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80272
大小:2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09
《主治医师考试相关知识_jy05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妇产科主治医师QQ群:283445796各种医学类考试课件押题购买联系QQ:951437242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一、妊娠合并梅毒 二、妊娠合并淋病 三、妊娠合并尖锐湿疣 四、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五、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 六、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 七、妊娠合并艾滋病 八、妊娠合并支原体感染 一、妊娠合并梅毒(1)对胎儿的影响(2)梅毒的胎盘病理(3)诊断(4)治疗熟悉②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梅毒呈皮肤粘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 ﹡
2、经皮肤、黏膜擦伤处传播; ﹡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发生在分娩期胎儿通过产道的传播 【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 ◇患一、二期梅毒的孕妇传染性最强,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胎儿的感染率几乎达100%。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胎儿的感染率为30%; ◇早期潜伏梅毒胎儿的感染率达80%,且有20%早产;患晚期潜伏梅毒的孕妇,虽性接触已无传染性,仍有10%的机会传给胎儿。 ◇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死产。 ◇妇产科主治医师QQ群:283445796各种医学类考试课件押题购买联系QQ:951437242若胎儿幸存
3、,娩出先天梅毒儿,早期表现有皮肤大疱、皮疹、鼻炎及鼻塞、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楔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高。 【梅毒的胎盘病理】 梅毒的胎盘大而苍白,光镜下见有粗大、苍白的“杵状”绒毛,间质增生,间质中血管呈内膜炎及周围炎改变,并见狭窄的血管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现象。 【诊断】 1.病原体检查取硬下疳部位的分泌物在玻片上,置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见到螺旋体可确诊。 2.梅毒血清学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VDRL/USR/RPR)是梅
4、毒的常规筛查方法,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用于普查、婚检。 §若筛查阳性,应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FTA-ABS;TPHA),测定血清特异性抗体。 §取羊水,用PCR技术检查螺旋体诊断先天梅毒。 【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及时、足量、规则,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接受检查和治疗。 治疗首选:青霉素。 1.孕妇早期梅毒首选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应脱敏后治疗;应用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用15天。但红霉素不能防治胎儿梅毒。 2.孕妇晚期梅毒首选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
5、万U。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用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用30天。红霉素不能防治胎儿梅毒。 3.新生儿梅毒脑脊液异常者,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d),肌注,共10~15日;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肌注1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用红霉素77~125mg/(kg·d),分4次口服,共用30天。 梅毒孕妇传给胎儿其传染性最强的是 A.早期潜伏梅毒 B.一、二期梅毒 C.三期梅毒 D.晚期梅毒 E.晚期潜伏梅毒妇产科主治医师QQ群:283445796各种医学类考试课件押题购买联系QQ:95143724
6、2 『正确答案』B 二、妊娠合并淋病(1)对妊娠、分娩、胎儿的影响(2)诊断(3)治疗熟悉② 淋病——居性病首位。 革兰染色阴性的淋病奈瑟菌对泌尿生殖系统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有亲和力。 常隐匿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引起化脓性感染。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感染途径:1.性接触感染:男→女; 2.间接传播比例小。 【对妊娠、分娩、胎婴儿的影响】 1.妊娠各期的淋菌感染都对妊娠预后有影响。 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炎可导致感染性流产与人工流产后感染;妊娠晚期可致早产、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滞产、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增高。 2.对胎儿的威胁
7、为早产和宫内感染,易发生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死产等。 3.新生儿在经过感染淋菌孕妇的产道时,易患淋菌结膜炎、肺炎,甚至淋菌败血症。 【诊断】 1.取尿道口或宫颈分泌物涂片,显微镜下见多核白细胞内有多个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为初步诊断。 2.分泌物的淋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治疗】 1.应尽早、彻底,遵循及时、足量、规则原则。 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有效。 2.孕期首选头孢曲松钠,连用7~10日。 3.20%~40%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同时应用抗衣原体药物。如:顿服阿奇霉素1g/d。禁用喹诺酮类。 4.同时
8、治疗性伴侣。 妊娠合并淋菌感染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A.对可疑感染者取分泌物培养可确诊 B.易发生胎儿宫内感染 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