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

ID:81990316

大小:764.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读书郎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1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2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3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4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5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6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7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8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9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39章-医学微生物中的真菌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全国特级教师江新欢博士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真菌学总论

1第四章真菌学总论1.真菌及其分类2.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真菌的培养特点4.真菌的致病性重点与难点

2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完整的细胞器(胞浆)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概述

3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多数有益少数有害:医学(病原)真菌400种常见的有50~100种目前真菌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滥用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等新型技术的开展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造成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4传统分类

5最新分类

6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7形态:多种多样有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按形态、结构分为两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形态与结构

8圆形或椭圆形包括:酵母型真菌:无菌丝,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类酵母型真菌: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出芽产生的芽生孢子持续延长,但不断裂、不与母细胞脱离,产生相互连接成藕节状较长的细胞链,可伸入培养基内,称假菌丝(pseudohypha)。单细胞真菌

9基本结构:菌丝和孢子菌丝(hypha):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孢子(spore):真菌的生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多细胞真菌

10菌丝体(mycelium):菌丝交织成团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营养菌丝(vegetativemycelium)气生菌丝(aerialmycelium)生殖菌丝(reproductivemycelium)菌丝

11真菌的有隔、无隔菌丝(400×)根据隔膜的消长分为:有隔菌丝(大部分病原性丝状菌)无隔菌丝

12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单纯菌丝球拍状菌丝破梳状菌丝螺旋状菌丝结节状菌丝鹿角状菌丝等鉴别和分类的依据

13真菌的各种菌丝

14生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是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无性孢子不经两性细胞配合而产生的孢子。病原性真菌大多数产生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细胞间配合(质配和核配)后产生,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孢子

15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有性孢子

16叶状孢子(thallospore)芽生孢子(blastospore)关节孢子(arthrospore)厚膜孢子(chlamydospore)分生孢子(conidia)大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小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无性孢子

17真菌的叶状孢子

18真菌的大分生孢子

19真菌的小分生孢子

20真菌的子囊及子囊孢子

21依靠孢子及菌丝进行繁殖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真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有性繁殖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22无性繁殖主要包括:芽生母细胞发芽产生。常见于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裂殖母细胞二分裂产生。如裂殖酵母。芽管萌发芽管,伸延形成菌丝。隔殖分生孢子梗形成一隔膜,原生质浓缩形成新孢子。

23培养特性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察氏培养基(Czapek-DoxAgar)、脑心浸膏琼脂培养基(BHI)温度:37℃(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25~28℃(丝状真菌)最适pH:4.0~6.0生长速度:多数病原性真菌生长缓慢

24SDA培养基上,可形成3种类型菌落:1.酵母型菌落(yeasttypecolony)芽生孢子,无菌丝。如新生隐球菌2.类酵母型菌落(酵母样菌落)(yeast-liketypecolony)呈藕节状细胞链的假菌丝。如白假丝酵母3.丝状型菌落(filamentoustypecolony)菌落形态和颜色可作为鉴定、分类的参考依据。见于大多数丝状真菌

25变异性形态、结构、及生理性状(毒力)等。抵抗力对热抵抗性不强(孢子60℃经1h即杀灭)耐受:干燥、紫外线及多种化学药物等敏感:1%~3%石炭酸、2.5%碘酊及10%甲醛液变异性与抵抗力

26第二节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7真菌感染真菌性超敏反应真菌毒素中毒致病性

28真菌病(mycoses):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并表现临床症状原发性感染:致病性真菌球孢子菌(coccidiodes)皮炎芽生菌(blastomyoesdermatitidis)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等继发性感染:机会致病性真菌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时发生真菌感染

29按性质分类:感染性超敏反应:感染,Ⅳ型接触性超敏反应:吸入或食入,Ⅰ~Ⅳ型按部位分类:皮肤超敏反应呼吸道超敏反应消化道超敏反应真菌性超敏反应

30来源:真菌代谢产生毒素,存在于农作物、食物或饲料中表现:1.肝、肾、神经、造血系统等损伤2.致癌(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中毒

31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正常菌群拮抗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性

32第三节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3浅部:鳞屑、病发或甲屑深部:痰、脓、血、尿、便、脑脊液、胸水及分泌物等注意:标本应足量、新鲜严格无菌操作资料应齐全标本的采集

34直接镜检:标本处理(10%KOH)涂片染色(革兰染色、墨汁染色)分离培养:含抗生素和放线菌酮的SDA、PDA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37℃,革兰染色丝状真菌:25℃,乳酸酚棉兰染色形态学检查

35血清学检查检测:真菌抗原、代谢产物及机体产生的抗体抗原:1,3-β-D-葡聚糖(G试验)甘露聚糖(EIA法或FACE)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乳胶凝聚试验)

36血清学检查抗体:甘露聚糖抗体(凝胶对流电泳)烯醇化酶抗体(凝集试验)马尔尼菲青霉抗体(ELISA法)代谢产物:D-阿拉伯糖醇(酶荧光法)烯醇化酶(斑点印迹法或DFA)

37核酸G+Cmol%测定PCR相关技术:巢氏PCR、复合PCR、荧光PCR等DNA指纹技术:RFLP、DGGE、SSCP等核酸杂交:原位杂交、RDB、基因芯片技术等DNA特殊序列分析:ITS、LSU、TEF、线粒体cytb、COⅠ和COⅡ、-微管蛋白等基因核酸检测

38第四节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39皮肤癣菌: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局部使用特比萘芬、酮康唑、咪康唑或克霉唑深部真菌病:去除各种诱因,提高抵抗力常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真菌性食物中毒:严禁食用发霉食品

40思考题1.近年来真菌感染增多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真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3.简述真菌的繁殖与培养特性。4.试述真菌的致病性。5.简述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1中英文关键词真菌fungus菌丝hypha孢子spore假菌丝pseudohypha双相型真菌dimorphicfungi真菌病mycoses

42课外阅读资料专著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张宏,廖万清,郭宁如.实用临床真菌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邢来君,李明春.普通真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温海,李若瑜.医学真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3[1]CasadevallA.Amoebaprovideinsightintotheoriginofvirulenceinpathogenicfungi.AdvExpMedBiol.2012,710:1-10.[2]DavidSH,AndersO,DylanG,etal.ProgressinmolecularandmorphologicaltaxondiscoveryinFungiandoptionsforformal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sequences.FungalBiologyReviews,2011,25(1),38-47.[3]BalajeeSA,SiglerL,BrandtME.DNAandtheclassicalway:identificationofmedicallyimportantmoldinthe21stcentury.MedMycol.2007,45(6):475-490[4]GalluzziL,MaqnaniM,SaundersN,etal.Currentmoleculartechniquesforthedetectionofmicrobialpathogens.SciProq.2007,90(Pt1):29-50[5]EnochDA,LudlamHA,BrownNM.Invasivefungalinfections:areviewofepidemiologyandmanagementoptions.JMedMicrobiol,2006,55(7):809-818.综述和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