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38802
大小:16.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5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2古诗二首池上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池上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俗话说“熟读唐诗—,不会作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那你们知道哪位诗人写的诗最多吗?看老师写他的名字,谁来读2.看,这就是白居易(投影出示),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知道他的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吗?3600多首(白居易的诗通俗
2、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完诗以后,都会先读给村中的老婆婆听,若老婆婆稍有不懂,他就重新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有信心学好吗?《池上》4.那你知道“池上”是什么意思?白居易究竟在池上又看到了什么呢?二、初读感知:1.自由练读。2.指名读诗,集体正音。(1)“艇”就是?在这里是指轻便的小船。他的兄弟姐妹很多,我们来给它换换偏旁?(2)小娃撑小艇谁来演一演?“撑”——突出后鼻音、动作表演区别“划”字。(3)“萍”——今天老师把“浮萍”带过来了,你们看—(出示)谁来说说“浮萍”的样子?现在你知
3、道“萍”为什么这么写了吗?师范写,生描红。3.谁还想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师范读。4.初步理解词义。(1)你是不是将诗中每个字的意思都读懂了呢?同桌两个逐字逐句说说它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及时将它标出来。(2)交流:“不解”——要想理解这个词语首先得理解那个字?那“不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不知道什么?第1页“踪迹”——踪迹可以是?文中的小娃留下了什么踪迹?三、品读入境:1体会形象:你喜欢这个孩子吗?为什么?大胆能干——一个撑着小艇的大胆的小娃娃,很有
4、趣!请你想像着他胆大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男生读)调皮可爱——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偷)(板书:偷——采)你仿佛看到小娃是怎么偷的?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地”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心情怎样?(很开心,很快乐,得意)让我们跟着小娃一起去偷一偷、乐一乐吧!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自由读、齐读)天真无邪——想悄悄地偷采白莲,可又不知道将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他可真?(天真无邪)2感悟画面(1)一首诗,一幅画。读诗,我们还要读出一幅幅画来。师配乐读古诗(2)你仿佛看到?——指说(4)诗歌美,画面美,同学们的想象更美。让我们
5、再来美美地背一背这首诗——池上。3.白居易在池塘边偷看(板书:偷——看)到了这一幕,会怎么样?瞧,这一老一小,不仅自己乐了,还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四、拓展延伸:1.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诗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喜欢这个小娃娃吗?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呢!2.有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乘船路过安仁,看到这样两个孩子,就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指名读。不下雨撑把伞干嘛呢?这俩孩子怎么样?——读。3.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对不对?回去把它有滋有味的写一写好不好?没准,等你长大了也能写出千
6、古流传的名篇呢![教学反思]第2页一、反复吟,品味古的言美我国的文教育非常重。古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特适合的特点,所“熟唐三百首,不会写也会吟”,“百遍,其自”也正明了吟的功效。但于小学生,随意其反复吟可会他。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有什么意思呢?此学生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声,个,有奏地,晃地,出你的心情,出你看到的画面⋯⋯学生在中理解、感悟、体、淀。二、启想象,品味古的意境美林斯基:“在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力量,造程只有通想象才能完成。”不,歌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者,只有欣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
7、去感受和再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所以,教学,我引学生系生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小娃怎采的?”“生活中你背着人悄悄做哪些有趣的事?心情怎?”学生充分想像和想,将自己与中人物密合,身地地感受人物内心,把《池上》中的小孩采白,不知藏踪迹的面生地再出来,初步悟到了的意境。三、拓展教材,体会古的情感美古典是中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小学文程的重要成部分。《新程准》要求小学段的学生背秀文60篇,而依靠文中学到的几首是不的。教学,我了与《池上》相同材的——《舟安仁》,作拓展教材。引学生朗句,了解意的基上,猜一猜的,使原本一乏味的堂得趣味盎然,同
8、也能更深刻感悟到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孩童天真、活的喜之情。但,再美好的愿望施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由于教学多,教急于完成任,很多候并没有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学情况,使教学浮于表面,深入引不,关注学生的面不广。第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