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输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语界1999年第4期(总第76期)·53·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输出□梁正溜发挥教师的潜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即课堂教学的每一项活动均以理解和输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扮演知识提供出为表征,并可进行想象的相对量化。笔者者(asourceofknowledge)的角色,而应能起引在理解和输出之间想象出一条0—0的斜导(aguide)和学习模范(amodelforlearning)线,各变量将表现在0至10的区段内(见下的作用。教师应能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图)。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际(communicati
2、ve注重理解(COMPREHENSION2ORIENTED)注重输出(PRODUCTION2ORIENTED)interaction)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语言,帮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pas2siverecipients)转变成语言交际中的积极参与者(activeparticipants)。“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发挥的作用与教师的角色是密切相关的”(Richards&Rodgers,1986)。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的交际理解和输出的量值将决定我们对教学方形式,从理论上说,它始终包含着两个基本
3、因法的取向。我们可在理解和输出之间设定一素,即:理解(comprehension)和输出(produc2条直线,该直线可随意朝两个相反方向移动,tion)。理解是输出的基础,没有理解,也就没其结果改变了理解和输出的比例。因此,教有输出。然而,理解只有在输出中才能得到师心目中对这条直线的定位将决定每一项教检验和修正,如果没有输出,就很难看出理学活动中理解和输出的相对含量。反之,采解。理解和输出应水乳交融,互相作用,贯串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又反映出教师心目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没有互动的交际活中这一直线的相对位置。笔
4、者认为这一理论动,就不是一种健康的语言学习环境,因为没框架有助于教师采取注重输出教学方法的取有输出就无助于语言的习得(acquisition)。向。这里笔者用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学说明上述理论假设(教学内容为《大学英语》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Lit2第三册第一课):tlewood,1984)。语言和周围世界是分不开1.在词汇教学中注重输出的,它不是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来学,而是作为能在与外界接触中理解和运用的实体来学。1)(P3)从这一页词汇表中挑出5个单所以,
5、教师应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词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聆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使用语言的环境,听教师的英语叙述。教师的英语叙述从上下让学生能像在自然学习环境中一样提高语言文和语境来看是易于理解的,每一个上下文的表达能力。或语境与黑板上某一个词相关,但又不直接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如下的理论假使用这个词。要求学生听后指出黑板上哪个·54·单词同教师口述内容相对应,并阐明理由。阐明理由。例如,教师口述的语境是:Ourmanagerisvery这一注重输出的词汇教学方法给了学生bossy.Whenhem
6、akesadecision,henevercon2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更大的运用语言的天地,sidersourwishesandneverlistenstous.Henever在假设图中输出的比例有较大的增加。语言givesusavoiceinmakingdecisions.Sohisdeci2学习既是认知的,又是情感的,如果学生的自sionsalwaysmakeusangry.学生听后应能从黑由联想扩大了课堂交际领域,运载大量信息板上列出的5个单词中选出arbitrary.的交际球就会在空中抛来抛去,使联想的情该单
7、元的词汇表由61个单词和10个词感或感觉在交际中转化成语言。输出也在交组组成。传统的注重理解的讲解既浪费时际过程中得到了确认、修正和补充,同时,那间,又令学生厌烦,因为它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个激发感情或感觉的单词在交际中也会注入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创造者的权力。词汇教确切含义,从而促进了对单词的记忆和运用。学可以注入输出含量,将注重理解转化成注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重输出。其实,教师是无法知道每一个单词作用“,不要把学习看成一个积累知识的手或词组是否真正值得讲解的,因为同样一个段,而是一个怎样在任何投入
8、中造就一个更单词对一个学生是生词,对另外一个学生并能干的学习者的手段”(Gattegno,1972)。不一定是生词。“如果我们一教词汇就用母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输出语来翻译解释一个新词,或在母语中寻找一个相对应的词,我们都将淡化该词在学生头1)(P1,L1-L5)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默脑中所留下的印象”(Billows,1961)。读此段,或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或教师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