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415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水稻品种连粳7号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和配比试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品种连粳7号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和配比试验探究 摘要为建立水稻品种连粳7号适合连云港市新浦区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进行了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灰黏土土壤上种植连粳7号,合理施肥量如下:施纯N18~20kg/666.67m2、P2O54~6kg/666.67m2、K2O8~10kg/666.67m2,N∶P∶K=1∶0.3∶0.5。P、K水平一致,水稻实产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关键词连粳7号;施用量;3414;配比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S147.5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007-5739(2013)24-0031-03为了探索水稻品种“连粳7号”在连云港市新浦区土壤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该区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1-3],特进行该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新浦区浦南镇农试站,土壤类型为灰黏土,肥力水平中等,pH值7.7,含有机质22.67g/kg、全氮1.02g/kg,全磷1.18g/kg、全钾34.6g/kg、碱解氮105.326mg/kg、速效磷9.52mg/kg
3、、速效钾135.53mg/kg。1.2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连粳7号;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4%),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1.3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净面积12m2(2m×6m)。小区施肥量及试验设计见表1。小区周围筑田埂,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实行单独灌水和排水,以确保各小区相互之间不串水、不串肥。行距26.7cm、穴距11.7cm,每穴栽3苗,基本苗6.4287万株/666.67m2
4、。1.4试验实施过程5月8日落谷;6月16日前小麦收割;6月17日用手扶拖拉机带旋耕耙旋耕2遍,旋耕深度30cm;6月24日人工筑埂、划分小区、施基肥、整平小区板面、栽秧;6月30日施分蘖肥和除草剂;7月25日施促花肥;8月5日施保花肥。每小区设2个10穴定点,分别于6月30日、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和10月11日,对试验田进行生育动态调查。10月11日每小区取5穴水稻植株代表样进行室内考种,10月22日单收单脱,晒干后得出小区实际产量。2结果与分析62.1不同处理水稻实产比较由表2可见,处理5水
5、稻实产最高,为716.5kg/666.67m2,处理2实产最低,为499.6kg/666.67m2。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肥效试验三元二次方程:y=529.9897+14.6241x1-0.53927x12+14.36893x2-1.17925x22+1.90836x3-0.1899x32+0.271482x1x2+0.348281x1x3-0.56021x2x3(R=0.989238)(1)式(1)中,y代表水稻产量,x1代表施氮(N)量,x2代表施磷(P2O5)量,x3代表施钾(K2O)量。2.1.1P、K水平
6、一致下不同氮肥(N)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3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y=506.465+20.6631x1-0.5186x12,R=0.980845(2)可以看出,P、K水平一致,水稻实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N2水平最高。2.1.2N、K水平一致下不同磷肥(P2O5)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4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磷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y=690.46+7.1275x-0.7281x2,R=0.894567(3)6可以看出,N、K水平一致,水稻实产随着施P水平的提
7、高先升后降,P1水平最高。2.1.3N、P水平一致下不同钾肥(K2O)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钾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方程:y=693.46-0.0864x+0.0333x2,R=0.671831可以看出,N、P水平一致,实产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变化不大。2.2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结构分析2.2.1P、K水平一致下不同氮肥(N)用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由表6看出,P、K水平一致,穗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N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N1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N水平的
8、提高而下降,N0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再升,N3水平最高。2.2.2N、K水平一致下不同磷肥(P2O5)用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由表7看出,N、K水平一致,穗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P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逐渐下降,P0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P1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P1水平最高,但变化幅度不大。2.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