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

ID:6780973

大小:4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5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_第1页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_第2页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_第3页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_第4页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设计【作者】陈亚军【作者简介】陈亚军 厦山大学哲学系【内容提要】罗蒂以他的后哲学文化理论而闻名遐迩。相对而言,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才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目的所在。本文从后哲学文化的理论前提、特征描述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后哲学文化的理论框架,认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既有其时代眼光,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理论难题。【英文摘要】Rortyisfamousforhistheoryofpost-philosophicalculture,Hehasevendrawnoutablueprintforthedesignoftheultimate

2、objectofhisneo-pragmatism.ThistreatiseoutlinesthetheoreticalframeworkofRorty'spost-philosophicalculture.Italsopointsoutthat,whileRortyhasuniqueinsights,heisalsofacedwithgreatdifficultiesasfarastheoreticalestablishmentisconcerned.  一后哲学文化中的哲学一词指的是西方基础主义的哲学传统,所谓后哲学指的是克服人们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建立与某种非人类的

3、东西(某种象上帝,或柏拉图的善的形式,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实证主义的物理实在本身,或康德的道德律这样的东西)联系的信念。[①]按罗蒂的观点,哲学文化试图寻找某种不变的、用知识代替意见的东西,而后哲学文化则放弃了这种希望,放弃了现象与实在、意见与知识的对立。罗蒂关于后哲学文化的理论基础,零散地谈了许多,择其重要之点,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这就是:以解释学取代认识论,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以弱理性替换强理性。解释学概念来自伽达默尔,它原是一种新颖的解读文本的方法,罗蒂并未在这一概念的广泛意义上对其内涵加以说明。他只是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借用了这一概念。他所谓的解释学,不是一门学

4、科的名字,不是一种方法,它只是这样一种希望的表达,即由认识论的撤除所留下的文化空间将不被填充,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应成为这样一种状况,在其中不再感觉到对限制和对照的要求。[②]限制和对照的要求来自于基础主义的以下愿望:找到一个中性的客观框架,作为认识的客观准则,使人的认识不可游离其外。解释学否定了这一愿望,从而也就否定了基础主义哲学,否定了传统的认识论。罗蒂认为,在解释学和传统认识论之间有三点不同:首先,解释学把文化的各个部门、学科都看作只是参与对话的不同话语,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对话中的各个线索之间的关系。对话不以某种统一各个话语的约束性的模式为前提,但只要对话持续下去,在各

5、个对话者之间达成一致的希望将一直存在。以此相反,传统的认识论则把达成一致的希望看作是某一共同基础存在的征象,这一基础也许不为说话者所知,但却是统一他们的根据。其次,对解释学来说,理性即意味着摆脱传统的认识论,摆脱那种把对话者的各种丰富的语言全部归约为自己的特殊语言的企图,它鼓励学会对话者的行话,而不是将其转译为某种所谓最客观的语言。而对于传统的认识论来说,理性就是意味着找到某种适当的语言,对话的所有语言都应以它为楷模,从而达成一致。第三,解释学把对话的各个参与者看作统一在一个社群中,个人由于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们是由礼仪而不是共同的目标、更不是由某一共同的基础结合起来的;而传统

6、认识论则把各个对话参与者看作统一在一种普遍的整体中,他们由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基础结合起来。总之,在罗蒂的眼里,解释学不追求对于事物的精确表象,不追求超越具体文化共同体之外的客观思维框架,不以任何异在的基础限制人的自由;相反,它鼓励对话,鼓励使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在对话中自然达成的一致。它不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以增加人的幸福为目的。人们往往以为,认识论谈论的是客观严肃的话题,它履行合理性的义务,追求可公度的逻各斯;而解释学则只关心那些不可公度的东西,因而是主观的。罗蒂反驳了这种看法。他指出,那种建立在传统的客观性基础上的可公度性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可公度的话语与不可公度的语语区别

7、,按照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只不过是正常话语与反常话语之间的区别,它们并没有本性上的不同。正常话语无非是在一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内运作的话语,因此在这个范围内,人人都明白什么是恰当的说话方式,什么是对问题的适当回答或证明;而反常话语无非是某人由于对某个话语共同体的规则一无所知,因而他的话语对那个共同体的成员来说,显得语无伦次罢了。这与认识的主观性或客观性是不相干的。客观性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既指对一种观点的刻画,这一观点由于作为未被非相关的考虑所歪曲的论证结果而被一致同意,又指如其实际所是的那样来再现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