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1章1节孢子虫(修)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

ID:81650013

大小:9.0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2-10-31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1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2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3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4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5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6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7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8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9页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_第10页
资源描述:

《31.1.31章1节孢子虫(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十一章医学原虫第六篇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题:第一节孢子虫纲【教学目标】1.区别孢子虫纲主要虫种的形态2.掌握孢子虫纲主要虫种的生活史、致病性3.熟悉孢子虫纲主要虫种的实验诊断4.了解孢子虫纲主要虫种的流行与防治【教学重点】间日疟原虫形态、实验诊断【教学难点】致病性为难点,应注意分析理解医学原虫概述一、形态与结构1.形态:多形态细胞膜内质细胞质2.结构外质泡状核细胞核实质核二、生理特征1.运动:伪足、鞭毛、纤毛运动等2.营养:吞噬、吞饮。3.代谢:主要为兼性厌氧代谢二分裂无性生殖多分裂出芽生殖接合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4.生殖医学原虫概述三、生活史三种类型1.人际传播型:1

2、)只有滋养体期2)有滋养体和包囊期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宿主3.虫媒传播型:需经吸血昆虫医学原虫概述四、致病特点1.增殖作用:疟原虫2.播撒能力:利氏曼原虫、弓形虫3.机会致病:隐孢子虫等五、分类主要根据运动细胞器的不同分为:叶足纲动鞭毛纲孢子虫纲毛基裂纲医学原虫概述医学原虫概述一、间日疟原虫(一)形态1.滋养体: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2.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间日疟原虫环状体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恶性疟原虫雌雄配子体(二)间日疟原虫生活史1.发育过程:1)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2)在终宿主体内的

3、发育唾液腺子孢子速发型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迟发型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配子体♂♀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人体)(蚊体)肝细胞红细胞疟原虫二、生活史2.生活史特点1)寄生部位:肝细胞内(红外期)红细胞内(红内期)2)感染阶段→子孢子3)感染方式→经蚊叮咬而感染4)传播媒介→蚊5)宿主:中间宿主→人终宿主→蚊(三)疟原虫致病作用1.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1)恶性疟—7~27天2)间日疟:短潜伏期—11~25天长潜伏期—6~12个月3)三日疟—28~37天2.疟疾的典型发作1)发作机制: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之后,裂殖子、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的血红蛋白及红

4、细胞碎片进入血流,一部份被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后者与原虫的代谢产物一起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2)典型发作: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疟原虫疟原虫患儿(三)疟原虫致病作用(1)复发: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完全被消灭,但由于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后,又开始裂体增殖,出现原虫血症和疟疾发作。(2)再燃:3.两个概念疟原虫(三)疟原虫致病作用4.贫血①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②脾功能亢进③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障碍④免疫病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疟原虫(三)疟原虫致病作用5.凶险型疟疾疟疾

5、、主要是恶性疟疾暴发流行时,特别是无免疫力者或症状不典型者出现凶险症状,如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高热、昏迷等,临床上可分为脑型、超高热型、胃肠型等。疟原虫感染免疫—带虫免疫(三)疟原虫致病作用疟原虫(四)实验诊断①方法:薄血膜法、厚血膜法②采血部位:手指、耳垂1.病原学诊断③采血时间:间日——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恶性——发作刚开始时2.免疫学诊断IFA、IHA、ELISA(五)流行情况1.流行三环节1)具有传染源的存在2)具有传播途径的存在3)具有易感人群的存在2.流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六)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氯喹啉1)杀红内期疟原虫药物喹宁青蒿素等伯氨喹啉2)

6、杀红外期疟原虫药物乙胺嘧啶3)杀灭配子体药物—伯氨喹啉2.传播途径—消灭蚊子,采取三灭原则3.保护易感人群二、刚地弓形虫(弓形虫)1.形态共5种: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囊合子(卵囊)在终宿主体内—5种形态均可存在在中间宿主体内—仅以滋养体和包囊2.滋养体①香蕉形或半月形。②在宿主有核细胞内繁殖形成假包囊。③在各器官组织内缓慢增殖形成包囊。④假包囊内滋养体称速殖子;包囊内滋养体称缓殖子。弓形虫二、刚地弓形虫(弓形虫)弓形虫滋养体弓形虫滋养体电镜图弓形虫包囊弓形虫卵囊(囊合子)弓形虫活卵囊(二)弓形虫生活史生活史特点:1)寄生部位→中间宿主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内2)感染阶

7、段→成熟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3)感染方式:a.经口食入为主要途径b.经胎盘感染c.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接触d.经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4)宿主:中间宿主→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终宿主→猫或猫科动物1、致病机制1)虫株毒力:弓形虫毒素、弓形虫素、弓形虫因子2)宿主免疫状态2、临床表现1)先天性弓形虫病妊娠早期感染------畸胎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婴儿: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眼炎症、眼畸形。2)获得性弓形虫病:脑、眼、淋巴结炎症弓形虫(三)致病作用弓形虫病所致脑水肿及脊髓破裂(四)弓形虫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1)标本采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