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

ID:61561549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8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_第1页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_第2页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课心得体会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没想到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

2、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听完十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她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戴老师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的修辞方法,引导学生对描写四季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她从颜色、动物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对四季的扩展,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戴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金老师在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

3、由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再读课文,她让学生找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达到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语言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示范读,进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层次非常清晰。  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 李老师在上《》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

4、就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的老师能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五、明确了步骤,指导了教学模式。听了这十几节公开课,让我更加明白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具体做法:首先,“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并不是急于给予解答,而是要记在心里。其次,“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自学

5、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最后,“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和选做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得每一堂课达到“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的局面。我会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把“先学后教、当堂

6、训练”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合理把握时间,力争少讲多练,使课堂更具实效性、科学性。总之,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