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0613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6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艺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艺术探析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问题设置和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怎样设计问题是门艺术,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地把握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激活他们的潜能,有着一石数鸟之功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强调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以及课堂提问艺术的多种技巧或途径,认为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课堂提问的艺术可以直接
2、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采用问题教学法,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设计;基本原则;技巧;语言艺术1.问题的提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可见,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提问法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技巧。11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课堂教学,这就要大力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单一模式——教师
3、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求,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着力点,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较好地实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语言艺术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通常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学习、简洁转新四个步骤。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提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注意提问的方
4、法,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2)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3)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等。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11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
5、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从而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富有技巧的提问,具有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怎样设计问题呢?2.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是通过教师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并采用多种艺术技巧进行提问而实
6、现的,因此在教学改革中,侧重探讨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多种技巧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堂提问对我们组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法手段。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又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病,为此,笔者认为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2.1课堂提问要新奇有趣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11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首要的问题是课堂提问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新颖性,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
7、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2.2问题要难易适度,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
8、材的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来的。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教材的同时,认真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2.3问题的数量要适中,既系统又科学。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