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权威阐释.doc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

ID:58635503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17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_第1页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_第2页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_第3页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_第4页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经》权威阐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第一章瑜伽及其目标1现在开始讲解瑜伽。2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3这样,人就能保持其真实本性。4当人不处于瑜伽状态时,他仍会认同于心的意识波动。5意识波动有五种,有些是痛苦的,有些并不痛苦。6这五种意识波动是:正知、谬误、分别知、睡眠和记忆。7知觉、推论和经典是正知。8谬误是虚假的认识,不由实相而来。9语言与实在不符,就产生了分别知。10睡眠是有关虚无的意识波动。11记忆是未遗忘又回到意识中的感知对象。12通过修行和不执着可以控制它们。13修行即不断地作出努力以永久控制住心的意识波动。14经过长期不间断

2、的诚心专心,修行基础将非常稳固。15不执着是一种自我掌控,它摆脱了对所见之物的欲望。16一旦认识阿特曼,人对自然的任何表象都无欲无求,这就是最高的不执着。17专注于单一对象将经历四个阶段:检验、分辨、喜悦的平静和简单的个体意识。18另一种专注是专注于不包含任何对象的意识----只有潜意识的痕迹,如同烧过的种子。通过对不执着的修习而稳稳地控制住意识波动才能达到这种专注。19当这种专注没有不执着相伴并因此继续留下无明时,修行者将达到无身之神的状态,或融入自然的力量中。20对真正的灵修者来说,专注是通过信、力、念、定、慧达到

3、的。21能量强盛的人会很快修成瑜伽。22根据修行手段之弱、中、强,达成瑜伽的快慢有别。23通过诚信自在天也能达到专注。24自在天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不受无明及其产物的污染,也不受业、潜在业力和行为结果的影响。25在自在天那里,知识是无限的;而对其他人而言,知识只是胚芽。26自在天是最早的导师的导师,因为他不受时间的限制。27表达自在天的词是“OM”。28常念此词,并冥想它的意义。29由此人们可认识阿特曼,并使此种认识毫无障碍。30疾病、懒散、疑惑、冷漠、懈怠、欲念、妄见、精神不集中和注意力不稳定,这类精神涣散都是认识的障

4、碍。31精神涣散常伴随着悲伤、失望、身体颤抖和呼吸不匀。32专注于一个真理可以消除精神涣散。33心的平静来自对德行的培养:对幸福的人友善,对不幸的人慈悲,对有德的人喜乐,对邪恶的人冷漠。34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使心平静。35那些能导致特异感知的专注形式会使人心稳定。36把心固定在超越悲伤的内在之光上,也能达到专注。37或者冥想摆脱了一切欲望的觉悟者的心。38或者把心固定在梦中或深度睡眠的体验上。39或者把心固定在自认为是善的神圣形式或象征上。40瑜伽师可以专注于任何尺寸的对象,小如原子,大至无限。41纯净的水晶会接受离它

5、最近的物体的色彩,心也一样,当心清楚了意识波动时,就会达到与专注的对象同一。这个对象可能是粗糙物质,也可能是感官,或是我慢。这种与专注对象的同一被称作三昧。42当心与专注的粗糙对象达成同一,但仍掺杂着名称、性质和知识的意识,这被称为有寻三昧。43当心与专注的粗糙对象达成同一,且不掺杂名称、性质和知识的意识,只留下对象本身,这被称为无寻三昧。44当专注对象是细微对象时,所谓的有伺三昧和无伺三昧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加以区别。45在所有细微对象的背后是原质这个最初因。46这类三昧被称作“有种”三昧。47在无伺三昧中,心会变得纯粹

6、。48在这种三昧中,知识可以说是充满真理。49通过推理和研习经典获得的知识是知识的一种。但从三昧中获得的知识更高级,它超越了推理和经典。50由三昧加于人心的印迹将抹去过去所有其他印迹。51当由三昧产生的印迹也被清除时,心中不再有意识波动,这就进入了“无种三昧”。第二章瑜伽及其修行1苦行、研读和把工作成果奉献给神,是走向瑜伽的起步。2因此我们可以培养专注的力量,消除引起痛苦并阻碍觉悟的障碍。3这些障碍是人们痛苦的根源,是无明、我见、执着、厌弃和对生命的贪恋。4无明产生出所有其他障碍。它们可能以潜在的或残留的形式存在,可能

7、是被暂时克服的或充分发展的。5把无常、不净、苦和非阿特曼(非我)认同为常、净、乐、阿特曼(自我),这就是无明。6把意识本身认同为意识的反映者,这就是我见。7执着就是总想着欢愉。8厌弃就是总想着痛苦。9对生命的贪恋无论愚人或智者皆与生俱有。这是因为人心之中仍留有许多前世生命的死亡体验之印迹。10当这些障碍被减弱到残留形式时,就可以通过把心分解成它的最初因而将之摧毁。11冥想可以克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出现的障碍。12一个人的潜在习性是由他过去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并会在今生或来世结出果实。13有因必有果:如再生、或长或短的生命

8、以及喜乐和痛苦的经验。14喜乐和痛苦的经验分别是善行和恶行的结果。15但具有精神分辨力的人会把所有这些经验都视作痛苦。即使当前喜乐的享受也是痛苦的,因为已在担心会失去它。过去的喜乐是痛苦的,因为它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迹会再度让我们渴求它。如果快乐仅仅依赖于我们的心情,它怎么能持久?心情总在不断变化,因为相互敌对的三德之一种或另一种总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