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论文.pdf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论文.pdf

ID:58307980

大小:170.7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2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论文.pdf_第1页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56·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9月第35卷第9期JMedicMForumVo1.35No.9September2014·药物与临床·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8例刘三印,张晓峰,陈胜,邓全超三门峡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通过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及以氨溴索注射液o.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计lml进行注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鼻

2、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导管注射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治疗的方法。两组均为5d治疗1次,共3次。结果通过半年的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关键词:鼻内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导管注药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422(2014)09-0156-0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部疾病非常普遍,它出棉片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及以氨溴

3、索注射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其后果是耳聋、耳鸣,甚至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会导致鼓膜内陷粘连等情况,病情复杂,较难治计1ml进行注射。5d1次,3次1个疗程。观察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病因和发病组:首先使用2%肾上腺素丁卡因棉片对鼻腔黏膜机制很复杂。治疗多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进行麻醉及收缩,然后在鼻内镜引导下彻底清除合。2012年2月013年9月期间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内及咽鼓管咽口的分泌物,取一支欧氏管慢咽鼓管导管注药的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取慢进入鼻咽部,慢慢继续深入,进入至咽鼓管部;得了较

4、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将欧氏管的另一端紧紧连接波氏球,进行吹张,使咽鼓管口张开(或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每次1资料和方法吹张3次;然后取腰硬外麻导管使其慢慢进入咽鼓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管(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在管壁做深度记号,来三门峡市中医院治疗的5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腰硬外麻导管外连接注射器,注入氨溴索注射患者。两组患者入选标准:①耳部闷胀感或耳内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闭塞感;②耳痛及耳鸣;③听力稍有下降或者明显计1ml。1~./5d,3次1个疗程。下降;④鼓膜橙红或灰蓝

5、色,鼓膜浑浊肥厚,光锥1.3疗效标准具体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失形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突出;⑤或可见液平面临床症状消失,听力已恢复正常,检查鼓膜有色和气泡影。所有患者以低频传导性聋为主,而高泽、光锥可见,纯音测听气导听阈<15dB,鼓室导频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气骨导差抗图为A型。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听力明显20~40dB;声阻抗呈B型曲线;鼻内镜下检查排好转,纯音测听气导听阈≥15dB,但仍未恢复正除鼻咽部的病变。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常,鼓室导抗图由B型转C型或As型。无效;临对照组。观察组28例,其中男l5例,女13例,年床

6、症状没有任何变化,且各项检查没有好转。龄12—72岁,平均年龄(36.58±6.60)岁,病程3d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10年,平均(97.74±3.27)d;对照组30例,其中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男17例,女13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有统计学意义。(37.77±6.85)岁,病程(91.84±3.49)d。两组患2结果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取仰卧位,对患耳鼓膜所有患者临床观察半年,观察组中治愈2l例,进行表面麻醉(用2%丁卡因棉片)

7、,约20min后取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9月第35卷第9期JMedicalForumVo1.35No.9September2014·157·中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膜切开置管术,虽说可以起到消除积液、改进中耳7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内负压状态的作用,但是其缺点是:①鼓膜的完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受到损伤;②由于中耳相对开放,很容易引发感染,使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③咽鼓管的功能没有3讨论得到解决。分泌性中耳炎是主要症状是患者听力下降,本研究

8、取硬外麻醉导管使其慢慢进入咽鼓管且中耳内有积液,属于非化脓性疾病,其病因和发(插入深度以2.5cm为宜),控制好硬外麻醉管,动病机制很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