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上教案-财务会计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项目一认知财务会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目标、特征和职能以及开展财务会计学习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1.财务会计含义2.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要素的确认5.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教学内容】:任务一财务会计概述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经营业务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说在课前:各位同学大家好,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展开新的旅程。在上一学期的学习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学习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我们本学期的核心专业课,是财务会计。这一门课程我们将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来完成,一样还是10章内容,为什么这门课程我们要用两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呢?因为它很重要,以后开设的实训课程都是以此为基础,也就是说,这门课程中的内容将会是我们日后从事实际工作时,实际会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以后日常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之前的会计基础可能有些同学觉得学的模棱两可,没有关系,之后我们还会开设基础会计的实操课程,带着大家从实际工作额角度再学习一遍基础会计,我们财务会计设计到相关基础会计的内容时,我们也会进行一定的回顾,所以大家不要气馁,现在是新的开始,以前的我们就让他过去,只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遇到困难不要怕,迎难而上,这学期结束以后,你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而上一学期觉得自己学的不错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初心,继续加油,我们再一起更上一层楼,希望在这学期末你能够遇上更优秀的自己。
1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60%。期末成绩不多说,期末的卷面成绩,但考试过程中被记作弊,一律0分。平时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第一:考勤(10%)。迟到一次扣5分,一次不到扣10分,三次不到挂科。第二:课堂表现(15%)。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10分,上课被点名批评者(说话、玩手机、不听讲等行为),一次扣10分。第三:作业(15%)。一次不交扣10分,三次不交不完成平时成绩记0分。1、全班人数统计、确定课代表和各组小组长。2、作业要求:准备一个作业本,主要完成平时的作业。3、笔记要求:根据自身情况摘录笔记,并非一字不少地摘录教师笔记,随时抽查课堂笔记。课前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了基础会计,那么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和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信息使用着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它的特点是什么?核算的具体流程包括哪些?会计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包括财务会计(工业企业)、预算会计(政府部门)管理会计等若干分支。所以我们手上拿的财务会计仅仅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板书—会计体系)那么,在开始财务会计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什么是会计?当企业发生一项经济业务时,我们如何进行会计核算。1.从会计工作的工作流程来看,当企业发生经纪业务时:经济业务——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板书——流程图)2.从会计核算的对象来看:会计核算的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共同类)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完成账簿的登记等内容。3.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业务内容有哪些?资金筹集(借款、吸收投资)——生产准备阶段:采购业务(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采购)——生产阶段(材料、人工、其他间接费用的投入)——销售阶段(销售产品、结转成本)——利润的分配与结转(如何得到净利润这个指标,一是通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一步步计算得到,另外还要掌握如何通过会计处理得到账簿上的净利润这一指标。那么,我们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来展开,看企业发生具体经济业务时,我们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2在开始具体经济业务内容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具体了解一下财务会计含义与目标,再一起回顾一下会计核算的一些重要内容,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大纲:1.财务会计概述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要素的确认5.会计要素计量属性首先,我们来看,财务会计概述。第一点,财务会计的含义,来看这其中的重点,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有哪些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司企业,那么,有一个问题:会计主体是否等于法律主体,不等于,一般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其次,财务会计主要是干什么呢?提供财务信息。什么样的财务信息呢?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向谁提供呢——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就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以什么样的形式呢?——财务报告的形式。接下来我们来看财务会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财务会计的分类,按服务对象分类,可以分为预算会计(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等和企业会计(盈利性组织));按服务目标,分为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然后是财务会计的目标,一是决策有用关,也就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二是受托责任观,随着公司制的兴起,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实际所有人为了考核受托经营者对受托资产的受托管理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企业经营的财务指标。一、财务会计定义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主要以通用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据此进行决策。因此,财务会计也称对外会计。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单位,可以是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非法人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等。国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秩序,颁布了许多法规、规则、准则、制度等。财务会计机构和人员都必须在会计法规制服的规范下,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从事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工作。所有会计主体中,企业会计主体是最主要的。本教材中讲述的财务会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由于我国的企业以小企业为主,所以,本教材涉及的会计事项主要是小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
3二、财务会计目标企业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1)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取信于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要求企业财务会计遵循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不得违背规定的程序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2)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企业财务会计恰恰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它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收入、费用、利润以及资金运用情况等一系列准确可靠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3)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国家决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如: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都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相关实用信息。任务二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那么,我们要完成财务会计的目标,进行会计核算,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会计假设,就像我们做的数学题,例如1/(X-1),如果要使这个式子有意义,我们先要假设X不等于1。而我们会计假设也是如此,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假设一些条件。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具体包括四项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那么,他们各自是什么含义呢?我们通过下面的一个小案例来理解一下。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理解一下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理论总结】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也可以理解为会计计量必要的几个基础,这四个前提假设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进行会计工作。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假设:可预见的将来,企业按照现在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3.会计分期:企业经营期间的人为划分,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四个口径
44.货币计量: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1)会计主体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内容讲的是会计基本假设的哪个假设呢?——会计主体假设,那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主体假设的含义就是界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核算谁的经济业务。只有确定了空间范围,也就是核算谁的,我们才能对不同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最后,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持续经营假设,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持续经营就是假设会计主体能够一直存在。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对其应计折旧额进行摊销,如果企业无法保证持续经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何在?(3)会计分期刚才,我们假设了会计主体应该持续经营,我们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才能有意义。那么,我们只有等到企业结束经营才能得出它的盈亏状况吗?当然不可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时时刻刻都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做出相关决策。所以,我们人为地将会计期间进行了划分,划分为若干间距相等的期间,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以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据此做出相关决策。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最后,企业在发生购销交易时,支付的货币可能各有不同,那么我们收到什么国家的货币就以哪国的货币进行账务处理吗?不,我国规定,要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将交易用的其他货币折算为人民币进行会计计量。①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②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③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例题1-1单选题】2018年12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19年5月20日前将合同标的商品运抵乙公司并经验收,在商品运抵乙公司前灭失、毁损变动等风险由甲公司承担。甲公司该项合同中所售商品为库存W商品,2018年12月30日,甲公司根据合同向乙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于当日确认了商品销售收入。W商品于2019年5月10日发出并于5月
515日运抵乙公司验收合格。对于甲公司2018年W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恰当性判断,除考虑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的符合性以外,还应考虑可能违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A.会计主体B.会计分期C.持续经营D.货币计量【答案】B【解析】甲公司在合同中规定,在商品运抵乙公司以前发生的损失风险由甲公司承担,故不应在12目30日就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此行为会导致本来应该在2019年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在2018年,违背了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1)会计主体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再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最后,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①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②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③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会计基础接下来,我们来看会计基础是什么?会计基础就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其中,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一切事项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责任及义务的真正发生为基础。(也就是我们所讲过的应收应付)按此原则,凡是企业当期已经获得了取得的收入权利或者支付费用的义务,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实收实付)【理论总结】
6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算会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例题:1.下列关于会计主体假设,表述不正确的是(B)A.会计主体假设将会计核算和其他经济实体区分开来B.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C.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D.会计工作中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主体而言的。2.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投资,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80%,乙公司属于甲公司的子公司,下列各项中应当属于乙公司会计核算范围的有(BC)A.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股权投资B.乙公司从甲公司处购入原材料C.乙公司对甲公司提供咨询服务D.甲公司将产成品销售给乙公司3、下列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有(BC)。A.某国有服务企业B.某民营工业企业C.某房地产开发企业D.某事业单位4、甲公司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验,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D)。A.10万;60万B.60万;0万C.60万;50万D.60万;10万5.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做法体现了(D).A.及时性B.持续经营C.收付实现制D.权责发生制任务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以供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那么为了保证决策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此,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八条质量要求。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会计基础中就已经详细解答过,现在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下,同学们主要就是要掌握每种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7那么,它的要求就是:一,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反应;二,如实进行反应,就是你收入多少就是多少,支出多少就是多少。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要靠谱,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得到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无误的,内容完整的。其中,可靠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朱镕基总理曾经在上海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由此可见,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诚信是最重要的,而保持诚信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据实际经济业务如实反应,也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又称实用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那么,相关性的理解重点就在于——有用性,如何有用呢?就是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既要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现在的状况,也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状况。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既具有反馈价值又具有预测价值。3、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正确理解信息,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易理解,不好用,岂不是白提供了。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个无厘头的小段子,那你呈现的这个信息就没有用了,看不懂啊。所以,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定要清晰明了。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就是指我们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首先,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个企业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要可比。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我们讲过有很多的折旧方法,例如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我们能今年采用直线法,明年采用双倍月递减法,后年再依据心情换一个,可以这样吗?不可以,如果这样做,还如何去比较这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折旧信息呢?,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纵向可比,为了做到纵向可比,我们从刚才的例子中可以得出,就是不得随意变更企业的会计政策。其次,另一个可比我们指横向可比,横向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之间,在同一时期要相互可比。比如,我们作为投资者、股民,我们想要购买股票,那么多企业我们选择哪一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不同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去看一看,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怎么样,进行比较,从而做出选择。那么要做到横向可比,我们依然是对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5、实质重于形式
8实质重于形式,我们如何来理解呢?字面意思,实质就是指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经纪业务的外在形式。当企业发生一项经纪业务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外在法律形式。那么,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实际业务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融资租赁:比如说艾达企业想购买一件新设备,价值1000万,买不起但又想要,所以艾达公司找到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说你去帮我把设备买回来,该公司说为什么我要帮你买?艾达公司说你看是这样的,你花1000万,这个设备从法律上是属于你所有的,这台设备的使用寿命是10年,这10年间我找你组这台设备,每年付租金120万,最后一共付1200万,这样来看,对融资公司是合算的。像这种租赁,我们可以看到,形式上虽然是租赁公司买的,但是在其使用寿命内,都是艾达公司在使用,为其生产产品,获得利益,其租期也就是其使用寿命,所以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艾达公司拥有该项资产的使用用权,并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流入艾达公司的,所以,这项资产实质上属于艾达公司,由其在使用期间计提折旧,进行维修。与此相似的一个例子是售后回购,其法律形式是先出售,后购买,但实质上是企业可能存在资金短缺,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融资。比如艾达企业需要资金1000万,但手边没有,也无法筹集到,但它手里有一批货物非常值钱,所以它和福美商量好,我把这批产品以1000万的价格卖给你,但我们同时签订合同,一年以后,你以一定的价格(1200万再卖给我),福美觉得可以,所以两者达成协议。所以这项经济业务的实质呢,就是将商品抵押取得借款,而后还款其中多余的200万相当于支付的利息。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重要性原则要求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自己重要的会计事项。重要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相结合,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充分表达出会计信息的影响力。企业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突出重点。7、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就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风险和费用。例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都属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9其中,资产减值准备呢是当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迹象的时候,我们就要计提减值准备,实际上减值发生了没?(一台机器设备,今年买入的是100万,但明年可能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台更新的设备,这台设备就没那么值钱了,再拿去市场上卖可能就卖不到100万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它存在减值迹象,但是,此时,减值真的发生了吗?没有,我们这里讲到,只是很可能发生,所以并没有真正发生)没有,只是很可能会发生,本着谨慎性原则,我们在费用很可能发生的时候就要予以确认。加速折旧呢,是说,一般认为固定资产在最开始的时候应多计提折旧,后期提取较少折旧。以保证固定资产的磨损在较早的期间就能收回,保证所耗资产的价值得到及早补偿。以免后期发生意外,无法收回。(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折旧方法,每年收回一样的金额,那万一以后企业破产,收不回的金额就会变多是不是,而加速折旧,则就是本着谨慎的原则,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采用的。最后,或有事项的确定,或有事项是指未来很可能会发生的某些事项,但到底是否发生,取决于某些事项到底是否发生。举个例子,未决诉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状告侵权,要求其赔偿,法院已经受理,但结果还没有判决。这项未决诉讼呢,如果败诉,那么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对于这类费用,我们本着谨慎性的原则,要予以确认,提醒投资者注意,如果败诉,企业可能承担巨大的赔偿,可能发生亏损,那么就会影响投资者的相关决策。8、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主要包括收集会计信息要及时,处理要及时以及传递要及时。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所有要求,需要大家掌握的就是每项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一些重要的质量要求的实际运用。接下来,我们来找同学完成这张表的内容。任务四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具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我们将其确认为哪一项会计要素呢?那么,我们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具体性质来进行判断。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每一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
10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例题:甲企业向银行借款400万元。即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负债。企业同时还与银行达成了2个月后借入1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该交易就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应形成企业的负债。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11(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例:甲企业用银行存款800万元购买生产用原材料,该购买行为尽管使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了800万元,但并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它使企业增加了另外一项资产(存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当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确认为费用。例:某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3000万元,该偿付行为尽管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3000万元。但是该流出没有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是使企业负债(应付账款)减少了,因此不应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作为费用予以确认。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1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任务五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之前我们讲到会计要素的确认时,主要讲的内容就是当企业发生一项经纪业务时,我们将其确认为哪一项或者哪几项会计要素,那我们记账的时候,如果该项业务涉及到的是资产,那我们在账上记录多少金额,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会计计量的问题。简单来说,会计确认,我们说的是确认为哪一项会计要素,会计计量,我们以什么金额计入。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
1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一项资产,使用寿命4年,每年可以带来100万的收入,那么这项资产的现值就是对每年的100万收入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后予以折现,然后再将每年的折现收入相加,就得到了该项资产的现值。适用范围:(1)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现值口径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当一项资产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取得时,一般分期付款的期限比较长,比如,5年,每年付100万,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时间对货币价值的影响。(2)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现值口径无形资产也是同样的道理。(3)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现值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收款或者付款的期限较长,一般我们指超过1年的期限,我们一般都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本章小结:本节主要讲了会计假设与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财务会计的六大要素。提问内容:各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是什么?讨论题: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哪些要求?复习思考题:会计六大要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