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95196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我与地坛》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生自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鉴吸收。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3: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3: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自读课)。学生活动设计:预习:1:阅读《我与地坛》全文,了解课文大意。2:质疑,并谈谈自己的理解。2:朗读精选的部分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音乐起《命运》)人的生命异常脆弱,
2、当病痛、残疾猝不及防地降临,命运残酷地捉弄,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都陷入无尽的痛苦、无奈与无助之中。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史铁生二十岁上患了截瘫,紧接着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身体里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每周要做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
3、一个世界,当史铁生以自己对世界独有的感觉、体悟、认知,对生命存在进行本真的思索和审美的观照时,“我”以外的世界就成为我的世界——独语的世界。地坛成了作家生命的祭坛,成了作家灵魂的再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内心深处的世界,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二: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文章仅仅写了我、地坛吗?(还写了母亲,多媒体)现在请同学们搜寻文章,迅速找出文中第一次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第二部分的开头一句: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多媒体显示)三:朗读、分析、评价(一)第
4、一部分1.“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作者是“跑”着去地坛的吗?文章中如何叙说的?(“它等待我出生……双腿”)2.“独自”去地坛时,作者可不是挂着这般灿烂的笑容,找出文中描写第一次去地坛的句子。(“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自己的身影”)当时他的内心感受怎样?找出关键词句。(“失魂落魄”、“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无聊赖,孤独,颓废,残废自伤)3.于是我们常常能在地坛,夕阳下,月光下,看到那个凄惨伤感的身影,找一找“总是”34.作者“总是”到地坛去,这说明地坛与作者之间一定有着什么灵犀相通之处。作者由憔悴自怜、萎靡颓废走向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地坛又起
5、了什么作用呢?先找一找地坛的特点,概括。(荒芜,不衰败,坦然)朗读写“荒芜”的句子:“四百多年来……自在坦荡”分析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情感。可是“不衰败”,依旧有生机,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蜂儿……片刻不息”,渺小卑微的生物尚且活得很好,这又告诉我们什么?(生命来到世界就是一种美丽,活,义无反顾)坦然:地坛不管天气怎样,不管态度怎样,都“坦然安卧”,由此,作者悟出了什么了启迪?作者笔下的地坛历经四百多年的变化,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宁静地存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荒芜但不衰败”的事实,对于一个曾为生死问题苦苦思索的残疾
6、青年来说,肯定有所启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死,既然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必然降临的事,那么,生,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苦难的角色同样要有人去扮演,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濒于崩溃而顽强自救的灵魂。卡夫卡认为幸福就是把痛苦成功地变做快乐,史铁生虽然还不到这种地步,但他至少已经扼制住了死神,并且让痛苦停止呻吟!)作者在述说自己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所思所想,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向读者作了倾诉,并且还提到了“上帝的安排”。作者真的相信有个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吗?(显然不是。当一个人
7、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时,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实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故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于是“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地坛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在死生间进行彻底的思考和痛苦的选择,使“我”走出了阴影,坦然面对生活,摆脱了那颓废、消极、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决定活”下来了。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上述分析通过学生读议展开,教师适为点拨,注重学生
8、感受)(二)第二部分(1)如果不是读了史铁生的这篇呕心沥血之作,我们很难想到自然与人之间会有如此不寻常的关系。导:作者说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