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演武基学校刘晓波一、教学内容分析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交流。这样既能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
2、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3、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克和千克.教学难点:知道1千克=1000克三、难点分析:重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重量,千克用于计量比较重的重量。再通过
3、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重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吗?如果我们班马丽和马江伟两位同学一起玩跷跷板游
4、戏,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学生上台演示玩跷跷板游戏(学生答:马丽这边会跷起来,马江伟那边会落下去,因为马丽比马江伟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也喜欢玩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同学们说说哪个轻?哪个重?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有的轻,有的重。这就要用到重量单位,你们见过哪些重量单位呢?(学生说:吨,斤,两,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那刚才谁猜对了?通过刚才猜一猜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发现?(物品体积大的不一定比体积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
5、,其实它并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重量大约是50克。一块铁的重量跟它是一样重,你们说是多少?你们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吗?拿出你们带的食盐,看一看一包食盐的质量是多少?(500克)两包呢?(1千克)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二)新授课1、认识克出示(课件)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拿出盘秤,这是什么称?(盘秤)在哪里见过?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生:能。)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6、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5、认识”千克”出示准备
7、好的两包物品,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这两包物品哪一个轻?哪一个重?师:有的同学说体积大的这包重,有的同学说两包一样重,那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称一称。要知道物品质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课件)这些秤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的?拿出盘秤,这是什么秤?(盘秤)我们用这个盘秤称一下这两包物品的重量到底是多少?这包物品的重量在秤上是几?(刻度1)那么这包物品的重量就表示一千克。(板书:1千克)再看一看这包物品的重量是多少?称一称,(还是一千克)这两包物品的重量是怎么样?(一样重)那刚才谁猜对了?通过刚才猜一猜这个小游
8、戏你有什么发现?(物品体积大的不一定比体积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其实它并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重量大约是50克。一块铁的重量跟它是一样重,你们说是多少?你们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吗?拿出你们带的食盐,看一看一包食盐的重量是多少?(500克)两包呢?(1千克)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6、“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想一想,1克和1千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