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

ID:37762506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0

我与地坛(教案)_第1页
我与地坛(教案)_第2页
我与地坛(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一单元我与地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文是史铁生作品的代表作,体会他文章“对生命的解读”的主旨。2、情感目标:深入体验残疾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其家人内心的悲苦,进而领悟生命的真谛。3、能力目标:学习散文写作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品味作者沉静、缜密、抒情的语言。【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和地坛的命运联系起来?3.母亲那些毫不张扬的爱,作者是怎么发现的?【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步骤】一、导入:(课件1、2)人生道路多坎坷。生活,时而是春日暖阳,时而是秋风萧杀

2、,时而凉风送爽,时而冰霜刺骨。当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被残酷的命运击得粉碎时,谁能保证我们能一如既往的乐观与坚强?设若我们身处此境,我们最希望的是什么?作家史铁生在二十岁时残废了双腿,生命的天空布满绝望的阴霾,他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又如何看待人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内心深处的世界,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中挣扎而出的脚步。二、介绍作者(课件3-6)介绍作者以及作品。三、走进北京地坛(课件7、8)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件9、10)本文的重点生字词五、合作交流。(课件12、15)明确本课重点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六、文本研习:(课件16-32)1、找出第一部分关于地坛的景

3、物描写,仔细阅读,找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明确:第一处特点是破败、荒芜、古旧。第二、三处特点是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2、阅读第一部分1和5自然段,找出地坛和作者有何相似之处?3、探讨: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

4、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总结:作者冰冻的心已经在生机盎然的地坛中复苏。4、提问:作者在瘫痪后,在漫长的岁月中,思考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吗?明确:该不该死?为什么生?怎样活?对于“该不该死?为什么生?”文中作者就给出了答案,只有“怎样活”,作者没有直说,倒是来了一段精彩的景色描写。我们一起来研读。5、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前半句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后半句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二

5、者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6、文中的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联系作者经历和遭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7、总结本课进行生命感悟,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人。比如,贝多芬、霍金、张海迪等。七、作业仿照文中三处景色描写,写一段描写自己周围景物的文字,字里行间也要体现出你的情感(或喜爱或哀伤等)(课件33)第二课时【重点难点】1、深刻体会母亲多残疾的“我”深层的爱。2、领会散文的创作方法,领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一、本课时的重点明确(课件34)二、第二部分文本研读(课件36-41)1、提问:“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6、。”是什么样的难题呢?明确:儿子残疾了,沉默寡言,情绪变化无常。独自上地坛,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担心和恐惧,却又不知道能为儿子做些什么。 2、阅读第二部分,找出母亲在苦难中给“我”的默默关爱?而作者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明确:(1)、作者去地坛——母亲“送”:安慰,暗自祷告,提示,恳求,嘱咐);我当时却不明白,在许多年以后才渐渐听出。(2)、作者在地坛——母亲“忧”: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痛苦,惊恐,最低限度的祈求,甚至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无私的爱。我当时却不及为母亲想,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一心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是要加倍的。(3)、作者在地坛

7、——母亲“找”:端着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步伐茫然急迫……我看到她却决议不喊她。倔强、羞涩1、母亲过世之后,“我”才发现她给“我”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在文中找出来4、提问:母亲的心理活动,作者何以知之?明确:正是母亲的行动,使作者在她猝然去世后,进行设想、体会。5、研讨:“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你认为作者的母亲此时承受着什么样的痛苦?(这是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叙述的“我”和母亲生活那段时间的事,展开丰富的想像)参考答案:(1)“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对儿子残疾的痛苦。(2)“她不是那种光会疼儿子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