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ID:6256547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1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第一单元 第4课一、选择题1.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  )A.“船国”B.“丝国”C.“瓷国”D.“天国”【答案】B2.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

2、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无法体现“促进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3.《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工商业在家族之中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答案】B4/4高考4.《诗经》上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此处的“布”不可能是(  )A.麻布B.葛布C.棉布D.苎布【答案】C5.就阶

3、段性特征而言,宋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是宋代(  )A.丝织品已远销地中海地区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以灌钢法制作出锋利兵器D.矿冶业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答案】D 【解析】A项在汉代时期就已实现,排除;B项是明代后期棉纺织业成就的表现,排除;C项是南北朝时期冶铸业的成就,排除;D项是宋代冶铸业的成就,正确。6.(2019·某某某某实验中学月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

4、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7.(2019·某某某某中学月考)“(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到市场B.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4/4高考C.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因为欧洲的银器、精陶

5、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所以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包括欧洲风格的器皿,说明当时中国制瓷业注重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A.B.C三项,排除。8.白居易咏《缭绫》诗曰:“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该诗反映了(  )A.家庭手工业的普及 B.丝织业水平的高超C.民营手工业的进步 D.官营手工业的繁荣【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

6、以女工之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战国]孟子等《孟子·尽心上》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某某府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4/4高考(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

7、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2)材料三、四中的纺织业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1)材料一中的纺织原料是丝;材料二中变为棉。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民众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民众穿着。(2)区别:材料三中的纺织业是农民的家庭副业,材料四表明明朝中后期纺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大大提高。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