉加工产品向多样化、多品种方向发展。几个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产品从初期的单一产品向多品种方面发展,主要产品有精粉、挂面、龙须面、面条等,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市华鑫面粉有限公司生产国家标准的面粉、面条和珍珠萁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小王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蛋黄派”、“沙琪玛”、“铜锣烧”,三个系列三十多种规格,年产量9000吨,市场广阔,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桑黄茶、桑叶茶、桑黄粉、桑黄咖啡等桑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三)行业已显现规模经济的优势近年来,我市食品医药行业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持之以恒,不断发展的艰难历程。机器设备逐步更新,从开始较为低级的单机生产设备,逐步发展演变为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山东恒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成人拉拉裤,成人纸尿裤,婴儿纸尿裤,产妇卫生巾,护理垫,防溢乳垫,隔尿垫,一次性马桶垫等卫生用品企业,该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大技改投资,现拥有生产设备49条生产线,其中卫生巾(拉拉裤)生产线7条,卫生纸分切机生产线2条,口罩生产线5条,护脐贴生产线1条,护理垫生产线16条,纸尿裤生产线3条,棉柔巾生产线2条,一次性床单生产流水线5条,湿巾生产线5条。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30—

34下一步发展思路。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和工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完善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升食品医药行业加工水平,支持特色产品做大规模,提高食品医药产品深加工水平,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多功能糖、谷朊粉、膨化食品、高档糕点,扩大口罩、手套等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开发适合现代健康生活的低盐、低糖等薄盐产品,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四、发展路径(一)强链——培植产业领军企业。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植、重点项目建设工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扶大扶强一批龙头企业。(二)补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大科研投入,加快设备技术改造,提升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和产品附加值。依托德能金玉米、卫河酒业、小王子食品、华鑫面粉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多功能糖、谷朊粉、专用面粉、高档糕点等。依托丁马生物科技,延伸甲鱼加工链条,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打响甲鱼加工全国品牌;(三)延链——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抢占更大市场。依托东阿阿胶()药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依托润林清真食品、君博食品、东盛食品、康大肉联—30—

35等企业,突出精包装、细分割、多品种、全营养、高质量,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扩大牛、羊、鸡、驴等肉类深加工生产,大力开拓国内大中城市和欧美市场;依托乳泰奶业,壮大原奶生产基地和清真乳制品,通过学生饮用奶市场,打响市本地第一奶业品牌。第五章造纸及纸制品一、产业发展现状(一)造纸及纸制品具备一定规模市造纸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从业人员2900余人,已形成造纸产量80万吨、制浆能力50万吨规模、纸箱2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发展成为集制浆造纸、印刷包装、纸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加工产业。主导产品有高档双胶纸、高档静电复印纸、混浆双胶纸、轻型纸、银河书纸、高强瓦楞原纸等,2020年造纸及纸制品工业总产值2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6.9亿元,利税1.5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0.26亿元。(二)骨干龙头企业实力雄厚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简—30—

36称中冶银河)是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造纸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占地2680亩,拥有5280mm、4400mm、3200mm、2640mm等多种型号造纸机台,年造纸能力80万吨,年制浆能力50万吨。产品有印刷用纸、办公用纸和包装用纸三大系列,主导产品有:高档双胶纸、高档静电复印纸、混浆双胶纸、轻型纸、银河书纸、象牙白双胶、精印书写纸和高强瓦楞原纸,以及其他特色文化印刷用纸。其中,静电复印纸、精印书写纸为“山东名牌”产品,精印书写纸、高强瓦楞原纸为“中国名优产品”。企业拥有“银河瑞雪”、“银河皓月”、“银河华章”、“银光”、“银河祥云”、“银河如意”、“银河书纸”等七大商标,其中“银河瑞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银河皓月”和“银光”商标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深受用户好评。中冶银河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获得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FSC-COC森林管理体系认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轻工业造纸行业十强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造纸行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环境友好企业”、“低碳山东模范贡献单位”等10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三)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市在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应用,相关企业设置各项目处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中冶银河等企业建设了碱回收工程和白泥脱硫设施,处理后的白液回用于制浆工序,产生的白泥作为碳酸钙精制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二、产业链现状在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链中,原材料供给为产业链上游环节,造纸为产业链中游生产环节,印刷为产业链下游应用环节。(一)上游原材料环节—30—

37产业上游原材料本地为主,地理优势增强企业效益。中冶银河使用原料多为本地草、杨木,本地资源相对丰富,基础原辅材料价格相对低廉,是企业效益的有力支撑。地处山东西部鲁、豫、冀三省交界处,北接环勃海经济带,南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东临山东沿海发达地区,西靠中原地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距天津港300公里,青岛港500公里,为企业带来运输便捷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二)制浆造纸环节产业链集中布局在制造环节,并构建起循环经济体系。制浆造纸环节主要龙头企业为中冶银河纸业,重点生产印刷用纸、办公用纸和包装用纸三大系列,并有万方印务等企业从事印刷服务。市积极推动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建立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措施。以中冶银河为例,企业建立治”“用”“保”相结合的治污体系,建立碱回收、中段水处理、白水回收和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同时还建设了白泥精制碳酸钙、污泥资源化等综合利用项目,彻底解决了制浆造纸“三废”治理难题,实现达标排放,取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2019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三)下游终端产业纸制品的加工印刷是产业链中比较壮大的环节。下游终端环节主要集中在纸制品的印刷加工。主要产品为包装用纸、文化用纸、其他用纸。其中包装用纸以润通纸箱、友谊纸制品企业为代表的。文化用纸以中冶银河企业为代表。其他用纸以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为主。印刷业务比较薄弱,目前暂无规上企业。三、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下步发展思路。主动应对新常态、提质增效、稳中有进,统筹协作、合作交流,形成产业配套、“链条咬合”的良好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纸业之路。重点发展领域。—30—

38主攻产品差异化。依托中冶银河纸业,建设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园,壮大产业规模;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自制杨木浆效益,稳定现有产品质量,加大新产品推广力度,逐步拓展高松轻型、纯质纸、图画纸、雅质纸等特色产品。四、发展路径(一)延链——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依托中冶银河纸业,重点生产印刷用纸、办公用纸和包装用纸,打造企业品牌,研发生产新型产品,增加中游造纸产品种类供给,缓解纸张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二)强链——实施节能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支持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的优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推动生产线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造纸及纸制品产业注入生产活力。支持造纸及纸制品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依托供热、供电等衍生产业构建与其他产业的紧密联系,推动协同发展。五、产业图谱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链可粗略划分为原料→纸浆→造纸→印刷品4个产业链环节。—30—

39—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