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63638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9
《包公审驴--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公审驴》说课稿高红梅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
2、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二、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三、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两次阅读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并且在教学第一部分的时候,我用了几分钟
3、的时间对“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方法来进行下一次的学习。会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包公审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遇事冷静和足智多谋。 3.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人物的智慧,让学生明白瘦驴主人的调包计是小聪明,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五、教学预案:课前活动:播放《包青天》一、导入新课1.说说你对包公
4、还有哪些了解? 2.教师板书:包公审驴 3.集体审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丢驴)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2.谁来说说驴到底怎么了?(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把描写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4.出示句子,并知道朗读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
5、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5总结学法,并小结引向下文。三、小组合作,学习审驴部分(3---10) 1.出示自学提示:(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包公审驴的过程;(2)划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小组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3)从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出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写法来进行品读,分析朗读时的语气以及在每句话中包公的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 四、思维拓展 1.教师导语:2.出示: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想对瘦驴的主人说点什么呢?(
6、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3教师小结;五.总结下课六.作业:小组合作,把<<包公审驴>>排成课本剧.板书:包公审驴足智多谋 六、设计思想。 这次教学我主要想完成两项重点目标:一、注重学法的指导教学;二、让学生掌握熟练地阅读方法,并从读中去感悟小偷的行为是不可取和不道德的。在这堂课的开始,我先是让学生和我一起学习第一部分,总结了学法。然后有了学法进行第二部分的学习。我出示了自学提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7、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运用了一首打油诗,进行总结,并且我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把自己从中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和分享,最后用拍手的形式来朗读这首诗,在朗读声中结束这堂课。七、课后反思。展示课活动已结束,但是那一课的教学情境仍然历历在目。我觉得在四方面有所进步:1、能相信学生,敢于给学生放手学习的机会。2、导学比较自然轻松,教学过程顺理成章;3、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课文的气氛;4、打油诗来进行结尾和总结,既有新意,又可以调节上课的氛围。但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