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

ID:81985282

大小:1.25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2-07-07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1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2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3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4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5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6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7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8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9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_第10页
资源描述: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2章-劳动力供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目录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劳动力供给假设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第三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第四节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效用理论、时间的效用、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第五节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第六节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第七节劳动力流量表劳动力的变化、流量与存量、劳动力流量表、使用流量表做政策分析、转移率、劳动力的流动实际状态

3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4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从质的角度定义: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出让;从量的角度定义: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5要点1.个体决策2.主体愿意3.时间要素

6二、劳动力供给假设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市场环境假设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7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8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15岁以上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就业者完全失业者业主受雇者长期受雇者短期受雇者临时受雇者

9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X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口X100%

10人口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人口的变化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人口的变化由一定范围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所决定。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较活跃。它更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变化。

11劳动参与率的时间序列变化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左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和经济学性质的因素的影响婚育、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状况、就业观念、工资与资产状况、税制与社会保障制度、雇佣习惯

12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工资关系与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因素

13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假说的前提条件: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与失业者角色的变化,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的变化。上述劳动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级劳动力。与之相对的是二级劳动力。起劳动力参与率对经济周期反应较美观,主要由中年妇女组成。

14两种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15第三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劳动力供给函数S=f(X1,X2,X3……Xn)工资率影响下的劳动力供给函数S=f(W)

16一、劳动力供给弹性定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7ABCDEWL

18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9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0第四节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一、效用理论二、时间的效用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四、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

21一、效用理论(一)效用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二)效用函数(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22总效用曲线边际效用曲线TUMUQQ

23一、效用理论(四)基数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五)序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因此,不应该去假设消费者在享用商品和劳务时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获得了多少效用量。

24二、时间的效用如果劳动已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满意的事,那么,人们希望减少劳动量、减少劳动时间就是天经地义的。此时,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如果不必支出任何补偿,可以实现减少劳动的愿望,大概人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在现实中,减少劳动是要付出收入下降的代价的。对人们来说,收入也是一种效用。这样,人们就面临着是牺牲收入增加余暇时间,还是增加劳动时间以提高收入的选择。

25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收入约束式:Y=whYh闲暇劳动收入约束线O

26不同的收入约束线h1h2hYy1y2y3

27无差异曲线

2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之间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越大。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不同比率。

29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其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余暇时间的变化,与劳动收入变化之比。公式:MRS=⊿y/⊿h=余暇的边际效用收入的边际效用

30

31无差异曲线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闲暇与收入的组合,任何一个组合与其他组合相较,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比值均不同。因此边际替代率有无数个值,并且在曲线上从左向右表示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绝对值的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

32主体均衡: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说明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偏好,收入约束线反映个人的现实条件。主体均衡即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W=MRS即工资率=边际替代率

33主体均衡图

3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1.纯收入效应U2U1HYh2h1⊿yab

352.替代效应YHUaChahbYY1b

363.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YHUaChahchbYcYbbYa闲暇劳动

37四、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38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力供给妻子不工作也能得到的家庭收入称为??收入。如果????多,收入的边际效用下降,余暇的边际???提高。基本基本收入替代率道格拉斯法则: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2.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她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39家庭的无差异曲线与最低工资率

40五、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稳定劳动力市场)

41劳动力供给曲线(不稳定劳动力市场)

42六、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工作的时间的选择如果预测未来工资会下降,人们可能会选择现在工作,从而增加储蓄,以备未来使用。相反,如果预测未来的雇佣条件会有所改善,则可能选择暂时等待,不急于就业。附加性劳动者效应

43七、劳动力流量表流量与存量

44劳动力流量表E:就业U:失业N:非劳动力EE+EU+EN=Et-1UE+UU+UN=Ut-1NE+NU+NN=Nt-1EE+UE+NE=EtEU+UU+NU=UtEN+UN+NN=Nt

45用流量表做政策分析失业者增加量ΔU=Ut-Ut-1也就是说,从t-1期到t期的失业增加部分是t期的失业存量减去t-1期的失业存量后的差。将这个存量分解为劳动力流量,如前所述,则有Ut=EU+UU+NUUt-1=UE+UU+UNΔU=(EU+UU+NU)-(UE+UU+UN)

46整理如下:ΔU=(EU-UE)+(NU-UN)EU增加、UE减少的现象一般都是萧条时发生的;NU增加、UN减少的经验性情况在繁荣恢复期。

47转移率:从流动量和储存量,到流动的概率,换言之对原本的存量也可以计算流动的变化概率,这被称为转移率(transitionprobabilities)。t-1期的就业者,在t期还是就业者的概率:PEE=EE/Et-1t-1期的就业者,在t期就是失业者的概率:PEU=EU/Et-1t-1期的就业者,在t期是非劳动力的概率:PEN=EN/Et-1t-1期的失业者,在t期就是就业者的概率:PUE=UE/Ut-1t-1期的失业者,在t期也是失业者的概率:PUU=UU/Ut-1t-1期的失业者,在t期是非劳动力的概率:PUN=UN/Ut-1t-1期的非劳动力,在t期是就业者的概率:PNE=NE/Nt-1t-1期的非劳动力,在t期是失业者的概率:PNU=NU/Nt-1t-1期的非劳动力,在t期也是非劳动力的概率:PNN=NN/Nt-1

48劳动力的转移率表要完成的流量表

49本章小结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表达的、在现行社会经济条件下有多少人愿意提供劳动以及提供多少劳动的意愿。个人劳动力供给取决于多种因素,就经济因素而言,主要有:财富总量、工资率、个人偏好等。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表明在某一工资率之前,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而超过某一数值后,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对于市场上的单个企业来讲,由于它往往面对的是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以企业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这意味着企业只能按市场确定的要素价格来购买劳动力。从整个市场来看,劳动力供给曲线则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

50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51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10.EE=6,UE=2,NE=3,EU=2,UU=1,EU=2,EN=2,UN=1,NN=2的时候,请计算上年的雇用者人数、失业者人数、非劳动力人口。另请阐述这时失业者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