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

ID:81550983

大小:14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12-07

上传者:U-13052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1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2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3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4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5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6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7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8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9页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_第10页
资源描述:

《作业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九三专修学校会计、物流1012班、会计091、国贸1012班组织行为学作业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B)。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B)。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A.自我B.本我C.超我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D)。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属于:(C)天才D.(C)。D.中间型才能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种知觉属于:(B)。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克利兰D.波特1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1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C)。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14

1A.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1.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C)。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14

21.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C)A.需要层次论B.成就需要论C.E.RG理论D.双因素理论2.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安全需要3.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B)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C.X理论、Y理论D.18.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C.X理论、Y理论D.A.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A)。A.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19.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B)。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20.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A.惩罚B.正强化C.自然消退D.消极强化21.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A.惩罚B.正强化C.自然消退D.消极强化22.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C)。A.固定比例的强化B.可变比例的强化C.可变间隔的强化D.固定间隔的强化23.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B.奖励不够及时B.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D.员工太挑剔24.某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项目,但他却想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想而不得,他很苦恼,他这种挫折感源于(B)。A.个人对环境了解程度不够B.个人本身能力有限B.个人过于狂妄,目标太高D.个人思维不灵活25.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D)。A.马斯洛B.麦克利兰C.赫兹伯格D.弗罗姆26.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C)。A.很高B.很低C.可能高也可能低D.不高也不低27.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28.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29.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本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30.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B)。14

3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20.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D)。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21.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22.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23.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C)。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24.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E)来划分类型。A.生理特性B.社会背景C.智力和个性D.与工作相关的特性E.社会特性25.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是(C)提出的。A.勒温B.坦南鲍姆C.利克特D.施密特E.沙特尔26.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D)。A.贫乏型B.任务第一型C.俱乐部型D.团队式E.中间式27.“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E.沙特尔28.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A.菲德勒B.豪斯C.利克特D.布莱克E.沙特尔29.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A.3—30人B.30—1000人C.1000—45000人D.45000人以上二、多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E)。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行为测量量表有:(ABCD)。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ABCDE)。E.等值量表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C.保持衡定D.匹配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9.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ABC)。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核心变动D.水平变动E.外围变动10.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C)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11.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14

4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的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11.个性的特点是:(ABCDEF)。A.社会性B.组合性C.独特性D.稳定性E.倾向性F.整体性1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C)。A.先天遗传因素B.家庭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D.文化传统E.社会阶级和阶层13.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ACD)。A.阿尔波特B.荣格C.艾森克D.卡特尔E.弗洛依德14.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BCE)。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黑胆汁E.抑郁质15.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ABC)。A.人机关系B.人际关系C.思想教育D.人员选拔E.行为预测16.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BD)。A.气质绝对原则B.气质互补原则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D.气质发展原则E.阈值原则17.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CDE)。A.理智型B.内倾型C.情绪型D.意志型E.中间型19.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ABCDE)。A.理性型B.政治型和审美型C.社会型D.宗教型E.经济型20.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BCD)。A.对人知觉B.人际知觉C.角色知觉D.因果关系知觉E.自我知觉21.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BCDE)。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E.定型效应22.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BC)。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知兀素D.不予理采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23.X理论认为(ABC)。A.人生来就是懒惰的B.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C.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D.社交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E.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不是人的天性24.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BC)。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A.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25.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CDE)。A•社交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B.相互尊重的需要26.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DE)。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C.安全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27.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BD)。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8.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BCE)。A.工作本身的特点B.责任感C.提升和发展D.工作的物理条件E.上司的赏识29.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ABC)。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改造型激励理论D.强化理论E.需求层次论30.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BDE)。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计件超产奖D.月度奖E.年终分红14

523.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C.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A.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24.在我国,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ACDE)。A.奖励分配制度的不完善B.情感偏向C.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差D.社会上的不正之风E.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25.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ABDE)。A.思想政治工作B.奖励C.积极强化D.工作内容丰富化E.职工参加管理26.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27.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CD)。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28.异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BDE)。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E.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29.群体典型的角色有(ACE)。A.自我为中心者B.寻求认可者C.任务角色D.折衷者E.维护角色30.自我为中心角色包括(ABCD)。A.阻碍者B.寻求认可者C.支配者D.逃避者E.监督者31.任务角色包括(ABCE)。A.建议者B.信息加工者C.总结者D.支配者E.评价者32.维护角色包括(ACDE)。A.鼓励者B.支配者C.协调者D.折衷者E.监督者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判断题:1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开发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技能。(X)2•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之一°(X)3•我们掌握了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就能对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预测。(V)4•只要我们能预测某些行为,我们就能正确解释这些行为的起因。(X)5•组织行为学应该把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来源之一。(2)6•在不同学科的接合部或边缘地带,很难产生新的学科。(X)7•应该把研究程序的公开性作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唯一的研究方法。(V)&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非组织行为学唯一的研究方法。(V)9.实验法原本是一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V)10•我们通常所说的调查研究并不是组织行为学中的调查法。(X)1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以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的刺激反应学说为代表。(V)14

61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观映象的过程。(V)13•人的能力是天生平等的。(V)14.角色特质强的人不善于伪装自己°(X)15•社会知觉中的规类效应指的是,以概括性的知觉取代个别性的知觉。(V)16•决策就是在两个以上的可能性和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X)17•个体采取与自己通常行为方式不一致的行为,一般应作内部归因。(X)18•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V)19・工作满意度的测量表是专家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因此具有绝对的可靠性。(X)20.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它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V)21•群体目标是长远的、稳定的、而不能是临时的、短暂的。(X)22•在一定条件下,非正式群体有可能转化为正式群体。(V)23•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可以用它换取诸多利益。(V)24•社会组长指个人在群体环境中,由于他人在场而感到局促不安,从而降低工作绩效。(V)25•流言是在群体中广为传播却未经证实的消息,其社会影响主要是消极的。(V)26•异质群体更适于发挥不同个体的创造性和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V)27•综合部门管理代表上级意图对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实行干预。(V)28.群体压力是由外部环境所引起的个人心理、生理不平衡的在感受。(V)29.群体冲突未必是坏事,冲突水平太低反而会使群体缺乏活力。(V)30•德尔文法使匿名会议式的决策模式。(X)31.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体或群体的某些需要,激发其工作动机,促使其提高水平的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手段。(V)32.我们可以把激励看作由内外刺激因素、动机、行为、目标等要素构成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V)33•诱因是推动个人进行活动或采取行为的内部原因或动力。(V)34.赫兹伯格的激励-保障双因素理论认为,当具有保障因素时,工人没有不满意,但也没有带来满意。(V)35•阿尔德弗的ERG理论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X)3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不应该关心其他人的报酬问题。(X)14

7V)36.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可以塑造行为,强调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V)38.团体建设包括角色分配、成员的塑造、信任感的建立、团队精神的培养等重要内容。39.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差别不是有意识选择的。(V)40.问题解决型团队对于工作的结果要承担全部责任。(X)14

8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简答题: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国内学术界按组织性质分类分为:(1)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担负着提供人们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着社会的经济职能。(2)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出现于人类社会划分阶段之后,它包括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3)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团体,如学校,图书惯、影剧院等。(4)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这些组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各阶层、各领域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5)宗教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答: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答:个体行为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个体的行为是有其内在的动力自发产生的,外在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但却不能发动个体的行为。(2)行为的因果性。在行为的产生上,必然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的主动性。个体的行为不是盲目的,任何的行为的产生绝不是偶然出现的,任何行为都是受个体的意识支配。(4)行为的持久性。由于行为是有目的性的,是个体主动发生的,通常在个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这种行为也不会停止。(5)行为的可变性。个体在追求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根据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达到个人的目标。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答: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由于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一个基本的能力水平要求,这被称为是工作活动的能力阈限,因此在选择人员时,应该坚持被录用的人员能够达到基本的能力阈限,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在工作、岗位的安置,除需要考虑能力阈限的原则外,也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则的要求。(3)能力互补原则。能力互补是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应该在不同能力特长的个体之间,在能力上有所补偿。这样,可以帮助群体提高工作效率。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按照复杂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答:(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③引14

9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情感的培养: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7、何谓激励?答: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8、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答:(1)目标激励。制定目标是正式组织及其内部协作的出发点,也是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共同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制定目标不仅仅是组织发展和管理本身的需要,而且是激励员工的需要。(2)工作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工作激励的关键就是使工作丰富化。工作丰富化能够使人关心工作质量,改善工作效果,提高工作满意程度。(3)持股激励。是指通过让组织管理者、员工持有本组织的股票,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种带有长期性质的激励方式。(4)榜样激励。榜样反映了组织精神,代表了组织发展的方向,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榜样,使对象仿效,从仿效中得到激励,通过榜样示范激发人们的行为。(5)荣誉激励。荣誉是精神建立的基本形式,荣誉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6)组织文化激励。组织文化是组织员工统一意志的体现,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动力,形成一种激励。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应付未来环境挑战、形成持久激励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7)危机激励。是指将组织面临的危难、不利条件和困难告诉组织成员,使之产生一种危机感,形成一种不进则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竞技状态,使组织成员奋发进去、拼搏向上,勇往直前。9、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答:(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10、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应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答: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入手。(1)提高内在激励。其主要途径:首先,是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使员工的工作内容多样化,赋予更多的责任、权限和挑战意味;其次,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任务的不明确,使员工清楚了解自己任务的性质、内容和应负的责任;最好,努力使工作本身就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以满足其社交和情意的需要。(2)提高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来源于工作任务之完成导致的种种外在奖酬,由Eia(表示对工作任务完成的期望)、Eej(表示对工作任务之完成能否导致某项外在奖酬的期望)及Vej(表示对外在奖酬的效价)构成。11、内聚力有何作用?14

10答: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满意感。高内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内聚力群体的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2)沟通。高内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内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沟通的机会要多的多。(3)敌意。在高内聚力的群体中,敌意和攻击行为较为普遍,但这种敌意通常指向其他群体的成员。(4)生产率。决定内聚力对生产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5)对改革的阻碍。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高内聚力群体比低内聚力群体更加阻挠改革。(6)群体意识。内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12、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答:(1)准备工作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有必要建立团队,如需要建立团队,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职权。(2)创造条件阶段。这个阶段管理者要为团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是团队获得成功的关键。(3)形成团队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团队开始运作。要按团队目标要求确定团队成员。让团队成员接受团队使命和目标,明确团队职责和权利。团队成员自觉地为实现团队目标作贡献。(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13、人际交往的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2)互利原则。互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互利,精神互利和物质精神互利。(3)信用原则。在现在社会,讲信用,更是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4)相容原则。坚持相容,要做到有理也让人,要宽以待人。1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答: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如果没有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受害者首先是社会弱势群体。只有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平等的机会。同时,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也意味着不允许以强凌弱现象的存在。(2)社会保障制度。弱势群体需要国家或政府对他们提供照顾。这种照顾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再分配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15、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更容易控制,群体成员能更明确的担负起他们的工作职责。(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而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14

1116、个体决策因素。答:影响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因素包括原型启发、克服功能固着、克服心理定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1)原型启发。人们受到一个物体或事件的启发,将其中的规律应用到其他方面,从而解决了问题,被称为原型启发。例如飞机的发明,是受到飞鸟的启发。(2)克服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打破功能固着,发现某种物体的其他用途,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3)克服心理定式。即克服用习惯化解决问题的模式或者老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是领导们遇到的共同困境。(4)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发现问题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聚合思维则保证从可能的方案中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发散思维和聚会思维对于创造性解决问题都上必不可少的。17、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速度加快,决策内容越来越复杂。任何领导者都难于独立承担决策的重担,越来越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吸收下层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度得到改善。所谓参与是让个人将其精神与感情灌注到工作环境中,使其为达成群体目标而贡献才智并分担责任。让职工参与决策起到三个作用:(1)参与能发扬集体智慧,使决策更正确(2)参与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3)参与便于决策的执行。实行参与的先决条件:(1)时间上允许(2)经济上合理(3)参与者与决策有关(4)参与者应有必要的兴趣、能力和知识(5)参与者应能摆脱偏见与私利的影响,并且有协商一致的愿望(6)参与讨论的问题应在职工的职权范围内,应与组织目标相一致。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1)民主讨论(2)听取意见(3)合理化建议(4)越级参与(5)职工代表大会18、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答:(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2)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3)领导者选聘;(4)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5)科学运用领导艺术。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领导者干领导的事,这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第一条。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让经历与时间作不必要的消耗。(2)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三条原则,当你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自问:①能不能取消它?②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③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代替?这就是说不做的坚决不做,可与别的工作合并的就应该合并,这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无形中效率就提高了。(3)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上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一条重要方法。(4)提高会议效率。组织好会议,必须明确会议的意义,只开必要的会议,不开不必要的会议。要开好会议,必须有一套驾驭会议的艺术,即要始终抓住会议的主体,要注重激发与会者的思维,要善于吸收狐疑的创造,要把握会议的时间。(5)善于运筹时间。这嘻时间这项最稀缺的资源,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往往是现代领导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时间总是常数,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只要领导者能够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的利用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6)要精兵简政。要努力精减机构,压缩人员,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19、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14

12答: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1)环境因素。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会影响组织中员工的压力水平。几乎所有的工作环境中任何事都可能是某人的压力源。(2)组织因素。组织中的员工常常会因以下情况而感到压力:所做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工作,共作负担过重,同事令人讨厌,难以相处的老板等。组织因素主要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组织生命周期等。(3)个人因素。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员工个性特点等方面。要评估一个员工所承担的压力总量,就必须综合考虑他所经受的机会压力、限制性压力和要求性压力。20、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答: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21、组织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答:(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22、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答: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23、组织柔性化特点的表现。答:组织结构柔性化特点的表现为:(1)组织的柔性化表现为集权华与分权化的统一。为了避免过度分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柔性化组织结构在进行分权的同时,要求实行必要的集中。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一些直接和间接的交流渠道,即使进行信息的沟通,适当的调整权限结构,保证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各项具体活动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结关系。(2)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表现为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适应组织结构不断变革的需要,组织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组织结构比较稳定,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为了完成临时性任务而成立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补充部分。柔性化更为充分地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权力下放和不断改革上,柔性化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临时团队和重新设计等形式。24、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答::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1)激发组织的创新。我们说变革是使事情发生变化,而创新则是一种更具体的变革类型。创新是指用以发明或改进一项产品、工艺或服务的新观点。(2)发展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大多数组织发展活动中具备以下基本价值观念:尊重人、信任和支持、权力均等、正视问题、参与。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又名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4)14

13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组织自产创造价值的过程。(5)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工作生活质量,不仅是一项组织发展和变革的措施,而且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