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78842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27
《概念教学程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欢迎共阅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流程即墨市长江路小学朱美英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孙老师为我提供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说实话,从接到任务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半个小时,围绕概念教学我能够讲些什么,理论方面,要讲而且必须到位,但不能啰嗦,实践方面也必不可少,便于大家借鉴、操作。想来想去,开门见山,今天就讲教学流程,不讲什么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意义等等,因为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我会尽可能的在各个环节中将一些具体的做法或注意的问题说清楚,使大家感觉平时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其实也不难,咱们就朝这个目标努力,下面咱们就开始。一、基本流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
2、程可以概述如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二、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下面学生感知、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其实这个环节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引入问题。引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欢迎共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
3、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也就是说素材要典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皮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上来就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要求来说,就不合适了,学生不容易理解。再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所以说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
4、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一位老师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争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
5、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怎么做?4.通过演示、操作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欢迎共阅??????例如“圆周率”这一概念非常抽象,有的教师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用硬纸制做一个圆,半径自定。上课时,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三个内容:(1)写出自己做的圆的直径;(2)滚动自己的圆,量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写在练习本上;(3)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全班同学做完后,要求每个同学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结果整理成下表。圆
6、直径(厘米)?????圆的周长(厘米)?????周长是直径的几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简单说,就是通过感知,建立表象。做到以下几点:1.感知要全面 ???首先,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形式上的充足性。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对比鲜明的长方体实物:大小悬殊的两个长方体——药箱和粉笔盒;空心和实心的两个长方体——木块和玻璃缸;质地不
7、同的两个长方体;颜色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等等。通过观察,然后进行抽象概括,撇开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属性,而只注意它的形状,从而明确了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 其次,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如教学“比的意义”,就不能在感知了两个同类量的比以后就急于概括出比的概念,而应该进一步感知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从而让学生对比形成完整的认识。 2.感知要鲜明 ???欢迎共阅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感知目标,并逐渐加大对概念本质特征刺激的强度。如教学“比的意义”时,一位教师从猜粉笔支数的游戏引入:第一次左手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