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8246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1 正比例(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45页~46页,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
2、件出示)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相关联吗?分别有什么变化规律?2、观察实验,引入新课(1)提问:讲桌上有什么呢?(2)学生汇报:(6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二、探究成正比例的量1.观察变量(1)出示例题图和实验报告单: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³50100150200250300(2)引导观察:从这张实验报告单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观察实验(1)观看课件:水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实验的情况,注意记录每一个玻璃杯中水的高度。(2)汇报记录,教师完成统计表高度/㎝2468101
3、2体积/㎝³50100150200250300根据上面统计表,小组讨论:它有哪几种量呢?体积和高度这两种量有变化吗?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汇报:水的体积增加,高度也相应增加。水的体积减少,高度会相应降低。 2.引导研究定量(1)思考: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2)出示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高度/㎝24681012体积/㎝³50100150200250300底面积/㎡ (3)提问:每个水杯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计算底面积,并填在统计表中。(4)汇报:每个水杯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及
4、算式。(5)介绍: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是底面积。在这里,底面积相同,数学上叫做“一定”。(板书:(一定))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再次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现在统计表中有哪几种量?哪种是变化的量,哪种是不变的量?体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2)汇报明确:体积和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增加,高度随着增加;体积减少,高度随着减少。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3)质疑:具有是你们说的这些特征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量呢?请到数学书第45页去寻找答案吧。(4)学生自学。(5)汇报交流: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关系?水的
5、体积和高度叫做什么量?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5.教学字母关系式(1)讲述: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用x表示,第二种变化的量用y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2)学生试列:=k(一定)(3)全班交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小结:两种量要有关联。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1.举例:想一想,生活中
6、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1)学生自由举例。(2)预设: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长方形的宽,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出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统计表面积/㎡141820长/m234 提问:如果有上面这样一种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吗?思考:刚才这句话怎样说才准确呢?2.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做一做。2.判断下面每题
7、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页数。3.拓展练习。(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是否成正比例。(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是进行判断。4、智能大闯关。五、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k(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
8、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它的设计和教学很关键。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