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

ID:62247546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谈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启东市东安中学陆永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认为,只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地鼓励他们发现的热情,进行探索性思维的必要训练,就可能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归纳能力,鼓励大胆猜想 归纳猜想是科学发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归纳思想的培养。1.用归纳的方法引进新课归纳猜想是教学中揭示规律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新课进行时广泛地使用,例如在高中代数中讲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作如下处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不等号观察上面所得不等式,看有什么规律?试归纳出这一规

2、律:若a,b,meR并且a>b,(1)就是高中代数下册第12页例72.引导学生用归纳法寻找科学结论例如等差(比)数例的通项合式虽然可用选加(乘)法得到,但在讲新课时并不急于运用这种方法,而只用归纳法,从而进行归纳思想的培养。如引导学生观察下面一类不等式(1)x-3>0;(2)(x+2)(x-3)>0(3)(x+1)(x-2)(x-3)>0;(4)(x+2)(x+1)(x-1)(x-3)>0然后用数轴表示画出不等式的解,得出归纳猜想。①上述这类不等式的(3)不等式解区间和不是解的区间相邻接地出现。 二、运用类比方法,发展横向联想 教学中注意

3、运用类比,将概念和法则进行延伸、推广和迁移,对探索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1.抓好类似概念的类比例如: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1)求上底面中心O1与平面C1BD的距离;(2)求B1D1与平面C1BD的距离;(3)求平面AB1D1与C1BD的距离;(4)求异面直线B1D1与BC1的距离;本例是围绕有关距离概念进行对比,正确达到区分点与面的距离、线与面的距离、面与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把握各自本质特征,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解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2.抓好形式类比问(f)x是否是周期函数?若是,求出

4、它的一个周期,若不是,说明理由。分析:要判断f(x)是否是周期函数,容易联想到熟悉的周期函数∴4a是f(x)的一个周期。 三、暴露知识发生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前人通过辛勤的智力劳动所获取的,它的获取过程,它的获得过程,蕴含着培养智力的因素,因此教学中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暴露知识的发现过程例如,左数列前几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本上说:“为了求图6—1所示的钢管的总数,我们可以设想如图6—4那样,在这堆钢管的旁边倒放着同样的一堆钢管……”这样设想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科学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设

5、想是如何想出来的?如果课本上没有给出这个设想,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种设想?在课堂上提出以上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激起了创造性的火花,接着又提出如下问题:(1)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2)观察图6—1象什么图形?(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推导的?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就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本身来说并不难,然而公式推导过程中优美的动机和想法却给人以启迪,为求一般等差数列前几项的和,先图6—1所示的钢管数,这里却运用了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思想,又用了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倒放给反序相加法以直观表示,然后用这种方法求一般等差数列前几项的和。通过展示公式

6、的推导过程,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较好地掌握了知识。2.暴露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学中反映科学的思维过程,将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思考,得到更加透彻的认识,例如在一堂练习课上,鼓励学生对下题作多种解法。已知:a、b、c、d成等比数列,求证a+b,b+c,c+d成等比数列(高中代数下册P128·7)多数同学的解法与人教出版的教参给出的证明相同,即∵a+b=a(1+q),b+c=a(1+q)q,即a+b,b+c,c+d成等比数列有几位同学把b,c,d分别用其前一项与公比之积表示出来,证明显得较为简捷。有个同学说我还有更简捷的证法

7、,就是举例说明!证明命题成立如何举例说明呢?同学们感到惊讶,这时我鼓励他把自己的证法写出:若a,b,c,d分别为-1,1,-1,1,那么a+b,b+c,c+d均为零,不成等比数列,与求证的结论矛盾,因此题目有问题!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命题不真吗?在上面例子的启发下,同学们又举出不少例子。检查一下自己前面的证明,问题出在何处?我们对这个习题应作如何修改?有的同学提出,把题设条件加上公比q≠-1,有的同学把题目改为发散型:已知a,b,c,d成等比数列,试问a+b,b+c,c+d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公比q=1时,既是等差数列,又

8、是等比数列;当公比q=-1时,成等差数列;当公比q≠±1时,成等比数列。)教学中,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和探索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